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命题,这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社会理论的胚芽。经过一百多年的社会实践,这句话放在今天来讲也是不无道理的存在。

我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今天的社会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婚孕率下降、大龄单身男女比率增多、生活成本增加,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过得刚好合适,结婚显然已经与车、房、高额彩礼画上了明显的等号,是婚姻的必要条件。而且有多少又是结了婚因为没钱没有经济而离婚,买一套房要一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诸如此类的种种社会现象都向我们提出一个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问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到底是谁决定谁?

有人会说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代表着中国发展得到了一个突破,还例举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但我想说的是在这一块我们国家也具有一定的符合国情的必要,人口下降对我国来说显然是不符合目前的社会形态的。

上层建筑并不是我们看得到的实体建筑,而是指科技、法律、政治、宗教、艺术等而这些又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所决定,我们应该试着抛弃我们原本对这个世界的印象,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这种“向钱看”的时代里,束缚了太多太多的社会创造力,科技发展也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过去几十年靠房地产拉动了中国经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这终将过去,在大环境整体受限的条件下,寻找新的杠杆支点已是迫在眉睫。而科技发展必然需要的是科技人才,人才又很容易被现在的社会形态所埋没,因为他们也在一生被迫追求车房而没有将天赋用在得道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上层建筑在反作用经济基础。

我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在当今的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做好一场革命性的斗争,那就是以上层建筑为中心,对目前的经济基础进行变更,让经济基础充分为上层建筑服务,充分展现他们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否则,当没有经济利益或者经济利益太小时,经济基础就会决定上层建筑发生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