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八十七)

《西游记》第二回“春归夏至”与第九回“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第九十回“春来桃李争妍, 夏至柳槐竞茂”呼应,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隆庆五年五月廿一(夏至)(被诬)“辞官归来”

——“倏然”影射李春芳“三日离京”,与“不堕人间点污泥”“不恋人间荣与贵”“不管人间兴与败”呼应;“转”与“复转仙乡”呼应,影射“辗转”兴化,终归句容;“春来桃李争妍”之“李”“春”“妍”影射李春芳,“争”与“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之“争”呼应;“争名”“丧体”影射高拱“死不罢休”著《病榻遗言》欲“骂死”张居正

“清廉”首辅,不争“名利”。

不恋“荣贵”,“三日”离京。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百年间“蒙蔽”了很多专家学者。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猪八戒影射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沙和尚影射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参见前第76篇)

“盘中暗谜”,“藏名”“藏事”。

“清官”“春归”,“夏至”当日。

见《西游记》第二回: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 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西游记》第二回“春归夏至”与第九回“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第九十回“春来桃李争妍, 夏至柳槐竞茂”呼应,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隆庆五年五月廿一(夏至)(被诬)“辞官归来”。“倏然”影射李春芳“三日离京”,与“不堕人间点污泥”“不恋人间荣与贵”“不管人间兴与败”呼应;“转”与“复转仙乡”呼应,影射“辗转”兴化,终归句容;“春来桃李争妍”之“李”“春”“妍”影射李春芳,“争”与“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之“争”呼应;“争名”“丧体”影射高拱“死不罢休”著《病榻遗言》欲“骂死”张居正。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影射“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

“美猴王”影射李春芳,有《美猴王》诗为证。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三阳交泰产生出万物群生,我美猴王(李春芳)出生在仙乡(句容“承仙乡”),蕴含有华阳洞中日精月华。“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借石卵风化石猴来完成美猴王(李春芳)的大道之行,只是假借他美猴王(李春芳)的名姓并为其配有丹心而成就其心愿。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从《西游记》书内来观看美猴王,是识别不出以谁作为原型的,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和一个猴子的经历相同,而跳出《西游记》书外来看,是和李春芳相吻合的,明眼人才会知道写作孙悟空是有李春芳形迹可寻的。“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历朝历代的人都会瞩(“属”通“瞩”)目我李春芳笔下的孙悟空,它称‘美猴王’称‘齐天大圣’,之后又任其逍遥纵横(儒释道三教)。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1)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右)

为了表明美猴王就是李春芳,华阳洞天主人在《西游记》第一回又留下一些暗记:

如《藏(春)芳诗》: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此诗中藏有一个“芳”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美猴王:见《西游记》第一回。

[2]今日芳名显:如今我李春芳考中状元官居首辅,父、祖、曾三代封赠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自祖述曾,已拜隆殊之典,由今伊始,尚延悠久之恩”),空前绝后,名声早已是显赫天下了。芳:李春芳,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野花得润有余芳”中“芳”字相呼应。《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

[3]时来大运通:时来运转官运亨通。暗指李春芳位极人臣,担任首辅。

[4]有缘居此地:和句曲仙山有缘,所以选择居住此地。李春芳致仕后,长期活动于句容茅山华阳洞附近,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有“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既就陶公弘景故趾(址)建玉皇阁,为焚修之所。阁东北五里许,良常仙境在焉。时引故乡父老往来话旧其中,每至则胡公玉岩与其侄铜冈、碧溪辈款洽尽欢。万历己卯春,复步自华阳入良常,因登胡氏之堂。而胡之诸宗适修世系,余索阅之。”此地:指句曲茅山。

[5]天遣入仙宫: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天:天子,皇帝。

又如《藏春(芳)诗》: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此首藏头诗藏有一个“春”字。

我在拙作《句曲诗综》(2020年版)之中对此诗注释有:

[1] 四季歌:见《西游记》第一回。

[2] 春采百花:“百花”芳香,故“春采百花”有影射“春芳”“采百花”“状元及第”之寓意。

[3]果:李春芳,初名果,字子实,后改名春芳(见《贻安堂集》十卷)。故此句也有影射李春芳之寓意。

[4]芋栗:紫芋和板栗。芋:紫芋,见载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

[4]黄精:茅山特产,为茅山历代仙家所推重。元刘大彬《茅山志》十一卷:“黄精:九蒸九曝,服之驻颜。隐居云:为《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乾隆句容县志》一卷:“黄精:出茅山。天宝七年五月,唐玄宗正昼假寐,若见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持黄精至,谓曰:‘是谓仙经所贵。根叶花实,皆可饵服,服之驻颜。’帝方觉,适报李元静进茅山黄精。帝喜曰:‘贞白先生实保朕躬。’于是册赠太保。”《本草纲目》草部·黄精篇中引宋代苏颂:“黄精南北皆有,以嵩山、茅山者为佳。”

《藏(春)芳诗》与《藏春(芳)诗》合起来看,即为“藏(李)春芳诗”。

《西游记》前后还藏有“美猴王”孙悟空就是李春芳的信息密码。

“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

这首词的词牌名中藏有一个“芳”字。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华阳洞天主人在此诗中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从《西游记》中的“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等中找出贯穿全书的源流,到那时天下人即会豁然开朗。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此首诗暗示了李春芳因谗解绶,隐居仙乡茅山,其实早已是不屑与人在朝堂“争名夺利”了,一品首辅早已知足,并无奢望,“觅个长生不老(仙乡)之地”,(校定《西游记》)好不快乐!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2)

著名军旅作家、记者李伶先生《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其二,《西游记》之中有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和藏名词赋”(参见前第6、7、8、9、10、11、15、16、17、18、19、20、23篇),还有“藏名藏事藏谜文”(参见前第77篇“第九季作者序言”)。

(六)华阳洞天主人是谁?

(七)沈承庆之《西游记》李春芳藏名诗再发现。

(八)从“藏名”诗到“藏字”诗“藏号”诗。

(九)从“藏茅山”诗到“藏官职、生肖、籍贯”等诗再发现。

(十)《西游记》中“华阳洞天主人”影射作者是“句容(主)人”。

(十一)《西游记》中樵子“李定”是李春芳“文定”谥号的预言。

(十五)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之发现。

(十六)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再发现。

(十七)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再发现——变体“词赋”。

(十八)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再发现——异体“词赋”。

(十九)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再发现——再异体“词赋”。

(二十)从《西游记》“藏名诗” 到“藏名词赋” 再发现——“词赋”之藏名。

(二十三)《遗安堂集》中“春芳”藏名诗和《西游记》中“春芳”藏名诗手法相同。

(七十七)—(八十五)《第九季作者序言》:考镜源流,从《西游记》李春芳藏名诗到藏名词、藏名词赋,再到藏名文;从藏姓名到藏籍贯,藏生肖,藏官职,藏生平,藏葬地,藏政见,藏家乡句容,藏道教茅山,到藏李春芳之忠孝仁善、清正廉洁、安邦定国,再到藏李春芳遭“六耳”诬陷;从藏“太平宰相”李春芳,到藏“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到藏“李春芳父亲”李镗,到藏“李春芳之弟”李齐芳和李承芳,到藏“李春芳之祖”李旭,再到藏李春芳“附子(父子)难归”;从藏“彩凤”“宫女太后”李彩凤,到藏“麒麟子”万历皇帝,到藏“真假悟空”之“真悟空”清廉,再到藏“青鸾彩凤”之“青鸾”“仁圣皇太后”;从藏中华之东海、南海、北疆,到藏西疆之“两界山”,从藏“势(世)镇汪洋”到藏“南海”之“汪洋海远”,从藏“东海”“定海神针”“金箍棒”,到藏“东胜神州(洲)”“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再到藏“南海观音”“净瓶”之“南海”“(浪)静(风)平”;从藏“名”线索,到藏“道教茅山”线索,到藏“清廉”线索,再到藏“青鸾彩凤”线索;从藏“清廉宰相”李春芳,到藏“山中宰相”陶弘景,到藏“贪财宰相”张居正,再到藏“不知进步”首辅高拱;从藏茅山“洞天”“福地”,到藏茅山“仙都”“龙都”,到藏茅山“华(花)阳”“天境”,再到藏茅山“三秀”“秀岳”;从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到李春芳“浅层次藏名诗(词、词赋)”,到李春芳“深层次藏事诗(词、词赋)”,再到李春芳藏名藏事藏“谜”文。

其三,“春归夏至”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隆庆五年五月廿一(夏至之日)这一天“辞官归来”。

《西游记》“盘中之暗谜”众多。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既说“春归夏至”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隆庆五年五月廿一(夏至)(被诬)“辞官归来”,后世“知音”凭何“打破”“盘中之暗谜”呢?

线索藏在哪里呢?

大明首辅李春芳“辞官离京日期”“春归夏至”就藏于《西游记》“书外”“大明国家记忆”《明实录》之中。

即“春归夏至”与《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记载“吻合”: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

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命有司月给米六石,岁给人夫八名。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 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 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 忠实之念弗愈,朕方赖平章共图治理,顷以亲老微疾累疏乞闲,慰谕虽频,情词益恳,特从所请,用遂雅怀,兹赐卿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以副朕优眷辅臣之意。於戏!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调护精神,展至乐于家庭,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夏至。”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则五月戊寅为五月十七,而五月壬午为五月廿一。而五月廿一日正为夏至日。则“春归夏至”影射李春芳辞官后离开京城的日期是隆庆五年五月廿一,此日正好是“夏至”日。

其四,“倏然”“转”影射李春芳“十八天五辞首辅”和“三日归来”。

李春芳是大明首辅,为什么要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倏然”请辞呢?

据《明实录·穆宗实录》:

“(隆庆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等论大学士李春芳以亲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缘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检。春芳不能辞责。

(作者注:《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作“王桢”,《明史》作“王祯”)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给事中王桢(祯)弹劾首辅李春芳,说李春芳以“父母亲老了没有人服侍”为理由要辞官回去赡养父母,辞职报告打了两次就停止了,辞职报告就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骗得皇帝不该赏赐的恩赐,就是为了给李春芳的弟弟调动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亲在家生活也不检点。这些责任,李春芳要承担,不能推辞。

李春芳随即上疏穆宗皇帝进行了反驳:

“臣自隆庆二年以来乞休数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复再疏乞骸骨,皇上亲洒宸翰,鉴臣忠实,臣用是感激捐躯,不敢再渎,乃请改弟职,送母南归,若责臣以知止知足之义,臣复何辞,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诋及臣父,夫皇上许臣以忠实,而桢等诋臣为欺诈,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辩!”

李春芳反驳的理由是:我辞职报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没有批准我辞职回家,今年二月因为“衄疾”再次打了辞职报告,皇帝亲自批示说我忠诚老实,不准再辞职,要我继续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动,认认真真工作来报答皇上,请求皇帝调动我弟弟李齐芳到南京任职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亲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离很近,只是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顾服侍我母亲而已。如果言官王桢弹劾我李春芳贪婪不知满足,我没有二话可说。但是说我李春芳因为不能坚决辞职而去诋毁我的老父亲,这样诬陷怎么行?皇帝说我忠诚老实,言官王桢诋毁我,说我李春芳欺诈不老实,谁对谁错,谁真谁假,请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争辩这件事。

紧接着,李春芳就“勇退”了,坚决辞职。

“第念臣惟知君命之当遵而不知人心之难测,惟知亲意之当顺而不知物议之随腾,自蹈机阱,其谁敢尤,伏望鉴臣孤踪危悃,即日放归田里,以作言官弹击之气,示在位旷瘝之惊。”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学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温旨慰留不允。”

“丙寅(五月初五),大学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恳,朕已具悉,但机务繁重,方切倚毗,岂可坚于自遂,宜即出辅理,慎勿再辞。”

“辛未(五月初十)大学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复温旨慰留,令勉出辅政。”

“戊寅(五月十七),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

因此,《西游记》中孙悟空“反下天宫”,其实就是影射李春芳自己十八天时间五次上疏明穆宗请辞首辅。

隆庆五年五月十七日,明穆宗恩准“同意”首辅李春芳致仕。李春芳在北京城又呆了五月十八、五月十九、五月二十完成交割等事宜,共用“三天”。五月二十一日,正是夏至日,此日是一年之中日光最长的一天,是“最阳光”的一天,以此证明首辅李春芳“清廉正气”“日月可鉴”“确实”是“勇退”且“并不贪恋首辅权位”的,“归心似箭”“光明正大”即就离开国都“以宰相而养亲”,应该确实是够“倏然”的。

天下之大,“李”“定”乾坤,造福神州,“清正廉洁”,“不争名利”,“笑傲江湖”,状元之“傲然骨气”,古来宰相几人与?古来文人几人有?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3)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拙作赞助单位:句容市委办公室、句容市委宣传部、句容市赤山湖管委会、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句容诗协、句容医保局、句容教育局、句容民政局、句容历史文化研究会、后白镇人民政府、后白镇延福村、后白村、泗庄村、五星村、二圣村、张庙村、西城村、林梅村、徐巷村、长里岗村、淮道村、西冯村、东风村、槐道村、曹村、王庄村、淮源村、古村、夏王村、李家桥村、东湾村、江苏大学、句容天王中学、行香中学、白兔镇社教中心、天王中心小学、袁巷中心小学、天王中心幼儿园、天王浦溪幼儿园、袁巷中心幼儿园等。

其五,“倏然”“转”与“傲来国”“发英华于著述”相关联。(参见前第75篇)

“傲来国”之“傲”字影射李春芳“傲然”“十八天五辞首辅”之故事,“来”字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相呼应,影射李春芳辞官首辅之后,再回“仙都福地”句容茅山,奉明穆宗“圣旨”而“发英华于著述(《西游记》)”。

“傲来国”有“让人骄傲的由来之国”之意,影射“中国历史悠久”及“句曲山所在之句容是大明帝国发祥肇始之地”。《明皇陵碑》载:“朕幼时,皇考与朕之先世居句容县通德乡之朱家巷。”《朱氏世德之碑》载:“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天潢玉牒》载: “皇祖先世江东句容。”《弇山堂别集》载:“德祖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为重八公第三子,葬於朱巷。”“懿祖者四九公,德祖第二子也,葬於朱巷。”“傲”即“人敖”,《西游记》中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皆姓“敖”,故“傲”字影射“龙的传人”。“傲来”影射“黑帝命东海神埋大铜鼎于(句曲)山顶”,故“黑帝(颛顼)”时句曲山已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见李洪文《句曲诗综》255页“傲来国”条注释)

《西游记》中的“弼马温”是“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大臣,且李春芳又是性格“温(和)”的辅弼大臣。

《西游记》开头部分写孙悟空的祖上世代居住“水帘洞”,影射李春芳家族世代是“清白”之人。

首辅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既然这样,孙悟空(李春芳)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反”,要辞职不干呢?真的是“嫌官小”吗?

其实,此中藏有《西游记》之惊天秘密——言官诬告李春芳“不清廉”。故《西游记》开篇,李春芳就说自己“祖居”“水帘洞”,世代是清白之人,自己是“官封弼马”,是“清廉宰相”。既然言官诬告首辅李春芳“不清廉”“不坚决”,首辅李春芳虽然本性“温和”,但爱惜“芳名”,不屑“首辅”官位,不贪官权,不恋虚名,故兼有影射从“国(都)”“(高)傲”地“来”句容茅山(花果山水帘洞)(隐居),则必然是“傲来国”,必然是“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了。

十八天五辞“首辅”,性子之“急”,可见一斑,也确实是够“傲”的。

李春芳“高傲”地从“国都”“回来”,“复转仙乡”“发英华于著述”,其“渊学宏才”“人品文章第一”之赞确实是“文人傲骨”“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 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命有司月给米六石,岁给人夫八名。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 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 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 忠实之念弗愈,朕方赖平章共图治理,顷以亲老微疾累疏乞闲,慰谕虽频,情词益恳,特从所请,用遂雅怀,兹赐卿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以副朕优眷辅臣之意。於戏!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调护精神,展至乐于家庭,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李春芳人品可谓“至重”。明崇祯九年,首辅句容人孔贞运《句容李氏家谱序》有“(李春芳)人品文章允为当代第一”之赞。今之看来,“藏名五百年”,李春芳是“货真价实”“独步天下”“文采斐然”“不求名利”的“状元宰相”,是力压后世“几百年”文人的。

经典永恒,历久弥香。

“清廉爱国”“斗战奸恶”“海晏河清”“福善天下”之谜一旦被揭开,则“句容籍状元”李春芳之宰相格局、文人骨气和状元文采必将光艳天下,而后世数百年文人无有比肩,一时皆望风披靡,黯然失色。

句容状元,风范千秋。

句曲风雅,百世韵流。

故我在拙作《句曲诗综·后记》载:

剖竹流芳,尚望后者。我于茅山南麓磨盘和西麓天王两中学教书,三尺讲坛,勤勤耕耘。甘句曲山泉,感仙乡风韵,周末假日业余闲暇之际常常整理校注句容家乡古籍。旧版龃龉文字古老且常有漶漫,山乡之人又难以阅尽天下之诗书卷帙,孤本尚多有藏于他乡异地,穷其原本补订阙漏,固陋虽已勉力两纪,一人之力终有遗憾。继轨前贤,补正阙漏,句曲风雅百世韵流还望后起贤达大雅君子接力赓续!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4)

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其六,“春正暖”之“春”影射李春芳,“正暖”影射李春芳在“宰相岗位”政治上“清正”,“正欲”“宏图大展”。

清正廉洁,兴盛中华。

文人尚节,骨气为重。近代学者谈论“状元宰相”李春芳时多讪其为“青词宰相”,殊不知其为“太平宰相”(见前第31篇),更不知其为“清廉宰相”。《西游记》第一回“水帘洞”之“水帘”二字即影射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是“清廉”之官。(见前第33篇)

近代学者谈论大明宰相李春芳时,“据《明史》”多讪其为“青词宰相”,“睥睨四方”常常“讳莫如深”“不屑一顾”。

历史上的“大明首辅”李春芳究竟是不是真的只会写写“青词”的“状元”宰相呢?

答案是否定的。

大明一朝对首辅李春芳评价是很高的:

李戴《李文定公<贻安堂集>叙》:

“穆皇帝在御时,李文定公为相,登崇俊良,简拔幽滞,筹画边围,节缩度支,诸所赞襄,大者且不暇更仆,无论纤细。当是时,海内蒸蒸称人安矣!”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5)

本文作者与江苏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6)

《茅山道讯》2021.7-8·转载拙作第(九)篇 “《西游记》:句容状元李春芳校定完稿”

朱赓《<贻安堂集>叙》:

“盖吾师李文定先生之相穆皇帝也,於时庙谟宏远,政本澄彻,田峻工女,自得于穷坞万里之外,而殊服译语委颖易世悼烁哉。綦隆之际乎则皆先生赞襄力也。盖天下歌舞之迄今如一日焉不朽何必文,乃其上弼主德,中定国是,而下诏群吏,皆先生所用文以佐。”

李维桢《李文定先生集序》有:

“佐徐文贞和衷共济。既当国,益务崇宽大,恪守旧章。休息乎无为,海内受清净和平之福,而士亦仰德顾化。”

于慎行《太师李文定公文集序》:

“当嘉靖末一二棅事之臣袭用严峻以奉威灵,天下凛凛莫知所措,盖元气几於斫削矣。自徐文贞以宽政佐我穆皇,民稍稍恬愉,沐浴德泽。公继其后,益用博大优柔,和辑中外,天下熙熙,如履华胥,如游化日。迨公罢相后,继者锐於治功,更操名法之指,绳约天下,天下又几重足一迹。盖先后数十年来,政俗之大较如此,而方内晏然若覆盂以迄於今之綦盛,则公於其中三四年间休养滋息之力也。譬诸四时之气有风霆之击抟,有霜雪之肃杀,而盎然有阳春之和,游於六合之间,以妪育万物不使凋腓,则是公能厚培国家之元气,以开太平之业也,功不细矣。”

《明穆宗实录》五十七卷有穆宗皇帝对李春芳的褒扬和肯定:

“(隆庆五年五月壬戌朔)戊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诚恳,乃许之。优诏褒美,特赐驰驿,遣行人曹铣护行。命有司月给米六石,岁给人夫八名。仍赐敕奖谕,曰: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忠实之念弗愈,朕方赖平章共图治理,顷以亲老微疾累疏乞闲,慰谕虽频,情词益恳,特从所请,用遂雅怀,兹赐卿驰传,遣官护行,有司岁给舆隶八人,月馈官廪六石,以副朕优眷辅臣之意。於戏!由状元为执政,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卿其勉加餐食,调护精神,展至乐于家庭,发英华于著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明神宗实录》(卷一五〇)盛赞大明首辅李春芳为“太平宰相”,评价可谓极高:

“癸亥予原任大学士李春芳祭葬,仍加祭四坛。赠太师,谥文达。荫一子尚宝司司丞。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事。先帝五年代华亭秉政,同事为新郑、江陵而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戢庶司,寅恭匪懈,默赞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近代学者专家称李春芳为“青词宰相”,让人“敬而远之”。

《明史》又给“句容籍”状元李春芳贴上“兴化人”的标签,将“句容人”李信附在其传之后,必然让后人误会李春芳和李信皆是“兴化人”。近代部分专家学者“尽信”《明史》,著书立说也将状元李春芳“句容籍”之标签褫夺,最终导致“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之关系渐行渐远。(见前第11篇)

其七,“春来桃李争妍, 夏至柳槐竞茂”影射“柳槐”“争”“桃李”,即“柳槐”争“李春芳(妍)”,与《西游记》之中宰相“争名夺利”吻合,即影射高拱和张居正(“柳槐”)“争”李春芳“首辅之位”。

张居正和高拱“争”李春芳“首辅之位”,事见《明史》(李春芳传)载: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参见前第76篇)

(作者注:《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作“王桢”,《明史》作“王祯”)

其八,“倏然”“转”与“不堕人间点污泥”“不恋人间荣与贵”“不管人间兴与败”呼应。

华阳洞天主人是“世居水帘洞”的“清廉宰相”。既然是“清廉”“清白”之宰相,则“爱惜芳名”又“不恋宰相官位”。南京七品言官王祯(桢)诬告一品宰相李春芳“贪恋宰相权位不肯真辞官”且“谋求私利”“不勇退”。首辅李春芳洁身自好,故连续不断“上疏”,不辞“首辅”不罢休,坚决“勇退”,辞职不干。故“十八天”“五辞首辅”。态度之坚决,旷古未有。

言官王祯(桢)诬告首辅李春芳,想让首辅李春芳“满身”“沾上污泥”。诬告李春芳是“不肯真辞官”,“不肯坚决辞官首辅”就是“贪宰相权”,就是“欺君之罪”“谋取私利”。故此,李春芳义无反顾,“不堕人间点污泥”,立即“反驳”“澄清”自己多次提出辞职而皇帝并没有同意。李春芳因此又立即“上疏”再“请辞”。皇帝“不同意辞职”,李春芳就不停再“上疏”,直到“皇帝同意李春芳辞去宰相官位”为止。由此证明李春芳并不贪恋宰相官位,并不贪恋“人间荣华富贵”。自己潇潇洒洒,“扬长而去”,“勇退”之后再也“不管朝廷政务”,再也“不管人间兴与败”。宰相李春芳“负气”“反下天宫”,“立马走人”,“飘然而去”,可谓“一走了之”。“撂了挑子”,“傲(然)”“来(仙乡茅山)”“(离开)国(都)”,“十八天五辞”“三日后”“离开京师”,“不贪恋权位”,也确实是“倏然”无疑了。

《西游记》“倏然”之后,为什么要强调“转”(句容)呢?

“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新建华阳书院碑记》自称“臣原籍其地”。因为李春芳不是直接回“原籍”“句容”的,而是后来再从“贯地”兴化“辗转”“回”句容(茅山)的。

其实,大明“首辅”李春芳致仕之时不“直接”回“原籍”句容是有难言之隐的:官员“罢免”必须回“原籍”,自己是“清官”“被诬”“请辞”,不是被“罢免”,故此“不必”“立即”“直接”回“原籍”句容。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7)

本文作者与句容文史专家潘立琦老师(右)座谈于天王镇涧北宏旺苗木(2021.10.22)

罢官必须立即回“原籍”,“再远”也必须“立即”“返回”。即如李春芳之后的继任首辅高拱,罢官之后就只能“立即”回“原籍”居住,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事见大明首辅高拱著《病榻遗言》:

“但拱原籍河南,去京师一千五百余里,家口重大,不得一驰驿而去,长途跋涉,实为苦难。”

笑傲江湖,宠辱皆忘。

葬父故乡,荣归故里。

葬父母与句容桑梓之地,子孙后代于句容“松楸世守”。状元宰相,清官首辅。终“转”句容,故乡有“光”。(参见前第77篇)

“难忘故乡”,“松楸世守”。

“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对家乡句容是情谊深重的。

葬身句容,青山有“幸”。

清廉传世,忠骨留“芳”。

见李春芳《贻安堂集》九卷《祭先考封少师府君》:

“呜呼!兴故水乡,今岁较甚。势不可留,将返故里。龙山之阳,容城之侧。桑梓定居,松楸世守。灵其有知,保我后生。呜呼哀哉!”

其九,“倏然夏至光阴转”之“转”与“复转仙乡”之“转”呼应。

《西游记》前后呼应之处较多,李春芳不仅“出生”在句容茅山,而且致仕以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复”字强调了李春芳晚年“辗转(兴化)”再回仙乡句容茅山,此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与李春芳《(句容)良常胡氏重修谱序》“余承国恩,许归田里,因得与方外之流论养生之术于三茅洞天”相吻合。“啸聚在洞天福地”做什么事呢?当然就是“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了!(见前第25回)

其十,“春来桃李争妍”之“春”“李”影射李春(芳),“争”与“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之“争”呼应。

《西游记》“外证法”渐以式微,而“内证法”前途光明。(见前第68篇)

“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这些句子和《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似乎”并无瓜葛。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后世“知音”凭何“说破”《西游记》的“源流”呢?

《西游记》“盘中之暗谜”众多。“蒙蔽”了后世许多专家学者。

考镜源流,从《西游记》李春芳藏名诗到藏名词、藏名词赋,再到藏名文;从藏姓名到藏籍贯,藏生肖,藏官职,藏生平,藏葬地,藏政见,藏家乡句容,藏道教茅山,到藏李春芳之忠孝仁善、清正廉洁、安邦定国,再到藏李春芳遭“六耳”诬陷;从藏“太平宰相”李春芳,到藏“李春芳曾祖句容人”李秀,到藏“李春芳父亲”李镗,到藏“李春芳之弟”李齐芳和李承芳,到藏“李春芳之祖”李旭,再到藏李春芳“附子(父子)难归”;从藏“彩凤”“宫女太后”李彩凤,到藏“麒麟子”万历皇帝,到藏“真假悟空”之“真悟空”清廉,再到藏“青鸾彩凤”之“青鸾”“仁圣皇太后”;从藏中华之东海、南海、北疆,到藏西疆之“两界山”,从藏“势(世)镇汪洋”到藏“南海”之“汪洋海远”,从藏“东海”“定海神针”“金箍棒”,到藏“东胜神州(洲)”“中华神州战胜东瀛倭寇”,再到藏“南海观音”“净瓶”之“南海”“(浪)静(风)平”;从藏“名”线索,到藏“道教茅山”线索,到藏“清廉”线索,再到藏“青鸾彩凤”线索;从藏“清廉宰相”李春芳,到藏“山中宰相”陶弘景,到藏“贪财宰相”张居正,再到藏“不知进步”首辅高拱;从藏茅山“洞天”“福地”,到藏茅山“仙都”“龙都”,到藏茅山“华(花)阳”“天境”,再到藏茅山“三秀”“秀岳”;从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到李春芳“浅层次藏名诗(词、词赋)”,到李春芳“深层次藏事诗(词、词赋)”,再到李春芳藏名藏事藏“谜”文。(参见前“(第九季)作者序言”)

“春来桃李争妍”之“李”“春”“(妍)”影射李春(芳)。

“春来桃李争妍”之“争”与“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之“争”也是呼应的。

谁和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争”“名”“利”呢?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是“状元宰相”,是“清廉宰相”。《西游记》之中孙悟空“变松树”,菩提祖师告诫“变松树”(为人清高)会遭“六耳”(奸佞言官)“加害”(参见前第77篇)。

“清廉宰相”李春芳不汲汲于名利。则与“清廉宰相”“争”“名”“利”者当即为“争名夺利”之宰相。

联系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解绶首辅”之前,七品言官王祯(桢)“希(高)拱意”诬告“首辅李春芳”,又联系首辅李春芳之后的继任首辅高拱与张居正急于“抢班夺权”而“掣肘内阁”(参见前第80篇)来看,则与“首辅李春芳”“争”“名”“利”者当即为“高拱”(沙和尚)和“张居正”(猪八戒)无疑。

其十一,“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影射高拱和张居正因为“争名”已经“丧体”,即“上了西天”。

次辅高拱和张居正“合力同心”“争夺”李春芳的首辅之位。而“清廉首辅”李春芳并不“贪恋”宰相之位,故十八天五辞首辅,坚决辞职“勇退”,以“成人之美”。

首辅李春芳辞官归去,高拱继任大明首辅之位。

一年多后,隆庆皇帝“英年早逝”,“上了西天”。继任首辅张居正又“争夺”高拱的首辅之位。故首辅高拱“即日回籍闲住”,事见高拱《病榻遗言》:“高拱便著回籍闲住。”

首辅高拱被“赶”出京师,事又见《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

隆庆六年六月乙卯朔。

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  

丙辰,皇太子缞服御文华殿……

丁巳,礼部上登极仪注。

庚申传谕山陵事宜,遣大学士张居正同司礼监太监曹宪于即位礼成后复往视,居正上言送终之事至大,相地之理甚微,事大则处之不厌其详,理微则求之必贵于广,乞照嘉靖七年事例,差礼工二部堂上及科道官各一员带领钦天监谙晓地理官员阴阳人等 举廷臣中有素精地理者一员同往相度。疏下礼工二部。于是户部尚书张守直,礼部右侍郎朱大绶,工部左侍郎赵锦,礼科都给事中陆树德,江西道御史杨家相,工部主事易可久同居正等诣天寿山潭峪岭复营视山陵。

癸亥,以神机营参将林岐管大石窝工程。

甲子,上即位。遣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驸马都尉许从诚,定西侯蒋佑告于南北 郊、太庙、社稷坛。上缞服诣大行皇帝几筵告受命始具衮冕祗告天地,次告奉先殿及弘孝殿 神霄殿,乃诣大行皇帝几筵前拜叩,皇后前如之,次皇贵妃,前四拜礼成出御中极殿朝百官。改明年为万历元年。大赦……

是日,百官朝服行五拜三叩头礼。乐设而不作,进表不宣如常仪。丙寅,赐辅臣及六部都察院五府戎政大臣尚宝司制诰房等官银币有差。

丁卯,大学士高拱疏新政所急五事:一、御门听政,凡各衙门奏事须照祖宗旧规,玉音亲答,以见政令出自主上,臣下不敢预;一、视朝回宫后照祖宗旧规奏事二次,御览毕,尽发内阁拟票呈览,果系停当,然后发行,则下情得通,奸弊可弭,皇上亦得晓天下之事;一、事必面奏方得尽其情理,望于临朝后,间御文华殿,令臣等入见,有当奏者就便陈奏,其有紧急密切事情,又容臣等不时请见,或于讲读后奏之,如此则事得精详,情无壅蔽,不惟睿聪日启,亦且权不下移;一、事不议处,必有差错,国朝设内阁官看详拟票,盖所以议处也,望皇上于一应章奏俱发内阁看详拟票上进,若不当上意,仍发内阁再详拟上,若或有未经发拟径自内批者,容臣等执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当,亦可免假借之弊;一、官民本辞,当行当止,未有留中不发之理,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不知果经御览与否,又或事系紧急密切者,及至再陈,岂不有误?望今后一切本辞尽行发下,有未下者容具原本以请,其通政司所封进有未下者,科官奏讨明白,如此,庶事无关隔,亦可远内臣之嫌,释外廷之惑。疏入四日,报曰:览卿等所奏,甚于新政有禆,具见忠荩,俱依拟行。

 ……

 戊辰,宁夏地震。

 衡王载堭薨,谥曰庄。赐辅臣及讲官并三品以上枇杷。辅臣高拱特请工部尚书朱衡角□羊督理河工总理山陵事务。从之。宣府镇巡奏本年上半年在城并各路城堡原额骑操及召募抽充官军,新增关买马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一匹,见在堪中三万一千三十七匹事故等项,未买二万四百八十四匹。调神机三营练勇参将金璋分守通州以巩华城,游击将军李时充神机三营练勇参将。差江西道御史周于德督理两淮盐课兼理河道。

己巳,奉圣母皇后居慈庆宫。

广西道御史张涍上疏言:皇上践祚之初,凡有举措,所窥伺者何限名与器,安可假人掌司礼监印务者,孟冲也,未闻令旨革某用某,一旦传奉令旨者出自马保,臣等相顾骇愕,莫知所为。时皇上哀痛方迫,未敢渎奏,且久窥皇上圣明必自有说,非左右之所欺罔也,今又传奉明旨调用张宏,臣闻其守备南京,包藏祸心,恣作威福,安庆卫指挥张志学等挟众倡乱,宏受重贿,特为奏角□羊驾祸知府查志隆激变以宽志学等首恶之诛守备如此,皇上何自察其可用,其进誉者何人,凡近习之中有欺 上专擅者不可不放逐,有导 上以游逸玩好之乐者不可投其中,时临便殿召二三辅臣以资启沃,前日侍讲诸臣临御之暇,令其执经诵说一如出阁之日,及退息宫中,则视内臣老成长虑忠言逆耳者相与周旋,则圣学日进,庶足开太平之治。疏入报闻。

督理河道工部都水司署郎中事主事陈应荐奏,挑穵海口新河工竣,河长十里有奇,阔五丈五尺,深一丈七尺,凡用夫六千四百八十九名,支米九百七十六石八升。

大学士张居正等还自天寿山。诏建大行皇帝陵寝于大峪山。赐居正等银币有差。

夜有苍白气见东北方,鲜明如白虹霓状,良久渐散。

庚午罢大学士高拱。司礼监太监冯保等传奉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传与内阁府部等衙门官员:我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授遗嘱,说东宫年少,要他每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主上,姑且不究,今后俱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拱即日出城。明日次辅张居正上疏言:拱历事三朝,小心端慎,虽议论侃直,外貌威严,中实过于谨畏,且拱系顾命大臣,未有显过,遽被斥黜,亦非先帝所以付托之意。报曰:卿等不可党护负国,上冲年在疚,拱默受成于两宫权不自制,惟恐外廷之擅而顾命之臣自负,付托之重耑行壹意以致内猜外忌,同列阴行其谋而内竖黠者亦谋间旧以自固相比,伺隙骤移两宫之意而权复偏有所归,后先同辙相寻以败,专擅之疑,深中圣心,魁柄独持以终其世,晚虽倦勤而内外之间无复挟重恣行如初年年者,主术所操犹为得其大也。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影射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猪八戒影射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沙和尚影射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参见前第76篇)

大明原首辅高拱于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追随”明穆宗“上了西天”。

而大明首辅张居正“汲汲于名利”,于“万历十年六月”死于任上,也“追随”明穆宗“上了西天”。李春芳曾预言其“争名”会有“报应”,将来会“不得安身”。

见《李氏家谱》卷十二:

“先是春芳虽大显,其诸子悉滞场屋间。有以试事上,谒者欲请间,辄正色拒之。既致仕,居正遂大用事,其三子后先取进士高第。或以告春芳。春芳哂曰:‘彼子贵,不如吾子安也。’未几,果如春芳言。”

盖棺定论。《明实录》有首辅张居正去世之后,因“贪赃”“任人唯亲”“乾纲独断”等遭抄家和批判的记载: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

“万历十年六月丁亥朔。丙午,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卒。”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万历十一年三月癸未朔。上览大理寺所上游守礼冯昕等狱词,命夺张居正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

《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

“万历十二年十一月癸酉朔……丙戌……湖广巡抚李江解进抄没故相张居正金银古铜磁漆等物,诏内库交收……”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万历十三年五月辛未朔……乙酉……故相张居正之处乾刚独断,正其罪逐其党与矣……丙戌……南京户部山东司主事王鏻以南京地震陈言,略曰:易卦以地道臣道比类而言谓其代终之义同也。今地道弗宁,于稽其类,必臣道失矣。以大端言之,自高拱、张居正当事,尽欲进其所喜,退其所忌,而科道之臣望风承旨,乃指其所忌弹劾之,择其所喜推荐之,不复顾万世是非奚取其为台谏哉。今此风少殄,将来可戒也。昔嘉靖之末,隆庆之初,除阶辅政,用舍颇公。自高拱起,尽取阶所任者摈斥之。及居正用,又取拱所任者摈斥之。不复问人材贤否奚取为辅相哉。今此风少殄,将来可戒也。夫留京者,祖宗创业之根本也。而地震于兹,皇上宜惕然深思,法祖宗为治矣……”

故《西游记》第二十六回猪八戒对“福禄寿三星”出言不逊,与第一回“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呼应,影射首辅高拱和首辅张居正“争名夺利”“不顾身命”,即因“好色”“抢功”“贪财”“贪位”而“福浅”“禄薄”“寿命短”(参见前第80篇)。

是非功过,一言难尽。自有后人公允评判。

其十二,大明首辅高拱于万历六年去世,去世之前,遗有《病榻遗言》四卷,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阴夺”高拱“顾命首辅大臣”之位的经过,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三起三落任意搏,播弄君父于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高拱“死不罢休”,欲“气死”“骂死”张居正。(参见前第80篇)

见《病榻遗言》: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大渐。未申间,有命召内阁臣拱暨张居正、高仪亟趋入乾清宫,遂入寝殿东偏室,见上已昏沉不省,皇后、皇贵妃拥于榻,皇太子立榻右,拱等跪榻前。于是太监冯保以白纸揭帖授皇太子称遗诏,又以白纸揭帖授拱。内曰:“朕嗣祖宗大统,今方六年,偶得此疾,遽不能起,有负先皇付托。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拱读既恸不能胜,即哭奏曰:“臣受皇上厚恩,誓以死报。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务竭尽忠力辅佐东宫,如有不得行者,臣不敢爱其死,望皇上无以后事为忧。”且奏且哭,已大恸长号不能止。两宫亦皆失声哭。于是二内臣扶拱起,遂长号以出。呜呼!痛哉!盖拱见得居正与保内外盘结已固,事势必不可为,故有誓死之奏,不复有其身矣。至二十六日卯初刻,上崩。拱等闻报,哭于阁中,而居正虽哭,乃面有喜色,扬扬得意。仪私谓拱曰:“不见张公意态耶?是诚何心?国家之祸,不知所终矣。”是日巳刻传遗旨:“着冯保掌司礼监印。”盖先帝不省人事已二三日,今又于卯时升遐矣,而巳时传旨,是谁为之?乃保矫诏,而居正为之谋也。旨出,百官骇愕,相顾失色,闾巷小民亦皆惊惶奔走不宁,而独居正喜动颜色不能自禁,阁中官僚吏卒无不见之。至二十七日,冯保打出一报,内开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阁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怠荒,保守帝业。”报出,人心大骇,以为宦官安得受顾命?且此诏今上领受之矣,保安得取而打报?盖欲专权乱政,故以此示天下,以为吾乃受顾命之人,先帝有托,乃可以任其所为,而莫敢谁何也?然不知二遗诏者,皆居正所为。前三月十六日,忽报:“上疾重,阁下宜赴宫门候宣。”拱与居正即趋入,至恭默室迤北,有居正心腹吏姚旷手持红纸套,内有揭帖半寸许厚,封缄完固,自后飞走而过。拱问送与何人?旷答云:“与冯公。”公即疾驰而入,盖不知其主人瞒我而遂直言之也。拱即问居正是何所言?居正面赤惶怖,遽答云:“乃遗诏事宜耳。”拱默然,以为我当国,凡事当自我同众而处,独奈何于斯际而有私言于保平?此中必有播弄之事,故瞒我而私言之也。待看,待看。至是拱奉遗诏,又得皇太子遗诏,皆有同司礼监之说,乃知居正盖为冯保谋也。嗟乎!自古有国以来,曾未有宦官受顾命之事,居正欲凭藉冯保,内外盘据,窥伺朝廷,盗窃国柄,故以顾命与司礼监。而次日即传冯保掌司礼监印,大权悉以归之,而托其为主,于内以蔽主,上威百僚,使人莫敢我何?其欺先皇之既崩,欺今上之在幼,乱祖宗二百年之法度,为国家自古以来未有之大事。嘻,亦忍心哉!亦大胆哉!天地鬼神有灵,祖宗先帝有知,必然鉴察。保粗识三二字,言不能成文,居正凡欲有所为,必捏旨写与保,瞒皇上不知,只说是司礼监所拟,当行者乃即以为圣旨而传行之。欲要宠则要宠,欲害人则害人。惟其所为,无不立遂者,而又佯为不知,以为出自上意,我无可奈何也,此事以为常。指鹿为马,无敢不言马者,朝臣被其威劫,不复敢言矣。

……

隆庆六年六月□日,又有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公本劾保。缘科本皆具揭内阁,而道本未具揭,故不录疏上。保见人情如此,恐百官面奏,卒难收拾,令徐爵于荆人问计。荆人曰:“勿惧,便好将计就计为之。”而侍郎魏学曾即诣荆人言事,荆人方假病不出,使人语曰:“有言第写帖来。”于是魏即写一帖云:“外人皆言公于阉协谋,每事相通,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公宜防之,不宜卫护,此阉恐激成大事,不利于公也。”此盖忠言,而荆人大恐,随大怒,以为攻阉者攻我也,阉败我必继之矣。遂回魏札云:“此事仆亦差人密访,外间并无此说,今公为此言,不过欲仆去耳。便当上疏辞归,敬闻命矣。”魏正直故进忠言,乃遂忤意,自是遂成仇隙,嗾人劾之至今未已。且语人曰:“高老之祸,魏子激之也。”本情露矣,乃遂嗾保去我,将科道本勿令上见。是夜开东华门,徐爵、姚旷凡三四往来定计,遂捏写旨意,封付徐爵持入令行之。十六日早,拱在阁,荆人称病不出,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众皆至,荆人独迟,使者旁午于道,既乃假病状扶曳而入。予不知其计,谓曰:“今日之事,必是为昨科道本,有问我当对,我必以正理正法为言,言必忤意,公可就此处,我去则无事矣。”荆人佯曰:“公只是这等说话。”于是太监王蓁捧圣旨出,各官皆跪,蓁曰:“张老先生接旨意。”荆人接受展阅,则内开云:“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我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篾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皇上既在幼,而保又文理不通,此旨词语通顺无滞,是谁为之也?一览自可知矣。于是,各官骇愕,皆叩头起,拱复独叩头以出。是时九卿皆欲上疏明此事,或曰总上一疏,或曰各衙门自上一疏,议方未决。荆人恐踪迹发露,当有后祸,乃复称病不出,而令人扬言曰:“张老未出,阁中谁人票旨?”随又托心腹人扬言,恐以祸福,众本遂不敢上,而荆人欲掩饰其事,乃自上疏。“大学士张居正等乞慎举措,鉴忠直以全国体,以成君德事。本月十六日,该司礼监大监冯保,传奉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我天行皇帝宜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篾视幼主,姑且不究。今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钦此。’臣仪卧病不能赴阙宣谕,除抄白传示外,居正方自天寿山覆视陵地回还途中,触帽盛暑呕泄泻,已注门籍调理。忽闻传宣,力疾扶掖趋至会极门,钦奉前谕,臣不胜战惧,不胜忧惶。臣等看得高拱历事三朝三十余年,小心端慎,未尝有过,虽其议论侃直,外貌威严,而中实过于谨畏,临事兢慎,如恐弗胜。昨大行皇帝宾天,召阁臣三人俱至御榻前,亲受遗嘱,拱与臣等至阁,相对号哭欲绝者屡。每惟先帝付托之重,国家忧患之殷,日夜兢兢,惟以不克负荷为惧,当敢有一毫专权之心哉?夫人臣之罪莫大于专权,拱读书知礼义,又岂敢自干国纪,以速大戻?正缘昨者阁疏五事,其意盖欲复祖制,明职掌,以仰裨新政于万一,词虽少直,意实无他。又与臣等彼此商确,连名同上,亦非独拱意也。若皇上以此罪拱,则臣等之罪亦何所逃?仰惟皇上答极大宝,国家多事之时,正宜任使老成匡赞圣治,当可形迹之间,遽生疑二?且拱系顾命大臣,未有显过,遽被罢斥,传之四方,殊骇观听,亦非先帝所以付托之意也。伏望皇上思践祚之初,举措当慎,念国家之重,老成可惜,特命高拱仍旧供职,俾其益纾忠荩,光赞新政。不惟国家待大臣之体亦足见,皇上知人之明始疑而终悟,当与成王之郊迎周公,汉昭之信任博陆,后先相望矣。如以申明职掌为阁臣之罪,则乞将臣等与拱一体罢斥,庶法无独加,而人皆知儆矣。”疏上乃捏一旨云:“卿等不可党护负国。”付徐爵封入内,票发出。盖以见众无本者,公论不与我也。独有本者,彼尚从厚,前事非己出也。不惟掩饰己事,且以归过于君,抑且以事归冯保。脱后日有祸,令保当之。今即解使去,已而保犹不之悟也。上既在幼,保文理不通,“党护负国”,岂保所能言者?盖止知自饰,而不知踪迹之露,翻有不能掩者也。次早,予辞朝即行,荆人来顾曰:“我为公乞恩驰驿行。”予曰:“行则行矣,何驰驿为?”且讽之曰:“公必不可为,此独不畏党护负国之旨再出耶?”荆人曰:“公到底只是如此。”然彼非为我,盖作门面,使天下以为我行,非出彼意,故虽厉色力止,而彼竟上疏不令予知也。语竟,予遂行。不备威仪,觅一骡车载以行,道路之人见之多流涕者。又一本,“昨该原任大学士高拱钦奉圣谕,回籍闲住。查得旧例,阁臣去任,朝廷每每优加恩礼。今拱既奉旨闲住,臣等未敢冒昧请乞。但拱原籍河南,去京师一千五百余里,家口重大,不得一驰驿而去,长途跋涉,实为苦难。伏望皇上垂念日劳,不遗簪履,特赐驰驿回籍。在拱感荷皇上高厚之恩,在朝廷犹存待辅臣之体,臣等同官亦为荣幸。未敢擅便,谨题请旨。”奉圣旨:“准驰驿去。”至直空寺,有亲故以饭相送者,予下车见一吏持文书随入,予问何人,是何文书。吏云:“此老爷驰驿勘合也。张爷已票旨,准驰驿矣。本部即写勘合伺候,待旨下即送上也。”予笑曰,“安知上之必准乎?安知再无党护之说乎?而豫写勘合以来,则其理可知矣。”夫欲上本救我,则上本救我;欲言党护负国,则言党护负国;欲乞驰驿,则乞驰驿;欲准驰驿,则准驰驿。俗言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三起三落任意搏,播弄君父于掌中乃至此也。拱乃北向祝曰:“吾皇虽幼,然聪明天纵,出寻常万倍,愿天地鬼神祖宗先帝之灵益加启发,早识奸谋,勿使为社稷之祸,拱虽万死亦甘心。”祝毕,遂出登车。魏确庵云;“不可,既有命驰驿,公安得如此行?”予悟谢曰:“吾知荆人所为,故不用也。然既称君命,则安敢不受?”遂乘传行。是时大学士高南宇在病间,闻予去大惊,因呕血三日而死。人情汹汹,科道官各具本欲言,荆人乃只称病不出,科道以阁中无人姑待。而荆人出则即语科道曰:“今后内边事不要说他。”众方观望,而荆人已上揭帖考察百官。既命下,则科道皆听处分,谁敢声言?于是,但异己毫发者悉去之,一网打尽,而留者又示恩以收之。且既经一翻风雨,人皆以见留为幸,而前事不复说起。而彼则引用奸党。布满朝廷,尽反我所行之事,笑吟吟掌定三台印,里迎外合,挟天子以令诸侯,乾坤世界任其翻弄,无复谁何之者。而予归即深居避咎,不复闻知之矣。予既归,客有过知其事者问曰:“方科道欲有言攻张,时公亦可以复此怨,乃力为之解。今乃卒为所谋以归,得无悔乎?”予曰:“吾何悔?使我当时为和解取容,今为所卖则悔也。然我彼时为先皇病笃,恐苦先皇心,故宁受吞噬,而不敢以此戚先皇也。今吾顺以送先皇终,而曾未敢苦其心,则吾本心已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悔之有?”

据此,《西游记》第二回“春归夏至”与第九回“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第九十回“春来桃李争妍, 夏至柳槐竞茂”呼应,影射“状元宰相”李春芳隆庆五年五月廿一(夏至)(被诬)“辞官归来”。“倏然”影射李春芳“三日离京”,与“不堕人间点污泥”“不恋人间荣与贵”“不管人间兴与败”呼应;“转”与“复转仙乡”呼应,影射“辗转”兴化,终归句容;“春来桃李争妍”之“李”“春”“妍”影射李春芳,“争”与“争名夺利几时休”“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争名只为钱”之“争”呼应;“争名”“丧体”影射高拱“死不罢休”著《病榻遗言》欲“骂死”张居正。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贞爱国”“斗战奸恶”“复兴中华”之精神自当传承后世。今国家昌盛,各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英才烨烨,学术争鸣,盛况空前,拙作抛砖引玉,诚待四海博学之“知音”定谳可也。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8)

西游记25结局(学术争鸣西游记中)(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