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站转发了文章《流金岁月里的国产收音机》,有网友希望能普及一下当年国产收音机中一级机、二级机和三级机的划分标准。我是一个实在人,不懂也不了解,但是可以网上搜索啊,于是找到这个,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大家看看了解一下,是否是最佳答案,我也不知道。

国产收音机质量排名(你知道国产收音机的等级划分标准吗)(1)

网友“fjzxx46”的回答:

收音机分为1、2、3、4级的是指80年代之前的国家标准,先后还有几个呢,对于电子管收音机,一是1958年国标,另一是1964年国标。

1964年国标考核参数很多,主要指标简单地说,就是:

—————短波范围——中波灵敏度———选择性———交流声——输出功率——放音频率特性——失真度

特级机——3.9~18———50微伏————56分贝——(-50分贝)——6W——(60~6500HZ)——3.5%

1 级机——3.9~18———200微伏———30分贝——(-40分贝)——2W——(80~4000HZ)——3.5%

2 级机——3.9~18———200微伏———30分贝——(-40分贝)——2W——(100~4000HZ)——5%

3 级机———6~18———300微伏———30分贝——(-36分贝)——0.5W——(150~3500HZ)——7%

普及机——无短波——500~2500微伏——20/16/8——(-32)—0.1/0.5——(200~3000)——10%

可以看出,1级和2级的差别仅仅在低频部分。特级的比1级的灵敏度选择性突然提高很多。特级机的56分贝选择性指标决定了他非得有2级中放不可。

1958年国标是特、1、2、3、4级。少数指标比1964年有的稍低一些,交流声指标就低的比较多。

70年代又发表了个晶体管收音机指标。各个级别的晶体管收音机,指标比相同级别电子管收音机低。尤其低频(放音)频率特性低很多。其中又将台式机和便携式机分别考核,指标也有不同。

80年代后收音机分级改为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分别考核,高频部分分为 A类、B类、C类。低频部分也分为 A类、B类、C类。

高级的如AA的收音机,即高低频均是A 类的(基本相当于原特级),一般的如B—B级的(大致相当于原3级,仅仅大致哦)。新国标的最大好处是高低频部分可以跨级组配。比如可以组成A-B级别的,也可以组成B—A级别的。当然也可以是高频很好,低频很差的A—C级别的,他只要接收能力好 不考虑声音好不好听(比如军用接收机就与此类似)。也可以组成C—A级别的,他考虑的是放音好听但接收能力很差(很多带收音部分的功放就是这样的)。至于所谓“地摊机”就是C-C级别的了。

现在很多收音机说明书上写着“本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可是不标出是什么类别的,不妨认定就是CC类的啦。

国产收音机质量排名(你知道国产收音机的等级划分标准吗)(2)

网友“大禹也”说:

一级的不一定都值钱,要看存量多少了。比如现在市场价上海131虽是一级机,可是比2级机春雷101的价格要低几倍,比带唱机的春雷101低的就更多了;比3级的熊猫507、508都低许多。再比如红星502,按照后来的国标,大概是4级机,但价格与价值应该高于多数2、3级机,甚至要高于一些一级机。再如红星501,也就是4级机的水平,但价值和价格却高于所有的一级机。因此,2楼的收藏级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级别的参考价值应该越来越大。再比如东湖41型电子管收音机,号称中国最小的电子管机,按国标大概CC级,但由于存量太少,又很有特色,故其价格远高于多数2、3、4级机,恐怕要高过许多1级机。再比如现存的许多50年代的直流机,3、4级居多,但它们的价值和价格大家都清楚。再比如636单管机,CC级都不够,现在的市场价在千元以上,还不好找。再比如,2管电子管再生式野玫瑰收音机,价格多少?各位都难以想象。总之,收藏的级别与当年根据电器性能指标制定的级别完全不是一回事。真正收藏,还是要依据前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