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手机话费充值时,会遇到50元或30元的最低充值额选项,很多人会忽略这个充值限额,但在市人大代表金可可看来,这个最低限额行为并不合理。
“最低充值额限制侵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及平等权。”金可可发现,消费者使用上海移动官方客户端充值话费,存在最低充值额的限制,消费者只能在该额度以上“自定义充值额度”,一般为30元。
金可可认为,作为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上海移动在客户端设置较高的话费最低充值额度,这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相关规定,即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另外,设定不合理的最低交易额,同时可能构成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有强迫交易之嫌,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
此前在苏州大学生诉知网最低充值一案中,因认为中国知网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限制”且不给自己办理余额退款,是侵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苏州大学生将中国知网的运营商告上法庭,要求其撤销最低充值金额限制,并退还账户全部余额。在这个案件判决中,法院已判决确认中国知网充值中心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之后,知网最低充值已改为0.5元。
除了最低充值限额外,金可可还发现,不同消费者的最低充值额限制不同,存在区别对待现象。比如,部分消费者通过上海移动官方客户端充值话费,最低充值额为10元。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设置不同的最低充值额,区别对待消费者,有‘算法歧视’之嫌。”金可可认为,这个大数据杀熟行为不仅伤害消费者的情感与人格尊严,也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的公平原则、侵害第十条规定的消费者公平交易权,以及《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为此,金可可建议,通信运营商应该完善客户端充值界面服务,取消最低充值额的限制,或将最低充值额降低至合理限度,并平等对待所有消费者,令全体消费者适用相同的充值规则。
收到代表这份建议,上海通信管理局非常重视,该局已多次与上海移动公司开会研讨,指导其优化调整充值渠道及最低额限制。根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对互联网充值的整体规划,结合现行套餐资费及客户平均消费情况,上海移动公司已为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充值服务,用户可以选择10元及以上面额进行自主充值。目前,“上海移动”微信小程序、营业厅渠道已完成相应调整操作。“上海移动和你”APP因各个应用市场的审核流程不同,将逐步完成版本更新工作。
上海通信管理局表示,根据持续优化服务水平的相关要求,将督促上海移动公司进一步降低充值限制,预计二季度可完成最低额为1元的充值调整,届时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1元及以上的整数金额进行充值。下一步,将督促上海电信公司及上海联通公司开展充值优化工作,完善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切实满足老百姓的诉求。
上海移动是否完成这个充值调整?记者登录“中国移动”移动客户端,发现在充值服务一栏,除了10元、20元、50元等选项,增加了“自定义”选项,点击此可以选择10元-2000元整数的充值服务;而在“上海移动”微信营业厅,这个自定义选项直接标明“1-2000元其他金额”选项,点击此,消费者可以选择最小额度为1元的充值服务。
金可可代表提到的大数据杀熟行为,也有了相应的回应。上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特别明确,经营者不得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从8月1日起,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的,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消费者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资料:伴公汀
编辑:毕扬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