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它是陕西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航工程。

总投资达476亿的机场三期工程,新航站楼规模与北京大兴机场比肩。至此,围绕这一“超级机场”,西安将崛起一座的新城市。这座新的城市,就是在内陆极为特殊的“航空大都市”。

新生:新崛起一座新城市

从地理上来看,陕西是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全球化时代什么最为宝贵?时间、效率和速度

对于西安来说,要与全球化经济时代与外界的高度连接。这个角度出发,“不沿海不沿边”,但拥有强大的高校、科研和文旅基底的西安,更需要航空。它,是打破内陆局限的“神器”。

客运和货运的数量,是城市经济、新型产业和商务文旅等最直接的反映。“航空”对西安的重要性,远超过大家想象。

总投资达476亿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是西安“国际交通枢纽”的核心。这座超级机场的规模和定位,折射出了西安的城市地位。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1)

资料显示,三期工程有不少创纪录指标:比如东航站楼,等同于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面积(70万㎡);比如客运量,在2020年将达8300万。

国际交通枢纽和城市地位,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城市——“航空大都市”。它,是全球经济和交流高度融合的产物。

“第五波浪潮”理论中,航空是继“海运、运河、铁路和公路”之后新模式。严格来说,空港经济是在21世纪蓬勃兴起的新兴经济形态。先有机场,然后形成枢纽,最终成为新的经济形态。

实际上,机场已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机场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过程中,诸如上海、广州和北京,“临空经济”已成为发展巨大推动力。

随着产业迭代和更新,曾经单一交通功能的机场,周边开始集聚新型的经济形态、具有现代服务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演变成为临空经济区。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2)

北京大兴机场正打造新的机场都市◎NEWS

于是,一个包括机场、产业、商业、文化、消费等要素在内的新城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以“临空经济”徐徐展开“航空大都市”的新蓝图。

因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重要板块——空港新城拿下了多个“牌照”:国际航空枢纽、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五航权”、陕西自贸区空港功能区、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

蜕变:临空经济的新产业时代

对于大西安来说,大的不止是体量,核心是城市形态、产业落位和经济增长有实质性的变化

从传统城市发展逻辑来看,空港新城远离城区,不具备原生的资源优势。“航空大都市”的出现,使得空港新城成为最有代表性的受益者、践行者。来自上层的设计,已悄然开启。

2020年4月,《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更是赋予了空港新城的全新使命。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3)

从格局角度,强化世界连通能力,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从城市角度,强化陕西向西开放的前沿作用和西安的龙头带动作用;从经济角度,强化西安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打造引领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来自《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

CADAS数据显示,2018西安客运量已超上海虹桥位列第七。2019年旅客吞吐量4720万人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29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38万吨。

所以,临空产业“增长极”毋庸置疑,数据上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GDP增长及就业岗位的增加。目前,首都机场周边临空经济占北京GDP比重7%左右,占北京地区就业总数13%左右 。

就业背后,是产业迭代。要知道,全球运输行业超35%通过空运,是通往世界高价值链领域方式。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4)

西安西咸国际机场的朋友圈 ◎NEWS

当前,特大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工业。公务商务文旅的出行、电商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如手机、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运输,一般都依赖航空。

对于大西安的空港新城来说,它形成“一核、双心、两环、五区”布局:以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目标,定位为“以临空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大西安交通物流枢纽和空中门户,集商贸物流、国际航空服务、文化创意、生态宜居和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大西安航空服务功能区”。

从成立至今的九年,在六大功能平台“临空 自贸 保税 跨境 口岸 航权”六大功能平台的背书下,“依港建城、以产促城、以城聚人、产城共建”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和推进。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5)

空港新城产业分区规划图 ◎NEWS

从数据和企业入驻来看,空港新城这个“航空大都市”正在发生一些裂变:

32条全货运航线,沿着空中丝路链接世界;“芯片航班”等带来年货邮吞吐量38万吨的突破;目前,有14家国内外航企总部和176家知名物流企业的布局,包括东航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基地、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绿地会展中心、苏宁广场商业综合体……

这些,都让临空经济全产业链不断延伸。

基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逐步凸显的“成绩”,空港新城重点扶持发展与此紧密关联的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以及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吸引“亲速度”的经济要素,从而顺应产业升级、增长方式转型的趋势。

临空经济“增长极”毋庸置疑:城市经济发展,是对机场发展的强力支持;航空大都市,则需要一个巨大的腹地来为其赋能。

启航:由“港”到“城”的蜕变

对于空港来说,拥有超级机场的同时,如何将“城市里的机场”转换为机场城市乃至航空大都市的发展引擎,便成为突破口和核心点。

所以,必须超越“空港”看空港,积极应对从“以产带城”到“以城促产”,完成从城市之窗到新经济特区的定位转变。”产业是基石,产城融合则能源源不断的为产业赋能。经过九年的打磨与营造,这里由“港”逐步蜕变为“城”。

这其中,多元化的立体交通是核心。《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确定方向:按照“一次换乘、通达全球”理念,打造以机场为核心、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融合、集约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6)

高速、高铁、地铁和城际一体化的航空大都市

◎来源/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战略

目前,机场三期35万㎡综合交通中心(GTC),将参考上海虹桥机场整合地铁、高铁、城际线、公路,构成综合交通枢纽,放大枢纽能级与效应

国家层面上,亦大力推动轨道交通带动大都市圈发展。对于大西安来说,地铁12号线经西咸连接高新,抵达新西安南站。规划17号线引入机场,同时研究延伸地铁14号线……如此一来,航空大都市将有三条轨道。

此外,规划“法门寺-机场”和“阎良-机场”城际,实现机场与“米”字型高铁网紧密衔接,形成一条连接整个关中的交通网。若说交通决定城市速度,那么商业、医疗配套、教育资源便决定其基础:

空港西城共有学校37所,其中加拿大枫叶国际学校是与国际接轨的幼儿园至高中一贯制学校;医疗服务机构88家,空港国际医院将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大西安机场建设进度(比肩北京和成都)(7)

由“港”蜕变为“城”◎来源/空港新城

目前,空港国际商务中心、航投大厦、自贸大都汇等形成30万㎡商务空间,宝能西安临空企业港、富力环球商贸港、凌云国际等写字楼以及万豪、凯悦等星级酒店正加快建设,绿地会展中心、苏宁广场商业综合体也成为区域坐标。

与T5航站楼相呼应的站前商务区,规划4.62平方公里。未来,这里将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00万吨、吸引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千余家品牌企业入驻的“东门户”。

“航空大都市”的模型已证明,地域已不能成为一个地区的限制。依托机场和航空器,城市构建了一个连通世界的“瞬时城市网”或“物理的互联网”,并与“信息的互联网 ”一起协同作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这,也是大西安一座新城市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