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隐私。但同样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隐私也在大数据中一览无余。

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米国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无所不知的网络,将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文化挑战之一。当互联网可以了解了我们的一切,我们的隐私该如何处理呢?关于这个问题,汤姆·惠勒在《连接未来》这本书中给我们做了一个讨论,值得我们深思。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我们的隐私该怎么办)(1)

汤姆·惠勒曾就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主席,在其任职期间大力推广“网络中立性”以及“用户隐私保护政策”。他对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做了深刻的研究,他非常重视对于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在本书中汤姆·惠勒从不同时代人们对隐私认知概念的变化,一直到新互联网时代该如果保护隐私,都做了详细讨论。

不过隐私问题只是书中论点之一,如同冰山一角。第三次网络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远不止隐私这一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原书的全文,里面做详细的了解。

本书中解释说隐私一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段,因为地球上的各个地区人员比较稀少,而且交通也不发达,人们因为相距甚远使得各自的隐私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结识更多的人,很多信息物品都得以流传。同时工业革命使得城市人口激增。在拥挤的贫民窟中,房与房之间只隔着薄薄的墙壁和敞开的窗户,人们很难保护自己的隐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时兴住在郊区,住宅面积增大且相隔一定距离,隐私又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隐私的概念不是停滞的,还在随着技术的创新不断变化。人们对隐私的看法,受年龄、国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婴儿潮一代相比,千禧一代更能接受公开自己的信息的做法。汤姆·惠勒认为网络一直都在威胁人们的隐私。而他在联邦通信委员会任职期间,应用一部成文于1934年、修订于1996年的法律,来保护人们的隐私,最终,他们对互联网商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供应商必须告知消费者,将收集有关他们的何种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会被如何使用。

第二:在知晓第一点后,消费者有权选择是否允许自己的信息被这样使用。

第三: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必须被严格保护起来,防止未经许可的使用。

这些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初始状态。

总结来说隐私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难题。如果合理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许多事情能运转得更好,每个人都能享受更个性化的服务。但这样做是以牺牲隐私和市场竞争为代价的。除了法律条文对隐私的保护外,我们自己也要注重个人对隐私的保护。在授权供应商时,要认真去看授权的条款,也要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