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小城大匠助推黄江)(1)

易力禾新采购的自动化检测设备。

黄政正 摄

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小城大匠助推黄江)(2)

刘万林是金科伟业研发团队带头人。图为该公司园林式厂区。钟哈林 摄

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小城大匠助推黄江)(3)

汤尔英(前)在工厂车间进行教学。受访单位供图

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小城大匠助推黄江)(4)

孙德凤(左)走进生产车间了解员工工作情况。

贾婷 摄

制造业向来为黄江之根,匠心则是黄江制造业之魂。匠心独运的黄江工匠,成就了今天黄江制造的高水平和盛名。黄江工匠的身上,不仅彰显了新时代优秀工匠的精神品格,更凝聚着黄江一贯坚守实业、专注制造的城市气质。

近年来,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线实践中,黄江涌现出一批“小城大匠”,他们助推黄江加快开启创新发展新篇章。

●撰文:韦基礼

金科伟业(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刘万林

跟水龙头“较劲” 3年获4项专利

金科伟业研发团队带头人。2017年,金科伟业的核心产品“高磁化自来水器”系列产品研发成功,并逐步推向全国市场。从产品研发到推向市场,在长达3年的攻坚战期间,刘万林为了设计出一款新型水龙头,换掉5副模具,测试近万个样品,最终成功解决了家用净水器由于水压过大而出现的“爆桶”现象。该产品先后获得封闭型四级过滤磁化水装置、新型无压四管出水龙头、水龙头高磁化多层水质净化装置、新型无压过滤水系统4项发明专利。

2007年,刘万林开始供职于金科伟业(中国)有限公司,由于自小养成了勤动手的习惯,他参与了多款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在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保障公司产品顺利走向市场,并赢得用户好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不少企业纷纷将投资的目光转向国内。2013年3月,金科伟业投资大陆,在黄江镇创立东莞分公司。

金科伟业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在多方面因素的激励下,刘万林决心走上研发之路。

2015年,刘万林发现家用净水器滤筒“爆桶”的新闻时常发生。原因是市场上的家用净水器一般只能关掉出水口,但出水口关掉后,自来水仍不断从进水口向滤筒施加压力,一旦水压过大或滤筒老化,很容易出现“爆桶”现象。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将用户屋内的家具、电器等物品淹坏,甚至殃及邻居,造成极大隐患。

“无论出现上述哪一种情况,净水器厂家都将面临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赔偿。”刘万林介绍,由于赔偿数额较大,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给家用净水器进行担保。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难题,刘万林的研发团队提出“一个动作关闭两个水路”的设计方案,通过关闭进水口和出水口来消除滤筒内的压力,从而解决家用净水器“爆桶”的难题。在3年里,他带领研发团队先后设计制作5套模具,测试水龙头样品近万个。

东莞盛翔精密金属有限公司自动化部门副经理汤尔英

研发专利为公司创收近千万元

自2007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10多年间,汤尔英平均每周为公司提交一个自动化解决方案,并先后获得10多项专利。这些专利总共为企业节省人力数百人,创收近千万元。凭着勤奋刻苦、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汤尔英得到了公司普遍认可,并荣获2017年东莞市“首席技师”称号。

从2007年毕业至今,汤尔英已在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其间从未放弃过对质量的追求。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汤尔英每个月的工资不足3000元。

在汤尔英看来,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新人,工资多少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能学到真正的技术。“企业不同于学校,想要学到一分真本事,就得拿出十分认真劲,因为没有人非得教你。”汤尔英坦言,刚进企业的时候,脏活累活免不了,但是无论哪一项工作,他都尽最大努力做好,曾经还因此将4个手指头都磨到起泡。

正是这段时间的磨练,让汤尔英养成了一次次和产品较劲的习惯。现在,在汤尔英的工作车间里仍挂着一条标语:“严格就是大爱。”这6个大字既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是他的日常工作写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东莞企业积极开展“机器换人”。2015年,汤尔英刚进入盛翔精密,公司便让他担任机械工程师,负责智能检测设备和非标自动化的开发以及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个月的钻研,汤尔英最终成功设计出车床自动化上下料设备,该设备大约能节省100名工人。但由于当时公司的研发团队仍未建立起来,该设备只能让供应商进行制造组装。设备组装完成后,汤尔英为了验证设备是否可行,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发现该设备易损件损坏率过高。

原来,该设备在将零部件加工完成后,需通过输送带将零部件送出机床加工区间以进行下一道工序,但由于设备自身的组件存在微米级别的误差,容易导致手机零部件在传送过程中卡死,进而造成易损件损坏率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汤尔英连夜构思方案,提出要在传送过程中加入过渡装置,以检测手机零部件是否传送到位,从而避免“卡死”现象。

“一开始供应商不同意按照我的方案进行修改,每天需换近2000个易损件。”汤尔英说,在工业设计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很多时候即使是微米级的误差也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甘愿为哪怕是0.01毫米的精度而竭尽全力”。

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孙德凤

为企业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2002年参加工作,2014年被评为“东莞市建功立业女能手”,2015年被评为“东莞市优秀女工”,16年的职业生涯,让孙德凤深谙企业人才管理之道。自2015年加入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以来,人才流失率短时间内降低了20%,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懂技术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相对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曾是海陆通公司最大的比较优势。“只靠降低成本,而缺乏核心竞争优势,是没有出路的。”孙德凤说,残酷的现实让公司屡屡碰壁。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之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普通劳动者的短缺和工资的持续上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传统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消失。

近年来,海陆通将“人才兴企”作为发展战略之一,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孙德凤开始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司应有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孙德凤入职海陆通以来,共制定和发放相关文件40多份,内容涵盖工资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保障措施以及员工培训、劳动纪律、岗位职责等。

“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将纠纷降低至最低限度,降低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孙德凤说,更重要的是,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随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职工来说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领导随意性的指挥更容易接受。此外,规章制度还能规范员工行为,使其不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

除了建立规章制度,海陆通还成立职工教育培训中心。2016—2017年,海陆通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投入100余万元与东莞理工学院建立联合研发实验室,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近年来,该中心自主开发课程40余门,购买版权或合作开发课程15门,包括岗位技能、IT应用、管理能力、研发理论与工具等。

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海陆通每年进行80余次自主培训,培训职工约4500人次(其中一线职工3800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与此同时,从2016年起,海陆通每年组织实施2—3次师课共建项目。

精成科技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制造三部部门主管段平礼

整理50万字行业维修实训

工作14年,他从普通的一线维修工人到公司技术骨干,管理着四五百人;凭着不怕苦的钻研精神,携手技术部门屡次攻克原本只能靠外援维修的“高大上”进口设备;带领团队耗时一年多、编辑整理出约50万字的行业通用“维修实训”,成为公司“秘笈”,其个人成长历程,堪称现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

段平礼是四川广安人,大专毕业后便进入制造企业从事技术维修工作。2004年进入精成科技公司黄江事业处,成为一名基层维修工,“主要工作就是检修主板,修复一些出问题的细小元配件等,几乎都是琐碎的工作。”他说。

但就是这些看似繁琐的工作,却炼就了段平礼的专业。

由于喜欢钻研和摸索,段平礼时常在修复好一个器材后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一个线路板主板为例,表面附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配件,为什么会是这个小配件的问题,是不是焊接不规范?还是贴片不准确、组装顺序不对?如果是焊接问题,会不会是焊接工具的老化,或者焊接工人技术不过硬、需要加强培训?段平礼经常会因为研究这些维修细节思考到深夜。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理解问题。我很享受其中的过程,因为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获得了一次成长。”段平礼说,维修器材只是一个工作,修复好了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工作不能做一项完成一项就算了,还要搞清楚弄明白,下次碰到类似的就能一下子解决,“只要自己有心钻研,就会多了解、多学习,你掌握的多一点,机会就会多一点”。

凭借出色的维修技术和高效率工作水平,段平礼的维修工作频频出彩,常被同事点赞“活好,速度快”。他从一名基层维修员,逐渐被提升为维修组长、科长,再到维修主管、部门负责人。如今,作为精成科技公司的维修技术骨干,他已经是黄江事业处制造三部的部门主管,手下带领着四五百人的团队。

“段师傅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工程师之一,他和团队总能让人放心,给人惊喜。”精成科技公司黄江事业处一位高管表示,制造三部主要负责精成科技显卡相关类的生产制造,是非常核心的部门,最高峰时曾创造公司近40%的营业额。

东莞易力禾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尧威华

14年申请24项专利

尧威华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公司合伙人之一,他不仅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还是技术研发带头人。14年间,在尧威华的带领下,易力禾研发团队围绕陶瓷半导体——钛酸锶环形压敏电阻器,在产品制造的材料配方、还原烧结、特性测试等工艺过程中,先后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等共计24项专利。公司的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日本、韩国等制造厂商的广泛认可及大量使用。在手机贴片马达电阻器的应用上,易力禾的环形压敏电阻已成为行业翘楚。

易力禾是国内率先从事钛酸锶环形压敏电阻器生产的厂商,研发的电阻器产品大小从2mm到18mm不等,主要用于手机震动马达、汽车电动马达、玩具马达、小家电马达等微型直流马达,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谈起为何进入这种相对小众的精细化行业,尧威华坦言主要是因为专业的原因。

据介绍,尧威华2003年从清华大学材料工程系博士毕业后,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和积累,于2004年10月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上海易力禾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致力于陶瓷半导体——钛酸锶环形压敏电阻器的生产。2015年3月,随着公司的发展,易力禾通过并购方式进驻黄江,成立东莞易力禾电子有限公司。2017年入选黄江镇倍增计划企业,并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年产值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电阻器的业务。”尧威华介绍,环形压敏电阻器主要用于微型直流马达工作时的火花消除和电磁干扰的吸收,从而达到消除电磁污染和延长马达寿命的目的。因为产品属于陶瓷和金属的结合体,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产品配方的筛选和测试是核心技术。

曾经,为了满足一个客户的定制电阻器要求,尧威华带领研发团队在将近10天的时间里连续作战,从100多个配方库中不断测试筛选,反复试验进行验证,最终烧制出比客户要求还高标准的产品,让客户称赞不已,并当场追加了近50%的订单。

凭借执着的研发精神和严谨的测试态度,在研发团队的支持配合下,尧威华先后在产品制造的材料配方、成型、排胶、还原烧结、特性测试等工艺过程申请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共计24项,有效提升了公司竞争力和品牌度。

得益于团队作战和对自主创新的执着,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易力禾电阻器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手机行业,环形压敏电阻器得到了华为、苹果、三星、小米等手机终端厂商的广泛认可及大量使用。“在手机行业的环形电阻器,我们的份额应该是最大的。”尧威华说。

“尧总不仅是公司的管理者,也是我们技术创新的领航者和执行者。”东莞易力禾一名副总经理认为,尧威华善于总结和敢于尝试,公司很多专利几乎都出于他手或由其指导参与。目前公司产品比较稳定成形,经营状况也向好发展,但尧威华从不满足现状。最近,他与研发团队准备开发一款高端传感器,主要用于无线充电的集成处理,这类产品将是全新的芯片工艺技术。他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尝试,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提升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