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2)

互联网时代,一本好的旅行杂志还有怎样的可能?《旅行家》特邀媒体观察人爱米,每月介绍一本旅行杂志,并与出版人对话。旅行看世界,永远都有新角度。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3)

《旅行家》专栏作者 爱米

欧美日小众杂志及自出版的研究人

资深媒体人、策展人

《212》从土耳其出发,洞察世界

如果旅行可以让我们认识更多不同的文化,以期从狭隘的自我世界之中脱离出来, 对于“我”之外的人与事以更多的理解——那么,当今的众多独立杂志亦是在助力这种价值观,通过创意化、视觉化的叙述方式,来增进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沟通与认识。

关注“艺术、文化与社会”议题,2016年创立的半年刊《212》,是土耳其第一本在国际上进行双语发行的杂志,面向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读者。《212》采取了超大开本,其由摄影、插画、文字等形式组成的杂志视觉语言,以及上乘的编辑与印制品质,看起来和欧美的时尚文化杂志无异。在时尚文化杂志中常见的一些代表性人物比如时装设计师RickOwens、摄影家Martin Parr亦在《212》首期中出现。可见,欧美的视觉文化不论对土耳其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年轻创作人,都是影响深远。如果真有“文化殖民”这回事的话,在短期内,我们都是被殖民者。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4)

● 创刊号“Strange Days”

《212》的创刊号以“Strange Days”作为主题,杂志对于在当今时代,大众常会遭遇的“Strangeness”(陌生感)的状况来发出诘问,并试图从喧嚣与混乱之中找到意义。其主编Heval Okçuoğlu在刊首语中,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大意是“当你要征服一头野兽时,你先得让它变得美丽。”野兽既是这个世界,它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5)

● natolian Rock即土耳其摇滚,结合了土耳其民谣和摇滚乐,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杂志拍摄了一辑土耳其摇滚音乐人的黑白肖像。同时,212网站上还有此主题的mixtape音乐合辑。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6)

● 摄影师Charles Freger在欧洲地区如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拍摄了不同的异教徒,他们的面具、装扮多与当地的自然神灵、动物相关。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7)

● 摄影家Martin Parr著名的海岸线系列作品,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拍摄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沙滩上度假的情景。他说,巴西人能少穿就少穿,印度人尤其是女性,在沙滩上都是全副武装地遮盖身体。

虽说地球被传说成为了一个“村”,便捷的互联网与旅行服务让人们似乎能瞬间抵达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撇开主流的报纸、杂志、网站对于土耳其政局的报道,我们对这个区域的普通大众、年轻创作群体,到底了解多少?我只记得地铁之中的土耳其旅游局广告:升起的热气球旅行以及该地区古老的建筑群。换句话说,对于土耳其的年轻创作人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外界获得的信息特别有限。而这样一本立足于伊斯坦布尔、由当地年轻创意群体创立的独立杂志,能发出真实而自由的声音,使其成为了一个让外界了解土耳其的重要窗口。

对于土耳其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这种陈词滥调,《212》并不想去过多着墨。杂志试图超越这种二分法,不拘泥于地域来对世界进行观察。所以,《212》所关注的事物不仅来自于土耳其,它还报道世界各地的艺术与文化现象。就像刊名“212”所指代的那样: 212既是伊斯坦布尔的长途电话区号,恰好也是纽约在国际上的区号。这种模棱两可从侧面表达了杂志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世界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呈现这一代土耳其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探讨当代生活中的矛盾、并置等现象。”在一个经历了战争创伤,政局时而动荡,一切并未步入稳定状态的社会,即使做的是看起来更为光鲜的时尚与创意领域,杂志人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8)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9)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0)

《212》主编Heval Okçuoğlu在出版业工作多年,她在与英国Stack Magazines杂志平台的访谈中,谈到她作为新一代土耳其人所关注的问题:“土耳其正在经历一段压抑的时期,不论是从政治、经济、社会还是生态上。人们在要求人权与新闻自由。我父亲那一辈做了很多事情去抗争,并遭受了很多磨难。他们希望我们能避免他们过去所遭遇的,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是免疫的。我们一方面有着自身强烈的观点与看法,但同时又是被动而消极的一代。从我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工作经历来看, 最糟糕的事情是自我审查⋯⋯当然,除了土耳其,这个世界也有其自身的普遍问题,比如整个系统的失效,人们并不快乐。”

但是,Heval不希望杂志太过严肃,也并不主张通过杂志媒体去大胆地发表自己在政治或社会议题上的主张,《212》更倾向于以真实人物的访谈、创意视觉化的影像,抛出各种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孰是孰非。我们试图去理解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就像很多独立杂志人、出版人、编辑,通过制作内容,去发问、去探寻,去观察人们当下思考的状态。”有些杂志在喧嚣的当下去创造一个非真实的唯美世界,《212》选择直面当下的变化以及其中的焦虑, 或许因为它诞生于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城市。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1)

● 最新期“Locality”

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世界,杂志探讨什么是“本土化”,它是如何来形塑出社群的体验,如何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杂志拍摄了土耳其橄榄油摔跤手的肖像,追踪流亡到三藩市的智利人的生活空间,及采访了在中国的“巴黎城”拍摄超现实MV的法国导演等。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2)

● 中国苏州某商业住宅区模仿巴黎建造了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法国导演Romain Gavras在此为音乐人Jamie XX拍摄了一支非常具有超现实意味的MV。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3)

● 在美国工作与生活的波兰摄影师Ilona Szwarc常以女性为拍摄对象。《212》新期刊登了她在美国德克萨斯拍摄的当地年轻女性的照片,探讨女性主义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性别角色。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4)

《212》杂志的背后是一个名为“212”的工作室,这家以摄影为主的创意机构,在土耳其本土经营了十余年,集合了众多摄影师、插画师、造型师等,为国际及本土品牌提供广告服务,并为各种杂志媒体拍摄时尚片。《212》杂志比较西化的、时装杂志般的视觉风格是有迹可寻的。从创刊到第二期,《212》保持了一半土耳其,一半世界各地内容的比例,展现了土耳其城镇风貌的纪录,在保加利亚社会主义时期的遗迹拍摄的服装片,以及摄影师Martin Parr周游世界所拍摄的海岸线系列作品⋯⋯地理的变化到人文风景的转变,世界如同一个万花筒, 在《212》中循循展开。

- END -

微信编辑:裴雅

土耳其旅游回来的感受(土耳其的年轻人这样看世界)(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