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1)

文|公子逸

白蕊姬,乐妓出身。

却是皇帝登基之后,纳的第一个新人。

她一夕得宠,便破格被封为了答应,赐住永和宫。身份如此低微,却如此得宠,自然招致了众嫔妃的不满。

嘉贵人刻薄道:

乐妓是什么低贱出身,来日里与我们在这里平起平坐,是要与我们闲话南府里的哪个戏子有趣呢?还是她穿上哪一件乐妓的衣裳弹起琵琶来最勾魂?

可不管别人怎么刻薄,自皇帝纳了白蕊姬之后,连着数日,但凡有侍寝,必是永和宫的玫答应,得宠之深,一时风光无两。

人人都以为身份如此低微的白蕊姬,能如此得宠,必定是个难得一见的美人。

可并不是。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2)

她,中人之姿,还没什么才华。

原著里白蕊姬第一次见众嫔妃,人人以为必是一个千娇百媚的模样,却不想,“不过是个白净娇丽的面孔,虽然十分清秀,却不过是中人之姿”

众嫔妃皆松了口气。

她没有过人的容颜就算了,才华也不出众。

白蕊姬是弹琵琶的,但是她的技艺跟慧贵妃高氏完全不能比,一个是麻雀的技艺,一个是凤凰清啼。

白蕊姬是前者。

无才无貌,可偏偏皇帝把最金贵的“暖缎”赏给了她。而暖缎这种东西,连皇后宫里都是没有的。

最难得的是,她是皇帝登基后,第一个怀上皇嗣的。母凭子贵,但凡她能生下皇子,那么就是难得的贵子,即使是个公主,也足够她荣耀了。

可惜,她并没有生下贵子。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3)

她,被人陷害,生下了鬼胎。

白蕊姬本是太后放在皇帝身边的眼线,皇帝明知她是太后的人,却依旧允许她生下了孩子。

要知道意欢也是太后的人,皇帝为了防意欢,始终不肯让意欢生下孩子。

都是太后的人,白蕊姬为什么能独得圣宠?

一方面,是因为白蕊姬的出身低微,即使得宠,即使有子,没有得力的外家,也给太后带来不了多大的助力。

另一方面就是白蕊姬的的确确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皇帝想要给她一个孩子,让她在这个皇宫里立足。

可惜,白蕊姬怀胎八月,却生下一个“鬼胎”。

大清开国百年,从未有过这样的祸事。

当时连如懿也以为,皇帝此生都不会再见白蕊姬。

可不仅没有,以后的岁月里,白蕊姬依旧得宠。她到底凭了什么?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4)

其一,年轻。

慧贵妃高氏曾经嘲讽白蕊姬弹琵琶的技艺和她的出身。

那时候的白蕊姬说了这样的话:

嫔妾自知琵琶不如贵妃娘娘,姿容也不如贵妃娘娘。可是娘娘想过没有,为什么皇帝放着娘娘这一手琵琶绝艺不听,只喜欢嫔妾这些不入流的微末功夫?

岁月匆匆,不饶人啊。

白蕊姬年轻,年轻,就是貌美。即使不貌美,因为年轻,也有了那种青春的活力。

宫里的女人何其多,论美貌,白蕊姬远远不及,可因为年轻活力,让皇帝看到了那一抹鲜活,于是被深深吸引了。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5)

其二,她出现的时机,很对。

她是皇帝登基后,纳的第一个新人。

弘历之前,是皇子,事事谨慎小心。他对于妃子的宠幸也是有诸多考量的。

可当他成了帝王,当他大权在握,壮志踌躇,他对待妃子的感觉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他可以以一种上位者的姿态,凭自己的心意,想要纳谁就纳谁。

在这个时候,白蕊姬进入了他的视线。出身不好,也不貌美,可只要他喜欢,他就可以给她无上的荣宠。

那是一个男人强者的姿态。

《三十而已》里的许幻山为什么会喜欢林有有,因为他在林有有那里有上位者的姿态。

弘历的母亲出身不好,他小时候也受到过很多嘲讽。他登基为帝,最想展现的就是自己的强者姿态,终于再也不用受谁的掣肘,终于可以万人之上。谁成全了他的这份心,他就会格外宠爱谁。

他宠爱白蕊姬是如此,宠爱魏嬿婉也是如此。

他看到一个女人,因为他,一下子成为了人上人,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而白蕊姬,是第一个给他这种“上位感”的女子。他希望白蕊姬好,因为白蕊姬的好,代表了他的强大和仁慈。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6)

其三,白蕊姬抓住了皇帝“上位者”的心理。

皇帝有这样的心理,白蕊姬无从洞察也无济于事。

可偏偏白蕊姬洞察了,并且死死抓住了这个契机。

《如懿传》原著里,白蕊姬好几次提到自己无人依仗,薄柳之姿。她无数次地对着嫔妃,对着皇帝都是说,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依赖于皇帝。

这样的话,虽然为她树敌无数,可偏偏皇帝喜欢。她的一个“别人嫉妒皇帝如此宠爱她”,她所有的不安分,不规矩,都成了可以被皇帝忽视的。皇帝只会更怜惜她,更宠爱她,以此让自己觉得自己更伟大,更无所不能。

弘历此人,根本不会爱人,而只会爱己。他喜欢的是他跟白蕊姬在一起的那种感觉。他从白蕊姬的身上看到了“可以改变一切,决定一切”的自己。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7)

其四,会哭,会闹,会上吊。

白蕊姬生下了那样的孩子,皇帝把她当成不祥之人,厌恶了她。可偏偏,她会哭,会闹,会上吊。

皇帝不去看她,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皇帝去了之后,她就摆出自己的可怜之姿,让皇帝的心里起了涟漪。

如懿被阿箬陷害,白蕊姬以为是如懿害了自己的孩子,她就不顾体面地去打了如懿。

她真的信了如懿害死了她的孩子吗?

不是。

她临死前,对如懿说:

只有你进了冷宫,皇帝才会看见我的可怜,看见我和我孩子的苦,看见我们母子俩不是妖孽。所以我打了你,指着你向皇帝哭诉。没办法,我从南府里出来,好不容易走到了那一日,我得救我自己。

不管她是打如懿,还是哭闹着要为孩子报仇,她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向皇帝证明,她们母子是被人所害,不是妖孽。

在那样的境地,她凭着自己的哭闹,凭借着自己的可怜,终究是拉回了皇帝的心。

荣宠虽然不复从前,但终究是延续了皇帝的宠爱。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8)

其五,不迂腐,识时务。

玫嫔死前,跟皇帝做了一笔交易。

她去害了太后安排在皇帝身边的庆嫔,皇帝许她家里几辈子的荣华富贵。

同样是得知皇帝不堪托付,同样是看到了皇帝的凉薄,意欢选择了自杀,而白蕊姬却选择了最后大赚一笔。

她讽刺地说:

皇上可怜我,临死了还给我这么个机会。左右我在太后跟前,也不过是一个不得宠的弃子了,能被皇帝用一遭,还是用一遭吧。

在读《如懿传》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讨厌白蕊姬这个人物。

她不是好人,但却算得上恩怨分明。

太后和皇帝,对她皆无情。而她也从未爱过皇帝,也敢于背叛太后。

别人对她无情,她亦没傻傻地爱过别人。

如懿埋了她的孩子,她欠了如懿的一个恩情,到她临死前,她把一切都告诉了如懿。

她只欠了如懿一个人的人情,临死前也还了。

对她恶的,她狠狠地报复了,对她无情的,她亦对别人无情,对她有恩的,她亦报了恩。

虽然报仇报错了,可不得不说,她恩怨分明。

如懿传死去的妃嫔排名(如懿传原著蕊姬)(9)

白蕊姬,为什么比别人更爱孩子?

没有任何东西属于她,唯有那个孩子。

她的家族并不看重她,也无法依仗。皇帝和太后,只把她当棋子。她因为卑微的出身,被宫里的人嘲笑。

只有那个孩子,是她全部的希望,是她在这个世上唯一的温暖。即使是一个那样的孩子,但是,她从未嫌弃过,她觉得那是一个最可爱的孩子。

她是含笑赴死的,睡梦中有一个最美的梦。她和她的孩子,会重逢。

那是一个很好看的孩子,像她,很清秀。

读《如懿传》,几度难以下笔,实在是这深宫里的情爱,都太虚假。似乎,只有无情,才是对的。

说实话,解读这些可悲可怜的女子,很痛苦。实在是,她们的身上很难找出,可以让人借鉴的东西。不过都是宫里活着的游魂罢了。

白蕊姬的结局,已算这深宫里不错的结局。

在她的心里,大仇得报,大恩已还,她死后还能大赚一笔,好过在这深宫里,日日夜夜地熬着。

#如懿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