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年,李白出生于绵州青莲,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天资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阅奇书”。少年时便作出名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除了读书赋诗,李白还爱好剑术,可他读书练剑,都并非为了自己,在他的心中,一直渴望能够身居庙堂之上,能够建功立业。在《侠客行》中,他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其实这又何止是对侠客的歌赞。前人有云“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亦如是。

李白长风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1)

当李白逐渐长大,少年意气风发,他携了剑,带着满腹才华,开始浪迹蜀地。在蜀地,他留下了《蜀道难》。面对崎岖蜀道,他发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可是蜀道再难,也终究是能过去的,可有些东西,是难的没有办法过去的。

公元730年,李白来到长安这座天子脚下的地方,渴望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庙堂之梦,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即便是玄宗步迎,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百官侧目,荣耀至极,也并不能让他快意,只因他渐渐明白,自己的才华,并不能得以重用,他只不过是皇帝饮酒作乐时的助兴之人罢了。

李白长风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2)

他的笔,无法书写百姓疾苦,无法书写政治的黑暗,无法书写辅佐帝王的奏折。只能用来为帝王饮酒作乐时添彩。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生于这大唐盛世,到处都是繁华祥和之景,又何须治世的能臣呢?李白,终究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

他不甘心,离开了长安,广结好友。他与岑勋,元丹丘在嵩山饮酒,同销万古情愁。于是便有了那千古名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后,李白又再次回到长安,可是帝王看中的却依然只是他的诗文。既然政治上无法施展拳脚,那不如在诗歌的天地留下万古名声。于是李白开始四处遨游,一酒,一剑,一身才气。

李白长风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3)

可哪怕对于仕途再失望,李白的心中还是存有那么一点儿的幻想。然而公元755年,李白因劝永王夺取会稽而入狱。出狱之后,李白仍不甘心,每去一地都要赋诗自荐。可是自荐不成,却在公元758年,又因政治牵连被流放。他离长安,离那个自己渴望一展拳脚的地方越来越远了。

公元762年,李白留下《临终歌》,与世长辞。“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携仙笔落人间,却倾尽一生也未能实现帝王之师梦,那只大鹏鸟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好在,大鹏力虽不济,但后人得其余风而可传其事迹。好在,李白虽未成为治世之能臣,却成为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为后世代代传颂。倘若他天上有知,也能释然一笑了吧。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