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最快方法 英语启蒙晚了怎么追(1)

因为马上要开学了,前几天分享了我们父女俩这个疫情期间的英文原版阅读成果,算是对这几个月的一段总结。

有不少朋友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家孩子也是启蒙晚了,看到你家后面补救效果还算不错,挺羡慕的。

可是6岁零起点的时候,怎么实现从0到1的进阶呢?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事实上,我们在市面上能看到的许多文章,大都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大家能看到的往往也都是模棱两可的搪塞。

一方面是很多人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实战经验。另一方面,确实是每一家的孩子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无法生搬硬套。

但是,我还是希望回顾一下我们家从0到1的过程。在记录自己过往经历的同时,也方便其他人参考。

虽然不可能全盘照搬,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我认为还是值得参照的。我会在文中逐一点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先说一下背景,本人从事职业笔译工作十余年,迄今为止翻译的字数粗略估计至少有2000万字。

所以英语不敢说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比起中国人的平均英语水平应该还是稍有优势。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撇嘴:难怪他能追上,原来自己就是职业翻译。

不好意思,我想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我的真实意思是说,即便我是专业从事英文翻译工作,但却依然没有做好启蒙。

无数英语水平比不上我的家长,依然在启蒙的道路上甩我好几条街。

所以请切记:你自己的英语水平,跟你娃的英语启蒙水平,几乎没有关系。

事实上,我最初对于英语启蒙不仅不上心,反而有点排斥。当年的我跟如今无数反对英语启蒙的家长持有同样观点:汉语没学利索,学什么英语?

直到一件事情,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2

2018年8月,我家老大该上小学了。

我们这里是一年级开始学英语。按照我之前的计划,从上学开始,该慢慢导入文化课了。

由于我当初去美国留学考GRE和托福都在新东方上过培训班,所以对他们有天然的信任。于是毫不犹豫在家附近报了一家新东方。

当时先安排试听,感觉不好可以直接退费。

第一次转机就发生在试听课结束时。

听课完,我在教室门口看到女儿的呆滞的表情,立刻心里咯噔一下。

不用她多说,我已经大概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跟老师简单沟通后,得知这个班里其他人基本都是从幼儿园阶段就跟着老师学上来的,所以基础相对较好。而我女儿连一个字母都不认识。

所以,老师也善意地建议我们换一个班。因为另外一个班是新组建的班级,水平和进度可能更适合我们。

于是,我们遵从建议,换了一个班。

女儿当时下课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让我感觉亏欠许多。

我也开始有意识地了解,我所谓的“汉语没学利索,学什么英语”的原生态逻辑究竟能否站住脚?

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单凭这件事情还不足以改变我的想法。但起码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愿意主动去了解跟启蒙有关的各种知识和理论。

通过一段时间认真查阅各种资料,我也慢慢转变了观念。同时在启蒙孩子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也是我今后会在这里逐渐分享的主要内容。

3

回到正题上来。

女儿在新东方开课之后,跟班级的进度融入得还算不错。

这里也要真心感谢现在一直在教她的Julia老师。虽然女儿起初英语不怎么样,但每次上新东方的英语课都是满怀期待,课后也很愿意配合练习。

足以见得,老师在调动孩子积极性方面真的是功不可没。为我后期加速推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但适合孩子的好老师这件事情是可遇不可求,我主要还是介绍自己这方面,因为这是家长真正可控的因素,也方便其他家长朋友参考。

我前面专门撰文写过,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学校课本还是绝大多数校外机构,进度都不可能安排得很快。据我所知,即便是新东方这种培优机构,小学阶段的出口也只是KET左右。

对于想要真心“鸡娃”的家长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

怎么办?肯定要自己上!

但切不可硬上,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4

在整个小学一年级阶段,我其实并没有过多干预女儿的英语学习。

而是在整体性地观察和纠正她的学习习惯。如果习惯没有养成,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数学,其实统统无法步入正轨 。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思考如何弥补英语启蒙不足的缺憾时,首先要入手的是整体对学习的认知和习惯。

如果这一条具备了,再慢慢推进英语不迟。

具体到英语本身,我彼时还是以学校和新东方的资料为主。我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让女儿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过程肯定是艰辛的,鸡飞狗跳总是难免的。所有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都应该深有体会。

但是,努力总归会有成果。

每一家的孩子怎样来适应,家长都有各自的心得体会。真正了解你孩子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都不愿意费心去了解,去查阅资料,去思考,每天面对几十个孩子的老师,凭什么会这么费心?

仅仅是凭借一份职业操守吗?即便是,恐怕也有心无力。

所以,了解宏观的路径,观察自己的孩子行为,思考各种细节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家长的必修课。

你的思考未必正确,但你可以天天面对自己的孩子,错了可以及时纠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

神童确实有,但大多数孩子仍然是普娃一枚。

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从普娃变成牛娃,而是用自己的付出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

5

在这大概一年的时间里,我并非完全没有做。我也会时不时给女儿讲讲拓展内容。

譬如,当她见到介词时,我会告诉她这是英语跟汉语差异最大的东西之一,甚至是英语里面最高级的词汇之一。我也会告诉她,所谓“介词”就是把A“介绍”给B,所以叫做介词。

我还会在她学过新的知识后,尽可能在生活中运用一下,强化一下。

我还会在她学会一些知识的时候,假装自己可能不太了解,让她给我解释一下。这样既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教给她“费曼技巧”。

同时也用到了SSS英文儿歌,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同时也会用一些难度较小的绘本和分级读物作为拓展,简单进行亲子阅读,但并不追求具体效果,只是为后面做铺垫。

大体来看,使用的资料跟幼童启蒙的资料并没有区别。

但这里涉及到“鸡娃”的尺度问题。

有人认为鸡娃是揠苗助长。其实是一种误读,只有乱鸡娃的人才会揠苗助长,最终不如不鸡。

作为家长,如果想要尽可能了解孩子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试探。

当你发现他的A知识掌握后,就可以尝试更难一点的B,如果B仍然可以掌握,就多多练习B,然后进入C。这也是英语分级绘本的模式,但其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套用类似的模式。

如果进入B发现有困难,很难推进,就可以退回到A,继续练习。然后尽可能找到介于A和B之间的知识继续试探。直到找到合适的难度。

具体到英语启蒙的操作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很多分级绘本的系统性都很强,可以直接拾级而上。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好手头的工具,对于鸡娃也是十分重要的。只不过,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上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而已。

在这段时间,女儿英语学习中的状态,从每天都要督促,做题要一句一句解释,慢慢变成了可以独立完成学校和新东方留下的作业。虽然正确率并不能保证100%,但学习习惯慢慢养成,学习能力也初具雏形。

最重要的是,她对英语已经满怀兴趣。

于是,该我正式登场了。

6

2019年的暑假,也就是女儿正式接触英语一年后。我开始正式介入。

这或许跟很多人想象的并不一样。大家可能以为,既然晚了,更得加把劲。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慢就是快,过分追求进度反而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至于具体的尺度,需要按照我上面的ABC的方法由家长自行把握。

对于英语启蒙,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盖兆泉老师的方法,她也专门针对零起点的6岁中童和8岁大童设计了详细的规划路径。最终目标是追上3岁启蒙的同龄孩子。

我无意诋毁盖老师,我反而从她的书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和资料,对于她针对3岁启蒙制定的路径也非常认可。

但是对于6岁和8岁的孩子,我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盖老师的路径请慎用!

因为盖老师的方案是在完美情况下的方案。

这里面最大的变量就是孩子的状态。

所有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敢说兴趣是不是最大的决定性因素。但我敢说,没有兴趣一定会导致学习的难度增加。尤其是盖老师提供的路径里面都是高强度的输入。所以家长在参考的时候,千万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也是疫情开始前后才能大致达到盖老师推荐的进度。而且,这还是在疫情期间时间相对宽裕的情况下。

试想,你的孩子6岁或者8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你一上来就要求他每天多n本绘本,每天不间断。即便家长有毅力,大多数孩子也是坚持不住的。

他们面临这种新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再施加大量的输入,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反感。而且,大多数人的时间真的是不够充裕。

盖老师说过,如果不打算出国可以考虑减半遵循。但即便如此,也要慎重采用。

结论是:盖老师的方案是完美方案,但只能参考,想要全盘照搬,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和孩子的毅力、时间和能力。

另外,所谓的“追上3岁启蒙”其实只是噱头。真正有启蒙意识的家长,不会给你后来追上的机会。因为人家也在逐级推进,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不是原地踏步等待你追赶。

因此,我们只要做更好的自己即可。真的能被你追上的,往往也是我前面撰文写过的那些不上心的家长。

此外,过分追赶进度一旦失败,只会平添挫败感。你和孩子也难免走进死胡同。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的学习节奏。

7

我在2019年暑假刚开始正式鸡娃时,首先选择的是培生幼儿英语。

其实这一套书我家老大(2012年7月生)和老二(2017年6月生)都在之前的绘本阅读阶段简单看过。但之前只是随便看看而已。

而从去年暑假开始,我开始有计划地让老大每天推进。

大约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把培生幼儿英语粉色、红色和黄色的一半全部刷了一遍。

开学后,因为我们这里一二年级是每周二和四下午不上课,所以我选择这两天让她每天读一本绘本。

大约用了三个月刷完了培生剩下的一半黄色和蓝色。

这时,我观察到女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越发浓厚,接受度也慢慢提升。所以需要通过新书继续拓展。

于是,大约从2019年10月开始刷红火箭。一级一级,拾级而上。

因为这时已经具备一些基础了。最初的粉色、红色都是一天5本甚至10本的速度刷过来的。中间穿插一些复习,以免遗忘。

这套书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使用,许多句子都可以应用到实践。连我家两岁多的小女儿看过以后都可以很快学会里面的许多句子,脱口而出。

但红火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里面的虚构类故事性内容太过枯燥,非虚构类科普内容倒是还算不错,可以顺便掌握一些知识。

所以我才在去年11月底左右购入了大名鼎鼎的牛津树。这套绘本在故事性方面真的是无人能敌,连大人忍不住多看看,对其他故事性绘本的枯燥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

8

回到红火箭的进度上来。

这套书在国内分成蓝盒子和黄盒子两大套。

我们老大在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很快刷完了蓝盒子。

但在打开黄盒子的那一刻,真正的挑战来了。

先来看看黄盒子里面级别最低的黄色中的一本非虚构类科普绘本:

英语启蒙最快方法 英语启蒙晚了怎么追(2)

看起来难度还好,关键在于词汇。

词汇这东西没办法,多重复几遍,多看几遍,多背背就认识了。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孩子,不懂得、也用不上词根词缀词源这些方法,所以只能多背。

不过,我今后还会专门撰文分享怎么给孩子讲解单词,这方面同样有一些技巧,并不是机械的背诵就万事大吉。

但光是这一点其实也比较困难,因为生词较多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有些许挫败感,科普类内容尤其如此。这时候家长需要适当调整一下进度,切莫心急。

我们这段时间基本上是保持每天两本(一本虚构,一本非虚构)的进度。偶尔有事情忙不开就空下一天,或者只读难度相对较小的虚构类,但尽可能保证每天都能输入。

不过,真正的难点其实是在虚构类的glossary上,也就是书后面的词汇表。

这方面其实已经不再是词汇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些初级的复杂句,个别时候也有多层嵌套。比如下面这个,上面还留下了我给孩子讲解时的一点痕迹。

英语启蒙最快方法 英语启蒙晚了怎么追(3)

面对这些比较复杂的句子,请各位家长切记。无论你的孩子有多大,只要是在初级启蒙阶段,就千万不要说那些云里雾里的语法。

比如定语从句、介词短语、倒装句。没有一个人真心愿意听这些枯燥的东西,包括我自己在内。所以,自己不懂语法在这个时候反倒成了一种优势。

只要把句子意思解释清楚就好。

以上图中的machine为例,在词汇明白的情况下,我是这样解释的:machine首先是一个tool,什么样的tool呢?带有moving parts。那么这个tool是干什么的呢?是用来do a job的。什么样的job?hard job。

大致如此,解释完了,再让孩子多读几遍,从感性上体会一下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算过。能模糊的理解即可。因为类似的内容在分级绘本里面会反复出现,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早晚就会了。

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约是我在女儿英语启蒙路上直接投入精力和时间最大的一段,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一段。

但是,风雨之后现彩虹,惊喜也便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9

就这样,来到了2019年末和2020年初。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跟孩子她妈聊起来:也不知道咱家妙妙啥时候能达到英文自主阅读。因为一旦达到那个阶段,就可以加速推进。

我说这话的那段时间,正在痛苦地推进红火箭的黄色。完全看不到自主阅读的一点苗头。因为这些绘本里面的一字一句,经常都要我费尽心思去讲解。

后来在1月初寒假开始后,我就慢慢推进了前面文章中说到过的计划,依然是感觉不到自主阅读的苗头。

但就在1月中下旬左右,“奇迹”突然发生了。

因为不想在过年期间给孩子太大压力,所以在回孩子爷爷家过年的时候,我把阅读材料换成了培生绿,而且没有做太硬性的要求。

那套书比起当时正在读的牛津4和红火箭蓝难度并没有大很多,但是篇幅却长得多。我本来计划让女儿在过年那几天一天读一本即可。

但当她接过书之后,却飞快地看完了。我当时有点懵,以为她在应付了事。于是让她朗读出来。

我很重视孩子对英文的朗读,这一点跟我做翻译的职业有关系。我可以根据孩子朗读时的停顿和语调判断她是否读懂句子结构。越长的句子,这一招越灵。

当她节奏有序地朗读完之后,我确信她真的懂了。

于是又塞给他两三本,同样很快读完。这时,我明白了,我期待已久的(半)自主阅读就这样来到了。

至于后面的进度,在之前的文章都有阐述。

10

总结起来,我认为英语启蒙对家长来说最大的障碍有三个:先要有意愿,然后懂方法,还要有毅力。

意愿,就像我前面说的自身观念的转变。

方法,是我本文介绍的重点,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有提及。

毅力,这一点其实才是最难的。我在此分享一个细节。

在我正式介入女儿的英语启蒙之后,她每次读的绘本,我至少都会提前一天“预习”。由于从一开始就是这种状态,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能够从她的视角来审视绘本的难易程度。我对她的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在95%左右。也就是说,我大致可以判断她读一本绘本会是什么感觉,哪里可能有疑问。

这样我就能尽可能精准地提出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给她讲解。

而这种状态从她开始读绘本那一天起,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你是翻译,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但实际上,针对启蒙阶段这些如此简单的英语内容,只要家长能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稍加学习基本都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我本人在读绘本的时候,对于某些看似简单的词汇把握得也并不是那么精准,为了给孩子讲解,我也会去查清楚词源,然后做适当的拓展。所以,这个过程对我本身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

另外,即便你不做我说的这些非常细致的工作,对于初期启蒙阶段也并没有多大影响。这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并非根本因素。

倒是后面进入章节书阶段,我还没有想好是否也需要这样细致入微的引导。但我目前不太倾向于这样来做。一来进度可能太慢,二来时间未必跟得上。

既然可以自主阅读,就尽可能地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的乐趣吧。只是载体变成了英文而已。

具体情况,可能还要等到落实之后才能确定。

整篇文章都是基于我们自家情况,只能略做参考,但仍然希望一些细节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有一些反思可能并不正确,但教育孩子本身也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修正的过程。

这方面的很多事情或许并没有答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