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属五代时期中的“十国”之一,都城位于金陵,历代南唐皇帝享国祚三十九年。
南唐最强盛时期,坐拥幅员三十五州,地域横跨今江西全境,以及部分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举国人口约五百万。依靠着江南水乡的资源,南唐“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经济与文化高度繁荣。
在南唐皇帝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后主李煜了。不过,因为李煜的气质太过纤弱,以至于人们总会产生南唐弱势的错觉。殊不知,南唐先主李昪曾缔造了一番霸业,中主李璟更是出色的军事家。
早年李璟南征北战,将二十四个州的国土扩张至三十五州。南唐之所以走了下坡路,其原因并不在对外战争上,而是因为南唐内部的瓦解。李璟晚年之际,南唐内部出现了矛盾。围绕着继承权的问题,除后主李煜之外的五位继承人均为夺嫡展开明争暗斗。
因李璟立弟弟为皇太弟,皇长子燕王李弘冀不满,于是,便谋杀叔父夺取继承权。此事过后,享有继承权的李弘冀莫名其妙地暴毙,以至于继承权落在李煜的手上。因为统治者能力不足,南唐的外患逐渐成为颠覆国家的重要原因。
李煜继位以后,如日中天的后周逐步南侵,处于弱势的南唐逐渐沦为附庸。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李煜于金陵继位。从能力上来看,李煜的水平远不及其父,反倒是赵匡胤的武功远胜于周世宗。在此消彼长的环境下,南唐的劣势逐渐突显。
纵使后主示弱,每年如期向赵匡胤进贡,此番委曲求全仍保不住南唐之国祚。
并且,影响到南唐走向的,还有一对父子,他们便是皇甫晖及其他的儿子皇甫继勋。淮南之战的结局,直接让南唐的灭亡成为定局。在这场战争中,一方是运筹帷幄的赵匡胤,另一方便是享誉盛名的南唐名将皇甫晖。
皇甫晖生于魏州,于后唐成名。晋末,皇甫晖归顺南唐,效力于中主。皇甫晖因战功官拜江州节度使,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位极人臣。后周的军队攻至淮南期间,皇甫晖率援军驰援北方,对赵匡胤造成了极大困扰。为此,赵匡胤兵分两路,北拒皇甫晖的十万大军于滁州。在清流关一战中,皇甫晖发挥出色,一举歼灭后周的一支精锐,为赵匡胤埋下了深深的心病。
经历此败后,赵匡胤坐卧难安。据说,当时的赵匡胤四处寻访名士,在当地找到一位教书先生赵学究,赵学究称在清流关下有一条不为人知的暗道,经此暗道能够顺利抵达滁州城下。获取了这一重要信息的赵匡胤,立即重整军队,自小路进行夜袭。果不其然,赵匡胤顺利地绕过清流关,给予皇甫晖出其不意地一击。
皇甫晖没有料到敌人会出现在自己的后方,仓促之下不可力敌,被赵匡胤擒获。皇甫晖的主力军落败之后,滁州陷落,南唐的败局已定。那位给赵匡胤出谋划策的赵学究,便是后来北宋的开国元老赵普。
皇甫晖被俘时已身负重伤,周世宗亲自探视了躺在病床上的皇甫晖。皇甫晖对世宗说道:“并不是我无法为国尽忠,我身居宰相与将军之高位,先后历经南北二朝,打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恶战,从未遭逢一败。只不过,您麾下的赵将军和他的军队比我更强,不论是力量还是指挥我皇甫晖都自愧不如,所以当遭此败。”
随后,皇甫晖拒绝接受治疗,当晚便伤重而死。
皇甫继勋子承父业,担任了神卫统军都指挥使。他的年龄尚小,既没有作战经验,又无战功。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完全是因其父荫福。与他的父亲不同,皇甫继勋贪慕享乐,在金陵蓄养名妓。宋军进攻到金陵时,他并没有像父亲一样尽忠报国,反而敦促着后主开城投降。皇甫继勋手下的将士想要出城与宋军决一死战,皇甫继勋听闻后非但没有支持,反而抓了那些主战的士兵,将他们鞭笞后囚禁起来。
皇甫继勋勾结皇宫中的传令官,将战场上的情况瞒住不报,同时与宋军进行联络。直到后主李煜登城时发现宋军已兵临城下,这才意识到皇甫继勋已决意叛国。送后主返回皇宫以后,皇甫继勋安之若素地离开宫门,一众爱国的南唐将士将其包围起来,乱刀处死。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卷四十九·杂传第三十七》、《南唐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