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歌曲高潮部分(流行歌曲的高潮)(1)

著名音乐人小呆老师一直鼓动我写一点词,歌词的词,我说我写不来词。通常写个歌词得传达意思、营造气氛、引起共鸣、逼格满满,是吧。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举例说,比如这个「我」字,只适合唱哆或嗦什么的调调,所以我一直觉得光靠会押韵和常失恋是不够的,我总觉得写歌词比格律诗还难。那天听邓柯老师的演讲,算是对歌词有一点肤浅的了解,副歌也就是我们说的「高潮」。

一首普通的歌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主要是负责铺垫背景及酝酿情绪,接着是副歌,副歌表达情感及其爆发。这是一种简单粗暴高效的情绪表达模式。这也让流行歌曲可以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非常准确地抓到听众的感受,从而制造共鸣、感染人群。

以张惠妹《听海》为例说明。音乐自行脑补一下。

热门歌曲高潮部分(流行歌曲的高潮)(2)

阿妹有一个海边的男朋友,她的心情和海的心情都不是很好,那个男的的心没有安定下来,算是在铺垫背景。然后她就开始撩这个男的,但是也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喂你到底耍不耍朋友啊,说一声要死啊是吧。到这里主歌就完了,下面是副歌,海哭了啊,我也哭了啊,你怎么还没一点反应,我好痛苦啊好纠结好煎熬啊。哭一遍之后,再哭一遍,因为副歌唱了两遍。

短短十几句,结构完整,清清楚楚凄凄惨惨地交代了背景、人物关系、情感状态。副歌尽情宣泄情绪,都快要毛起了,但是又忍不住哭,很哀怨。

前面铺垫的时候,心情相对平静,克制一下情绪,所以旋律相对平缓。到副歌的时候,旋律起伏就上来了,波动就会比较大,音调也高了。主歌跟副歌,在歌曲里分别承担两种功能:一个是铺垫叙述,一个是抒发情感。

热门歌曲高潮部分(流行歌曲的高潮)(3)

再举一个例子,汪峰的《春天里》。前面主歌,用了很多字来描述背景,后面副歌,副歌的字不能比主歌多,多了记不住,也不好唱。《春天里》这首歌,哪怕是你唱不来前面,「如果有一天」你总忘不了,它是情绪最饱满的、最彻底的,最精华的,可以称之为金句,文眼,也叫钩子,把后面的东西勾出来。「如果有一天」相当于「听,海哭的声音」,点题,破题的句子,相当于点豆腐的胆水,不晓得这个比喻恰当不。同理还有「爱真的需要勇气」、「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等等,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稍微有点不同,因为这个副歌有点平,所以加上了「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作为一个递进的桥段,然后再来一遍你存在我婶婶的脑海里,后面的调子比前面更高。分析起来挺好玩的。

热门歌曲高潮部分(流行歌曲的高潮)(4)

分析歌曲的结构,一方面是好玩,据说这是专业门槛最基本的,另一方面,你只要分析出主歌副歌这种结构之后,你去卡拉OK唱歌,就可以跟其他的要素,交叉分析出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信息,让你的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加上你稍微掌握一点技巧的话,有感情地演唱好一首歌就变得容易一些。而并不是说非得掌握调式、律动、和声,这些专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