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国学,与你一起,品读万卷经典,博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

门神,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保护门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门神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每年春节,除了要贴对联,还要贴门神。

在我国,贴门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其发端源于“祀门”。根据历史资料,“祀门”仪式在周代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仪式。

门神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历代门神的名字)(1)

以往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两边各有一尊门神。相传除夕夜有一只叫“年”的怪物,到处游荡,由门神把守,家中安全,这是一个很好的愿望。

门神是司门的守护神,《礼记·祭法》说:"王为群,立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士人立二祀,都有"门","庶人、庶人,立一家,立灶。"由此可见,门神的由来。

最早的门神:神荼与郁垒

“门神”一词起源于西汉。最开始的时候,在春节之前,会有两个用桃木雕刻而成的“桃人”,挂在门口,用来守护自己的宅子,也有“画虎于门”“户贴画鸡”之类的“神灵”。之后,第一对门神,也就是神荼和郁垒。

《山海经》中最早的记载是:“东海有一株巨大的桃树,长达三千里,在它的东北方,有一座鬼门,是万鬼进出的地方。”有两个神祇,一个是神荼,一个是郁垒,他们是负责所有的恶灵的罪魁祸首。"

这两位大神,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了神荼和郁垒的画像。二神赤裸着上身,端坐在一棵桃树下,虬髯虎须,头顶有一根独角,手中握着一柄桃木剑,看起来凶神恶煞。

门神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历代门神的名字)(2)

之后,门神就被改成了钟馗

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每年端午节,市肆间都会用黄纸盖上朱印,或画钟馗,或画五毒,挂在城内,以求避邪。"

他的形象是一只豹头虬须,目如环,鼻若钩,耳若钟鼓,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脚下踩着一双黑色的朝鞋,身上披着一件大红的长袍,右手握着一把长剑,左手抓着一只恶鬼,目光凶狠地盯着他。

相传钟馗出生于陕西终南山,年轻时天资聪颖,在长安应试,却因其貌不扬而自杀,唐高祖得知后,赏了一件红色的官服,将他安葬。

唐玄宗得了一场大病,他找了很多大夫,但都无济于事。有一夜,唐玄宗睡着了,他梦到有个鬼魂在皇宫里偷东西,顺着宫墙逃走,唐玄宗大喝一声,将那孩子抓了起来,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冲了进来,将他生吞活剥了。玄宗问他是谁,他说:“武举未中进士,钟馗”。

唐玄宗醒来后,次日便痊愈,便请画师吴道子,将钟馗的画像画了出来,将它悬挂在宫门上,以示门神。

门神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历代门神的名字)(3)

元朝,秦琼和尉迟恭所取代

元之后,最受欢迎的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个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战争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明代《西游记》与清代《隋唐演义》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个武将从"转型"为门神的过程。因此,这两个人就成了最受欢迎、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门神。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

门神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历代门神的名字)(4)

从明清到民国,门神在各地都有变化

如三国时期,河南人所信仰的门神是赵云、马超。河北人的祖先是马超、马岱兄弟,薛仁贵、盖苏都是冀西北的信徒。

陕西人的信仰是孙膑、庞涓、黄三太、杨香武。而在汉中,则以孟良和焦赞为主。北京以秦叔宝为主,尉迟敬德为黑脸儿。

在传统文化里,人是需要有神保佑的,太岁,雷公,关圣帝君,寿星,八仙,阎罗王,财神,灶神,门神,城隍,土地等等。在春节的时候,贴门神是必不可少的。

门神在各个朝代的演变(历代门神的名字)(5)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虽然很多城市里的人,已经逐渐淡忘了贴门神的习俗,但这些背后的文化与传承,我们还是需要了解。

你家里会贴门神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