《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关于人生处世,道德修养的语录集,被称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有益的指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蕴含哲理的国学经典语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蕴含哲理的国学经典语录(蕴含哲理的国学经典语录)

蕴含哲理的国学经典语录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关于人生处世,道德修养的语录集,被称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有益的指导。

1.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解释:遇到表情阴沉、沉默寡言的人,千万不要对他推心置腹表露内心;遇到满脸怒气自以为是的人,在他面前就要小心提防不多说话。

2.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解释:忧心勤劳、尽心做事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过分了就会失去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果对功名过于淡泊,做事业的心也就没有了,对社会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3.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解释:哪怕有盖世功劳,假如因此而骄傲自满,就必然要栽跟头。哪怕犯下弥天大罪,只要能悔过自新,还可以重新做人。

4.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解释:对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看他做事的出发点和原因,看他是否有一个漂亮的开始;对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看他是否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5.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解释: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6.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解释:若每句话都顺耳,每件事都称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埋在剧毒之中了。

7.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解释:处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就好比全身都扎着针、敷着藥,在不知不觉中磨练着意志、培养者高尚的品行。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就好比被各种兵器所包围,不知不觉就被掏空了身体,消磨了意志。

8.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解释: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人知道,证明他还有羞耻之心,虽然做了恶事但还有一点向善之心;一个人做了善事而急于让人知道,证明他做善事另有他图,他在做善事时已种下恶根。

9.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解释: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

10.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解释:心中存有慈祥的念头,可以形成温暖平和的气息;心地保持纯洁,可以让美好的名声流传百代。

老子语录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5、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6、治大国,若烹小鲜。

4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5、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6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家十二句经典名言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释义】天地是与我一起生长的,万物也是与我合为一体的。庄子提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道家非常重视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释义】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不争”是老子的一个重要思想。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认为:人生摧毁自我的最大敌人就是“自我”。而“自我”的表现全在“四自”:自见,自是,自伐和自矜。人自己毁灭自己,毁灭得最彻底,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毁灭了。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黄帝内经》

【释义】如果饮食过量,就会损伤肠胃。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千金要方》里亦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这些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 ——《黄帝内经》

【释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能保持耐力,消除神经系统紧;清静有抗衰防老,拒邪入侵。如能动静结合,天人和谐,自然能达到长寿的目的。 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道德经》

【释义】那些有知识才能的人,就是那些没有知识才能的人的老师;而没有知识才能的人,正是有知识才能的人所必须帮助、教育的。不尊重教师,不热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虽然各怀聪明,但还是最大的糊涂。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庄子·天运》

【释义】水上行走,没有比船更便利的;陆上行走,没有比车更方便的。由于船可行于水而也想把它推到陆地上,那就终生行不了几尺。 任何事物都有其赖以生存和发挥的环境,离开了用武之地,离开了那种环境,事物不但无法施展才能,而且很可能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环境变了,事物也得跟着转换形态,以便在新环境中发挥功用。

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

【释义】(人类)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作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因为众生都是平等的。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庄子·养生主》

【释义】做好事不会马上受到称赞,做坏事也不会马上受到惩罚,但是做好事的人早晚要被人称赞,做坏事的人终究要受到惩罚。所以人要向善,不要因为不能马上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做好事,也不要因为不会马上受到惩罚而做坏事。庄子追求跳出尘世,不受世俗干扰。他的看法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论自己想为善还是为恶,都不必顾虑别人的看法。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黄帝阴符经》

【释义】天然生杀,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应当尊重大自然。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释义】圣人不去治已经生病的,而在未病之前就着手治理;不治理已经祸乱的,而在祸乱之前就去治理。病起了,才用药石,祸乱已经形成了才去治理,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打井,打仗了才来铸造兵器,为时已晚。这里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列子·天瑞》

【释义】庄子生死观的理论依据是“齐物论”。庄子认为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散。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本质并没有变化,只是形态上的转化,就像白天和黑夜的转化,又像冰和水的转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就形成了庄子的人生态度。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庄子·德充符》

【释义】人不因为好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应自然而不随意增添什么。老子说:适者有寿。这四个字实际上概括了生理的、心理的、心灵的、人际的各种关系的至高境界,是科学发展观在健康上的体现。人类远远没有做到。因为滚滚红尘,诱惑太多,欲望也太多,理性的力量显得软弱无力,但看看蜜蜂们,它们已经做到了。

《易经》作为中华经典传世之名著,对中国的哲学、文学、政治、法律、天文、历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与品读。现摘录十句名言,重温先哲们那丰富而深刻、极富哲理性的思想。

一、亢龙,有悔

乾卦上九爻的爻辞是“亢龙,有悔”。亢,是高的意思,亢龙就是飞得过高的龙。有悔,意味着有悔恨,表示前面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不好。

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忧郁悔闷了。

人做事,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去考虑最终的结局与后果,以及种种可能与变化,所导致的失败与悲剧或是惨祸。“亢龙,有悔”启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知进知退,既要前进,又要为自己找好退路,否则就会有凶险。

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多多益善”。韩信最终惨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功高震主、不知进退。

所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倨傲者势必招祸。

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是坤卦的第二爻的爻辞。厚德载物,首先要我们拥有直、方、大这三种德行。

直。《论语·雍也》中说,“人之生也直。”人性出于自然,本皆相近朴实,受后天种种习气熏染才偏离。人的先天本性真实自然,没有雕饰。

方。《易经》坤卦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就内在而言的,方是就外在而言的。

大。《孟子》中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光辉之谓大。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则德业至盛而不可加矣。

一个人如果能正直仁信,原则处世,宏大包容,依此处世,君子顺其自然本性,无往而不利。

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大有卦的上九爻辞讲:“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于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

孔子在解读《易经》的时候说:“佑着,助也。天之所助着,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孔子讲,佑就是帮助的意思。上天“愿意帮助的是那些顺从天道的人;人们愿意帮助的是那些敦厚诚实,笃信善道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待人(事物)诚恳,讲究信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说话办事遵循客观规律,既不盲目行事,又不心存侥幸和投机取巧,平时多向道德品行高、操守好、行为能力强的人学习,主动向他们看齐的话,事事就能如愿以偿,不可能出现咎害。这就叫“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整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代大德教人改心,现在人叫调整心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当以善念,当每晚省身,害人伤人之心切不可有,助人谅人之心还须思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是家风传袭的必然结果。

好的家训家风传承,会成为一个家族每个人一生的航标,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在生活、处世上则会有“法”可依,坚守内心不被外物所影响,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好更远,家族才会越来越兴旺。

五、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泰卦中的九三爻辞讲:“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没有平地不变成山坡的,没有去了而不回来的,在艰难困苦中应坚守纯正,必然会有好的结果。

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个最大的区别。

人生艰难和困苦虽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坚忍和贞正的心,就能将其转变成平坦的大道。

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它把身子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如此反复,所以它才得以前行。龙蛇这样的事物,身体是要蛰伏起来的,为的是可以继续生存。

人在世上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则需这种“屈伸”的精神。屈,并不是失败后的颓丧自卑和怯懦;伸,也并非功成名立后的傲慢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避让锋芒、待机而发的谦忍智慧,是身正无畏、乐观自信的心态。为人应如此,处事亦如是。

但现实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七、天地不交,否。天地交,而万物通

否和泰,都是《易经》上的卦象。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泰的卦象是天地相交。在《易经》中,“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

天地之气互不交通,万物不生,这就是大凶之卦。只有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才能生长,世界才会亨通。这就是大吉。这启示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沟通。

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和场境,沟通的内容要与对方的知识水平相当。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君子不失人,矣不失言”。通俗讲,就是面对不同的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八、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

谦卦上是坤,下是艮。艮为山,坤为地,山体高大,但在地下。卑下之中,蕴其崇高,屈躬下物,先人后己,所以谦卦象征谦虚、谦逊。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保持谦和的心态,对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进能感化他人。修得谦和在,则能不烦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九、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是《易经》第三十九卦,原义为跛,引申为困难、艰险,行动不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时候。面对蹇塞的道路,《易经》告诉我们,要学会“反身修德”。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说君子遇到困难,首先一定要省察自己,看看困境是不是由自己造成的,或者想想如何化解难题,也就是蹇卦所说的反身修德。

十、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就是摆正自已的位置,坐得稳,坐得正。凝命,“凝”就是凝聚精神,发掘智慧。“命”,就是人的命运。所以,正位凝命意思是说,君子应当摆正自已的位置,端正而稳重,凝聚精神,发掘智慧,以此来完成自已的人生使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怎么对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呢?核心是需要“正”。“正”是道德的内蕴,正是对偏和邪而言,如果人品走偏了,那么位置一定坐不稳。所以才需要一个正派、端正的人来正位。

但是正的标准是什么呢?实际上在中国社会这么几千年来,已经凝聚成一个普遍的标准——就是仁义礼智信。

所以,正位凝命必始于修身。《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则知正位凝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