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血管堵鸭汤可以吃的吗(互动娓娓道来重病的老爸)(1)

重病的老爸,如此重要的决定多么希望由你自己来做

张娓

8旬老父突发重病,医生说为了维持生命也为了获得治愈的机会,必须进重症监护室抢救。而进重症监护室不仅需要插各种管子进体内,同时亲人每天只有半小时探视时间……深爱父亲的女儿左右为难,觉得两种选择都很痛苦……

当事人说

若老爸能提前告知他的决定,该多好!

周琳(55岁,退休)

在犹豫纠结一天一夜之后,我还是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老爸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第一天半小时的探视机会,我让给了弟弟。我不大敢去面对衰弱的父亲身上插满各种管子的情景,他是多么讲究体面和看重尊严的一个人啊。

5天前,刚刚过了82岁生日的老爸突然高烧咳嗽,送进医院就被诊断为老年性急性肺炎。当即住院治疗,但因为老爸年纪大本来又有些慢性疾病,情况很不乐观。主治医生说为了维持生命也为了获得治愈的机会,必须进重症监护室抢救。而进重症监护室不仅需要插各种管子进体内,亲人每天只有半小时探视时间,同时还有昂贵的费用。若不进重症监护室抢救,老爸随时有生命危险……平时家里老爸是顶梁柱,家里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现在他躺在病床上,半昏迷状态,完全没办法做决定。我是老大,老妈和弟弟让我做决定,这个决定真的太难了,进重症监护室,老爸会比在普通病房受更多的苦,也未必一定可以治愈康复。但若不进,他随时可能离我们而去,而我一定会因此内疚。

无数的纠结挣扎之后,我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老爸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希望给老爸一丝生的机会,虽然他已年过8旬,我们真的还没做好与他告别的准备。也希望为抢救老爸拼尽了全力,今后不至于后悔内疚……然而,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到重症监护室探视老爸的弟弟出来后泣不成声,他说插满管子的老爸一丝不挂孤独躺在那里太惨了。老爸最疼爱的第三代,我的儿子和弟弟的女儿都不赞同把老人送进重症监护室。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老爸加油,早日康复。

老爸,我帮你做的决定,不知对不对,是否符合你的心愿?我多么希望事关生命这种重大决定由你自己来做,并提前告诉我们。我也想好了,我现在经历的这种心理辗压,决不让儿子再来承受,关于自己生命转弯处的重要决定,我会提前做好,告诉他。

过来者说

父亲不肯走进我梦里

小于(45岁,文创策划)

我的父亲去世5年了。那一年,他73岁,快过年了,他准备去成都探望生病的姑妈,临出发的前两天,他口腔和鼻子出血,血量不大但怎么也止不住。父亲平时身体很好,有点小毛病都是到附近的小诊所看。因为临近过年,小诊所关门,我直接把他送到了一家大医院,结果医生诊断为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第二天又感染上肺炎。医生说必须进重症监护室,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和周女士父亲情况不一样,我父亲至始至终人都是清醒的。他坚决不去重症监护室,我当时一心只听医生的,置他的苦苦哀求不顾,坚持把他送了进去。每天半小时我进去探望他,他都会可怜巴巴地说,儿啊,快点救我出去吧。我真的觉得医生弄错了,我就是嘴巴鼻子出点血,怎么现在越来越严重。进去第3天,医生要给他插管,他无论如何不愿意,又是我去软硬皆施让他接受插管。最后一次探视时间,他又一次流着泪求我带他逃出医院,说再呆下去他会被折磨死。3个多小时后,父亲在重症监护室永远闭上了眼睛……

后来,我把父亲的病历和各种检查报告拿到另外的医院找专家看了,父亲确实是患了老年性急性白血病并感染上肺炎,医院的治疗手段没有任何问题。但最后一次探视父亲时他的眼泪和哀求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他去世这些年,家里其他人都与他梦里相见过,唯独我从没梦见过他。我忍不住想,父亲不肯走进我梦里是不原谅我没听他的话吗?如果当时我能听父亲的话,不送他进重症监护室,不插管,到底会是什么结果?至今也想不出答案。但我想一次心就如刀绞般难受一次。

感谢妈妈,一切安排得那么妥当

文姗姗(40岁,职员)

中元节前,我去郊外给妈妈扫墓,特地带了她最喜欢的鲜花和水果。在妈妈的墓前,我跟她讲了自己最近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事情,好的不好的都讲给她听,像她生前一样。死亡并没有将我们分开,我们仍然是母女加闺密,彼此深爱,彼此信任。

妈妈两年半前查出肺癌晚期,她自己是医生,她为自己做了选择,不手术,不化放疗,采取安息疗法。作为她的独生女儿,我很恐惧和害怕,是她反过来安抚鼓励我。她说没关系,生老病死,该来的都会来,但亲情和爱永远不会消失。她给自己列了清单,在生命倒计时期间去一一完成:回老家看望亲戚朋友,到海边看日出,到山里看星星,选骨灰盒选墓地……去年5月,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周,她已经枯瘦如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她竟然给我留了一封长信,把她的邮箱密码,银行卡密码告诉我,交待我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办她的后事,不办任何形式的追思会,安静火化,安静埋入墓地,入土之后再邮件告知亲友(邮件的内容她已经拟好存在草稿箱里,我只填上她去世的准确时间即可发出)……

妈妈把一切都安排得清晰明了而且很妥当,我按她的吩附去做,没有心力交瘁,甚至也没有特别的悲伤和难过。感谢聪慧的妈妈,让生命的终点如此宁静而温暖。妈妈,如同你说的,你的灵魂一直和我在一起,爱你,永远。

娓姐唠叨

说出来,就没那么害怕

此刻,周琳的父亲还孤独地躺在重症监护室,周琳和她的母亲,弟弟,也都在度日如年般苦苦煎熬,为父亲未知的命运,也为每天昂贵的医疗费。

我的一位忘年交老友说,周爸爸81岁了,已经是高寿了,何必再受这种折磨。刚刚70岁的她早已立好遗嘱,无论生命再危急,也不进重症监护室,不接受插管,她觉得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比生命本身更重要。但她的同龄丈夫并不认同的她的观点,认为生命才是最珍贵的,人越老越想活下去,只要能够维持生命,无论什么医疗手段都可以接受。

生命的质量和尊严与生命本身,到底谁更重要?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无论如何,选择的权力应该属于当事人自己,由自己来决定如此重大的事情更为妥当。这是权力,同样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事人自己提前决定提前安排,可以让家人心安,更是为家人减压。中国传统文化很忌讳谈论生命转弯处以及生命终点,其实,对亲人敞开心扉,勇敢说出来,就没那么害怕,也可以少很多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