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60岁不管死没死,都要被自己的儿女送进坟墓里活活等死,也就是俗称的“瓦罐坟”,那么古代的瓦罐坟究竟有多可怕?为何会出现活埋老人这种丧心病狂的风俗呢?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1)

首先老人过了六十岁便是花甲之年,现在的六十岁和古代的六十岁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现在的老人即使六十多岁了也能天天逛街遛狗,甚至跳广场舞打太极。但在经济和生产力都极为落后的古代,老人一旦过六十岁便会被认为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因为他们劳动力精力都大不如前,活着会给家里增加负担。

所以很多老人出于心疼自己的子女,也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在一些有灵性的动物上就有同样的表现,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大象,当他们知道他们快撑不住时,他们就会默默地离开家人和队伍,找到一个遥远和偏僻的地方待着,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死亡 。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2)

而传说最开始出现这一陋习的原因是秦始皇。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仍对外界很不放心,他担心幸存下来的六国老人太过聪明,会怀念故乡而威胁到自己的政权。以及留着老人无法再参加战争,会增加负担。所以秦始皇就下了一道命令,叫六十还甲。也就是当家里的老人过了六十岁就要被活埋,这条指令也让天下人都愤懑不已,惹得不少人想要造反。

最后又因为一位老人帮助秦始皇解决了一道难题,让秦始皇觉得留下老人也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就废除了这道残忍的命令。虽然说这个故事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也能看出古代活埋实在残忍至极,而关于古代活埋的具体做法,更是让人看了都痛哭流泪。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3)

蒙元时期,民间就出现了很多的花甲墓,这些墓被称为“瓦罐坟”,是专门为花甲老人所准备的。所谓瓦罐坟,也就是由人预先建好的坟,最开始的时候坟墓不是完全封死的,而是会敞开一个口子,当家里的老人过了花甲之年,就会被送入这个坟中,但不会马上被活埋,而是让老人先在坟上住上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家中的子女,每天会来给老人送饭,每送完一顿饭,坟口上的砖就会增加一块,等到这个口子被砖给填满,不过多久老人就会被闷死饿死,因为这个坟整体的形状很像一个瓦罐,所以被称为瓦罐坟。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4)

这听起来就残忍至极,但从一些证据中也能发现这个瓦罐坟的真实性。我国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现过一些神秘的坑和洞,这些洞里没有任何陪葬品,只留下一堆堆不忍直视的白骨。

在湖北郧县的一处悬崖峭壁,就发现过许多这样的坑洞,洞内的空间小的只能容纳一个人,而外面却是绝壁,如果掉下去必死无疑。洞内也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尸骨,可以看出前面所说的瓦罐坟存在的真实性。当过了六十岁的老人被送到这种洞之后,几乎只能等死,没有逃出去的可能。而除了湖北,在北方一些地区,同样存在着类似的这种坑,只是方式不同,但大致还是一样,是古代弃老的一种陋习。

而除了从我国某些地区发现的一些坑洞,在一些记载中同样能发现弃老陋习的存在。在一些用汉文翻译的印度佛经中,就有过关于弃老陋习的记载,“......有老人者,皆远驱离”从佛经中都能找到这样的资料,可见我国弃老的习俗在很早以前就存在。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5)

而除了我国,日本的一部电影《楢山节考》,就很残忍地讲述了这个事实,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里,当村里的男女老少只要一过六十岁,就要被自己的家人背到一处山上,让他自生自灭,以此来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从一些资料中也不难发现这个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

历史上有瓦罐坟 古代人过60就要被关进坟墓(6)

而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活埋老人的小故事,有一个人的父亲已经到了六十岁,但他害怕自己的父亲被活埋,所以他就在家里留一个小洞,然后把父亲藏在里面,直到有一天官府遇到了难题,说城中出现了怪兽,如果谁能抓到它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赏。

儿子分析之后认为它是老鼠,就带了一只狸猫给自己的父亲,并告诉父亲如果怪兽看到猫害怕,那怪兽就一定是老鼠,因为城中的老鼠可能长得越来越多就变样了,但可以确定的是老鼠都是怕猫的,于是父亲第二天这样做,就证明了那只怪兽的确是只老鼠。于是儿子去官府要求不要奖赏,只想让朝廷废除掉活埋花甲老人的规定,所以最后这个要求也实现了,活埋老人的残忍习俗也不再存在。

本文由老谭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