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癸卯科状元,姓郑名冠进士科拿了状元之后,郑冠又通过了“军谋宏远”、“堪任将帅”两科制举考试从郑冠参加的这两科制举考试名称分析,他应当是个军迷,很想带兵驰骋天下,建功立业除此之外,这位三学位状元的其它事迹都不可考,只能存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韩湘子成仙的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韩湘子成仙的故事(古学霸趣闻知道吗)

韩湘子成仙的故事

大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癸卯科状元,姓郑名冠。进士科拿了状元之后,郑冠又通过了“军谋宏远”、“堪任将帅”两科制举考试。从郑冠参加的这两科制举考试名称分析,他应当是个军迷,很想带兵驰骋天下,建功立业。除此之外,这位三学位状元的其它事迹都不可考,只能存目。

郑冠有个同榜进士同学,在中国民间的知名度那可是太高了,男女老幼,几乎无人不知。此人名叫韩湘,是大文豪韩愈的侄孙。说韩湘的民间知名度高,是因为他成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个留待后面再说。韩湘为人博学多才,洒脱不羁,志趣高远,言谈举止颇具仙风道骨。作为韩愈的侄孙,韩湘跟韩愈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韩愈被贬官潮州时,韩湘从长安一直将其远送至蓝田。韩愈有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专门记述此事。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自知此行吉凶难料,此诗颇有向韩湘托付后事的意味。如果不是关系格外亲密,韩愈是不会这么做的,他自己又不是没有儿孙。而诗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则成为了人所传诵的千古名句。

韩湘官至大理寺丞。大理寺丞,是大理寺的中层干部,品级为从六品上。此后,韩湘便不知所终。大约是因为韩湘的性格为人,也因为他比较喜欢奇门异术,道家就传说他后来成了神仙,是为“八仙”之中的韩湘子。

“八仙过海”的故事,在中国民间那个不知、谁人不晓?相传白云仙长在蓬莱仙岛牡丹盛开之时,邀请“八仙”登岛赏花。返程时,铁拐李建议不再乘船,由各位自想办法过海。于是,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在山东的蓬莱,就有一个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处,如今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如织。在那里,时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奇景,颇有点缥缈仙境的感觉。

有人言之凿凿地论证说,韩湘与韩湘子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当然不是一个人了,这还用说?一个是现实中的人物,一个是传说中的神仙嘛。因为韩湘后来云游四方,不知所终,道家就传说他成了仙,这不难理解。传说总归是传说,纠结于韩湘子的前世究竟为何人,就有点文字游戏的性质了。作为神话传说,把韩湘子看作是韩湘的化身,浪漫而富有诗意,又有何不可?

郑冠还有个同榜进士同学,名叫李馀。李馀是四川人,但家住四川哪个地方,史料语焉不详,有人称其祖籍成都。

李馀进士及第回乡省亲的时候,张籍、贾岛、姚合等诗人,都专门题诗为他送行。而他们的饯行诗,题目都是《送李馀及第归蜀诗》。这件事情说明,李馀在进士及第之前,已经是个比较有知名度的诗人了。不然的话,已经成名的张籍、贾岛等人,也不会跟他有这样不同于常人的交情。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嘛。

张籍送给李馀的饯行诗,是这样写的:“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归去唯将新诰牒,后来争取旧衣裳。”从张籍这首诗透露出的信息看,李馀这个人,确实早就比较有名气,但科举之路却很不顺畅,久困科场。他是历经十年苦读拼搏,方才得以金榜题名的。

张籍的这首诗,还讲述了一个唐代科举习俗。官方公布新科进士录取名单后,被录取人员要到相关主管部门履行身份确认、做官资格登记等方面的手续(吏部关试)。而这些人员的衣着,也是有讲究的。在他们的正常服装外面,要套上一件粗麻布做的外套。履行完相关手续之后,新科进士们就要脱掉罩在衣服外面的麻衣,也就是张籍诗中所称的“旧衣裳”。那些落榜之人和打算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此时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些旧麻衣,以讨个吉利的彩头,庇佑自己日后能够顺利金榜题名。

张籍诗中的“后来”一词,指的就是尚未金榜题名的学子。在古代科举术语中,“先辈”一词,则是未登第者对已经进士及第者的尊称。因此,“后来”与“先辈”,是科场中相互对应的一对称呼。

虽然在当时颇负诗名,但李馀的作品存世不多。他有一首题为《临邛怨》的七绝,写得还是蛮有味道的,算是闺怨诗中的佳作:“藕花衫子柳花裙,多著沈香慢火熏。惆怅妆成君不见,空教绿绮伴文君。”

李馀的仕履政绩等情况史籍无载,关于这方面笔者无话可说。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