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主曹睿身染重病,封曹爽为大将军,摄领朝政,时隔不久,曹睿病危告急,召太尉司马懿还朝,行托孤之事,太子曹芳年仅八岁,曹芳继位后听从曹爽之言,封司马懿为太傅,至此,兵权皆归于曹爽之手,司马懿失去兵权后,长期托病不出,等待时机,一晃就是十年,却说曹爽独揽军权,每日在府中饮酒作乐,甚至将各地进贡朝廷的物品纳为己有,一日,曹爽与大司农桓范以及新任荆州刺史李胜饮酒,席间,桓范劝曹爽提防司马懿,曹爽不以为然,说司马懿卧床不起,不必杞人忧天,在桓范一再劝说下,曹爽让李胜以赴任辞行为名,去探察司马懿病情之虚实,司马懿听说李胜前来辞行,料知他实际是来探察自己的病情,于是脱冠散发,上床拥被而卧,李胜入内,司马懿装病,咳嗽连连,并假装耳背,一再打岔,还示意婢女端上汤药,刚一入口就喷了一身,李胜见此,确信司马懿染病在身。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1)

曹睿病重,封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临终为什么又要托孤给司马懿?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帝王病重而继任者又尚且年幼,担心继任者不能自己做主,只能托孤于重臣,而且往往托给两个人,这两个人之间往往互相制衡,因为帝王不放心托孤给一个人,如果只托孤给一位大臣,无异于把天下拱手相让给这位大臣。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2)

孙权当年继任的时候,孙策就嘱咐孙权遇事要多问张昭和周瑜两位大臣,如今曹睿病重,幼帝曹芳还不能独自处理朝政大事,只能依托大臣,所以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因为他姓曹,毕竟是曹家自家人,比较安心些,但是曹爽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做事经常犹豫不定,所以曹睿指派司马懿来辅佐,认为可以在这两个人之间得到平衡点。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3)

曹芳继位只有八岁,曹爽夺取兵权,司马懿只能在家等待时机,司马懿能干什么?曹睿死后,曹芳由于年幼不能理政,根本抓不到实权,所以曹爽就趁机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将大权牢牢地把持在自己手上,司马懿也无计可施,只好回到家中等待时机,这一等就是整整十年,我们常讲一个人固然要积极进取,但成败还是要听天命的,司马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如果他在家不隐忍,乱发脾气把身体气坏了,那岂不是比窦娥还冤枉。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4)

桓范劝说曹爽提防司马懿,曹爽为什么开始听不进去?桓范追随曹爽,是他个人的站队选择,他有责任提醒曹爽,指出司马懿不简单,要预防司马懿一朝得势,卷土重来,曹爽却认为司马懿年纪老矣,身体孱弱,可见曹爽根本没把司马懿放在心上。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5)

中国人很相信姓名学,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多半暗含某种意义,当然并非每一个名字都要去配合姓名学,但是"桓范"这个名字确实很有意思,"防患于未然"的意思,暗示这个人是个料事如神的人,是一个可以急中生智的聪明人,从曹爽的姓名也可以看出来,他什么事情都不在乎,只要自己够"爽"就行,所以就算桓范也有孔明的才干,可服务于曹爽这样的人,也许比供职于阿斗还要不容乐观,可见桓范碰到曹爽,他是空有满腹才华无处施展,而曹爽有了桓范这样的人在身边他并不重视,是他损失。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6)

司马懿装病为什么装的那么像?如果你是司马懿,会不会跟他一样采取同样的措施,你会让李胜感觉到你还生龙活虎,随时要出来跟曹爽拼个高低?司马懿是一个身经百战,已经看尽了人间起起伏伏的人,当然知道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所以他马上反应过来,自己不但要称病,而且要装得很像,只要李胜被蒙蔽,曹爽的提防意识就会大幅降低,他就有好机会重新夺回兵权,东山再起。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7)

司马懿一听李胜前来拜别,就知道他实际上是替曹爽来打听虚实的,于是决定表演一套给李胜看,好让李胜带着假消息回去,从而把所有曹爽的党羽都蒙住就行了,所以他就装病。

司马懿装傻片段(司马懿咳嗽连连)(8)

李胜成功地被司马懿瞒过,他真的是愚笨还是糊涂?其实李胜不笨,因为一个愚笨的人不可能有他现在这样的仕途前程,李胜只是糊涂而已,他觉得既然曹爽信任自己,让他去司马懿家中探听虚实,他照办就是了,可是曹爽对桓范说要提防司马懿,完全听不进去,于是李胜来到司马懿家中,也就避重就轻,迎合曹爽的判断,何况李胜眼见为实,看到司马懿坐在病床上,连汤都喝不进去,病的连话也听不清楚了,李胜就很快接受了司马懿病重的事实,并把假消息传了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