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

在我之前的前辈们,写字是毛笔、铅笔、钢笔、圆珠笔。

大洋的那边用羽毛蘸墨水的笔,当然很是风光了一阵。

到了我写字的时候,中国的四种笔都用过。说实在的我写的字,那是认认真真的不讲究。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六叔拿着我那螃蟹爬一般的写字本激励我“要是把这个本子一笔一划工工整的写完,得到老师的表扬就奖励我一副象棋。”

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玩具,能得到一副象棋可是天大的好事。

劲是铆足了,写了擦,擦了写。笔用了不少,橡皮也用了好几款。年底总算把象棋得到了。

铅笔比较贴近我们的人生,消耗的很快,不用为错误叹息,因为,我们有橡皮,在犯错和改正中成长……

可是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开始要求,有条件的家庭要用钢笔写字了,我得到一只六叔淘汰下来的钢笔。写出来的字,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常常是手指头上沾不少墨水,作业本上花的一塌糊涂,还好,那时候都去闹革命,这种小事老师都不操心了。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常用的毛细管笔。

后来才明白,用铅笔写字时是笔尖在纸的表面上滑动,这时接触面上产生了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现象,属于滑动摩擦,钢笔也是滑动摩擦,对写出的字要求更高。

记得有一次,从家里的杂物箱里,竟然发现一只黑粗的钢笔,笔尖是黄色的,我觉得是金的,就拿给六叔看。他也不确定,随口说了一句“你拿着玩吧。”

一只钢笔别在衬衣的口袋上很有“范儿”,唯一一点不敢拿出来用,因为笔尖是两岔的。

一天放学,跟着同学去金铺找他爸,看到黄金的柜台里面的东西和我这笔尖上的颜色差不多,就拿出来。

“这是派克牌的笔,笔尖是黄金的可惜坏了,不过到银行可以换钱的。”

六叔带着我到了银行,用笔尖换了12元。我们俩用6块钱吃了一顿,还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

钢笔只有一次书写的几会,但是如果愿意,可以不断的书写。

铅笔字写不好,钢笔字更是不美。

真是天助我也!突然有一天我发现电脑打字可以打的很美,那字体要什么型就有什么型。终于,不必为了写不好字而尴尬。

电脑的打字的吸引力,随着年月与日俱增,享受着指尖敲击着键盘的节奏快感!这样的快感让我兴奋和享受沉醉。看着一个个文字被敲击出来的时候,我能发现每个文字中的润泽,就像婴儿的脸蛋,柔滑、饱满、充满生气。

用宋体、仿宋、楷体等等美丽的字型,描绘一望无际的大海,有波澜壮阔的海浪,高耸的山川雄壮的风采,敲出了山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绿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的星空。

因为寂静,每个文字被我写出来时,都静静地躺在白皱皱的纸上,它们很安静,从来都不会出来纷扰,也从来不会一句话的顺序错误而发生争吵。只是那排列的顺序是写下它们的人刻意安排与感触。

我的汉语拼音基础好。用拼音敲击电脑键盘替代了传统纸笔。拼音输入法的速写优势,不用无暇顾及汉字的结构特征。可是没有料到这种“电脑失写症”正在悄然颠覆传统的书写习惯。

当有一天拿起圆珠笔,面对一张白纸竟然出现了“这个字怎么写给忘了”。

常言道“见字如见面”“字如其人”,用笔写出的字展现着个人书写水平和人格魅力。多年的文字生涯使我认识到识字、写字是一个人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好写字可以终生受益,是每个人必须具有汉字书写能力。

可是我竟然提笔忘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最小单元,汉字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而丢开了纸笔,网络语言表达中不规范性和粗鄙化倾向加剧,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汉字及汉字艺术的敬畏与热爱。

“汉字是中国最伟大的成就,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唯一最有效载体。秦始皇统一了汉字,而现在,中国人可能连书写汉字的能力都退化了。”

钢笔还能这么用(钢笔与键盘)(1)

不禁开始害怕。未来,我们还会忘记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