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康熙刑场救下了张五哥,亲手揭开了九王夺嫡第三案,刑部冤狱的大戏。

第七集一开始,上书房开会。上书房基本职责就是皇上的智囊,要说上书房的由来那是明朝的事。明朝以前我国没有上书房,设宰相,宰相基本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并且权利更大,管吏部能安排官员,管兵部能调兵。皇上想做什么事,都得由宰相去安排执行。

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权利体系,运行起来,往往执行者会占优势。因为执行者能当宰相是因为,他是全国所有读书人里面选出来最厉害的,而且大多数混了几十年,政治经验丰富人脉广;决策者能当皇上,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他爹是皇上,而且有时候继位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孩子。这小皇上肯定斗不过老奸巨猾的老宰相啊。

明太祖朱元璋当皇上后一看这种情况,不行啊,我九死一生打下江山,结果宰相手里那么多权利。于是他就通过李善长案和胡惟庸案废掉了宰相。等他儿子明成祖朱棣当了皇上,一看皇上兼职宰相,两人的活一个人干,这可受不了,于是就设置了内阁。到了清朝,满人当了皇上,给内阁改了个名字叫上书房,但是基本职能还没变。

中国宰相

再说康熙开会,会一开始,大臣先认错。

为啥认错,因为刑部出了冤案不能是皇上的错,圣明无过于天子,有雷臣子们得先顶着。

康熙让大家说,佟国维先说:查这冤案不好办,即怕动摇朝廷的根本,又怕投鼠忌器。

康熙一听,这什么朝廷的根本,什么投鼠忌器,你这都是指着我们家说事啊,那你把话说明白了。

佟国维既然开始不明说,这会也自然不能明说:不是臣子所能明言。

康熙说:那我要你们干啥?马齐接茬了:宰相统帅百官,百官之上众位皇子不是宰相能管的。

佟国维的话其实很明白,朝廷的根本,除了皇上就只有太子。皇上当然不会因贪污弄成冤狱,那就只有太子了。康熙不是很想动太子,所以不接他的话茬,让他明说,而他不能明说,那就算了。马齐这话呢,也是基本是佟国维这意思,但这会马齐说的是百官之上不是宰相能管的,不是宰相能管的就是皇上管的呗,这就是要康熙自己表态,你儿子你说咋办我们才能办。

康熙也倍儿明白的人,一想也是,就得自己表态·,咬咬牙一个字,查到底。

这有个细节,在下决定之前,康熙面露难色,从龙书案后面走出来,用力抖了下衣服前襟。然后才说:不管是鼠还是器,都得查清楚。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康熙对太子的不忍。康熙对太子感情很深,悉心培养了很多年,渴望他成为帝国未来的领袖,像自己一样是千古一帝。用句文言文说就是,譬如宝树欲使之生于庭阶耳。现在刑部出了事,太子管理刑部多年,那自然是太子的事。太子有事,自己能不痛心么。要说焦晃老师演的康熙那就是活康熙,比康熙还康熙,把康熙的心理完全表现出来了。

继续说,既然要查,就又有个问题,谁去查?

雍正王朝26集上下集(大型不正经系列雍正王朝第七集上)(1)

谁去查也别问我

先说太子府,刑部的事现在纸包不住火了。太子这几个手下,来给太子报告了。太子很生气,这里可以看出来,太子也是刚刚知道消息,太子也是无辜的,太子躺枪。黄体仁口口声声说给太子筹钱,这些银两他不知道要拿多少,只怕比太子本人拿的还多。而且如果这个事不败露,都不知道这个黄体仁是不是会告诉太子。

八爷府,老八这也是开会,与会者是一堆阿拉伯数字,八、九、十、十四。老八也是出离了愤怒。太子愤怒是因为,太子刚知道属下捅了娄子,老八愤怒是因为,刚知道这个娄子也有九爷的份。老八埋怨老九, 做人要堂堂正正,用人要谨慎小心,你看你用的那些人,什么任季安刘八女,都是为富不仁的小人。老九也火大,呛声道:有事我抗,不连累你。其实九爷的愤怒也是有原因的,九爷的潜台词是,好像孝敬我那些银子你没花似的,现在说我用人不对,花钱那会你怎么不装好人啊。

老九要扎刺,老八这怎么办呢?老八来了个以退为进,我也不怕你连累,咱们以后也别争皇位了,都老老实实的回家呆着吧。一看老八这样,老九的戏还得继续啊,老九跪下认罪:哥哥我错了,我不是人啊。老八也得顺杆爬啊,一把扶起:兄弟,我不是怪你,我也是担心你啊,赶紧起来吧,咱们接着争皇位。

送走了这几个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堂堂正正做人的老八,立即叫管家安排了一顶小轿,趁着夜色悄悄地打枪的不要,来到佟国维家,找佟国维商议。不能说老八不堂堂正正做人,但至少他不光明正大做事。

佟国维一句,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基本上就把八爷推上了,彻查刑部冤案的位置上。八爷一句,多承指教,看来八爷和佟老爷子,以前也没少来往。

老八这都开了两个会,老四也得开个会啊,老四和邬思道挑灯夜谈。老四也想参与清理刑部冤案的事,邬思道不同意。邬思道给老四分析有几点:1、刑部的冤案,太子拖不了干系,甚至可以说太子就是主要责任人,因为太子管理刑部很多年了。2、康熙的意思,康熙要是想保太子就会让太子自己清理,康熙让别人清理就是不想保太子了。3、谁参与刑部冤案的调查,谁就是搬到太子的人。搬倒三十年的太子,将不容于天下,不容于朝廷,最终不容于皇上。结论,不能参与清理刑部冤案的事。

说下邬思道的分析,他的分析很深入,结论也很对,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不太合理的。这一点就是康熙对太子的态度,康熙真的想搬倒太子么?非也,前文说了康熙对太子感情很深,康熙想查查太子管的刑部,还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据后来剧情看,康熙还安排了,老八和老十三一起查。老八反对太子,可老四老十三可是亲近太子的人啊。为啥这么安排,因为康熙不想搬倒太子,只是想查查刑部的事,如果里面有太子的事,批评教育下就得了。

康熙为什么不直接派太子自己查?很简单,因为,前面太子欠国库钱还不上,竟然卖官还的钱,康熙知道了虽没说什么,但是很不满意。这次太子管的刑部又出了这么大的事,康熙也怕,他不敢再相信太子,也不敢让太子去查,他是怕太子在歧途走的更远。他想通过刑部的冤案,往回拉拉太子。

不管怎么说,邬思道现在给四爷的建议是不要接刑部的差事。

雍正王朝26集上下集(大型不正经系列雍正王朝第七集上)(2)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啥也剩不下

第二天,康熙和四爷八爷开会。

四爷先说话:皇阿玛啊,这冤案太多了,让我去查查。

康熙不说话。康熙不说话那是等老四旁边的老八说话啊,你看你四哥表态了,他有愿意为我分忧,你怎么看?

八爷还能怎么办,他只好说:我也愿意给皇阿玛分忧。

八爷本来就喜欢祸祸太子,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况且昨晚佟国维还建议他接这个差事了。

康熙对他们两表的忠心很满意,但是并没有表态,到底派谁去,他说先看看。

其实康熙肯定已经有主意了,这里先问好了他们两的态度;然后和大臣们一商议,漏出点意思来;大臣们也都是猴精,放到现在也都是随时能演的国家一级演员,皇上漏出意思来,他们肯定要顺杆爬;到时候大臣一推荐,皇上再一拍板,两当事人呢,事先表过态了,肯定愿意啊。通过这三步,就看出来康熙这领导艺术了,办个什么事,那都是,群众呼声高,领导来定调,当事人很支持,完美。

雍正王朝26集上下集(大型不正经系列雍正王朝第七集上)(3)

这是不福利

朝廷的大事这么定了,四爷府,邬思道可不干了。邬思道要走,为什么呢?言不听计不从,不去而何为?请我当谋士,不听我的,那我还留着干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其实他也不想走,其实他也很想留,陪四爷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邬思道要走,那四爷是怎么留邬思道的呢?且看下回:大型不正经《雍正王朝》第七集下,四爷的苦肉计。

注:这集扯的有点多分两回写。

雍正王朝26集上下集(大型不正经系列雍正王朝第七集上)(4)

这才是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