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真的会危害孩子的一生吗?

最近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毕业2年的学生小杨一段话让我们深思,她说:“父母给的舒适圈让我害怕”。究竟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杨刚毕业之后,选择了回家,爸爸妈妈帮助她找到一个各方面都均衡的工作,就是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她工作两年,感觉自己如温水中的青蛙,找不到年轻人该有的激情。

小杨感慨道:“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份好工作,却只能永远躲在爸妈安排好的舒适圈里,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父母要尽早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强大(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就让他永远待在舒适圈)(1)

那么,什么是舒适圈?

舒适圈,就是孩子现有能力足以应付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他的学习、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等。他的能力已经足以应付这些,过得很舒服,因此叫舒适圈。

孩子,别退缩,勇敢走出舒适圈!

想成功,请走出舒适圈!

人生短暂,请跳出你的舒适圈!

舒适圈等于慢性自杀!

……

在很多人的眼中,如果一个人选择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他就要被贴上“平庸、懦弱、不思进取”的标签。

但实际上,舒适圈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在舒适圈里,我们觉得安全、自然。如果没有舒适圈,各行业的精英也难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进。

孩子正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阶段。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不断挑战未知、不断克服困难的事情,只有自信面对、付出勇气,并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突破舒适圈,将学习圈变成新的舒适圈。

父母要尽早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强大(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就让他永远待在舒适圈)(2)

让孩子走出舒适圈,你准备好了吗?

帮孩子迈出舒适圈的几个原则

无条件积极关注

如果绘画比赛能拿前三名,爸爸妈妈就带你去游乐场。

测验拿满分,宝宝你就是我们家的骄傲。

这页字没练完,就没有冰淇淋吃了。

······

你常对孩子说这些话吗?其实在这些话中,得到父母的关注是以孩子达到某项具体要求为条件的,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这个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它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它的基础在于,让孩子明确地感受到,无论他表现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是爱他的。

这一点,对于迈出舒适圈很重要。因为孩子在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时,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没有了防御的必要,孩子的防御心理便会自然化解。有了满满的安全感,孩子才能放开手,无拘束地发展潜能,成为一个积极应对困难的人。

父母要尽早教会孩子如何变得强大(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法就让他永远待在舒适圈)(3)

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心理学教授德韦克在一项研究中,给孩子出一些不同难度的习题,并记录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话语。

研究过程中,有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会责备自己,或转移到其他话题以逃避困难,甚至故意一错再错、消极抵抗;还有一部分孩子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碰到更难的任务时反而更加兴奋,更愿意去尝试。

让孩子接纳困难,孩子才能克服困难。逃避困难,其实是人之常情。但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责备孩子:

加和减怎么都分不清?

这么简单,抄怎么都能抄错?

上一分钟教的这一分钟就忘,到底有没有用心?

……

长此以往,内向敏感的孩子在接连受到否定之后,遇到困难时就会像乌龟一样缩进壳里,把自己保护起来,甚至在课堂上有问题也不问老师,更不用说走出舒适圈了。

在孩子走出舒适圈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阻止,要陪孩子一起突破,做孩子成功路上的榜样,而不是绊脚石!


每天一小时,让我们做更棒的家长!

更多教育资讯,模拟试卷,英文学习资料,学科知识,欢迎大家关注同名公众号“一小时家长”(ID:jiazhang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