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1)

阎惜娇

在《水浒传》中号称“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的山东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平生不好女色,最爱仗义疏财,结交天下英雄。于是山东、河北地界甚是有名,所谓“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的口号,江湖上传得震天响,其大名如雷贯耳。

却说这及时雨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不过六尺。郓城人都唤他黑三郎。北宋末年,这山东有点不大平静,贪官横行,豪杰并起。早已有不少的所谓好汉,占山为王,烧杀抢虐。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托塔天王晁盖,便七星聚义,挑头劫了大名府梁中书送老丈人蔡太师的十万贯生辰纲,东窗事发之际,恰逢被这宋江预先知晓,于是舍却性命来报信,以至于后来晁盖、吴用等七人逃脱官府追捕,投了梁山泊,在林冲火并了王伦之后,晁盖当了梁山第二代寨主。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2)

托塔天王晁盖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这宋江在山东、河北的好名声,不过就是其挂羊头,卖狗肉,沽名钓誉,骗骗一帮江湖追风者的手段而已。列位看官,咱先说这黑三郎,就这“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二句,便是欺世盗名的罪恶勾当!一个小小的刀笔吏,连官都不是,拿什么来欺萧相国?是文能安邦还是武能定国?可叹一个小小刀笔吏,便被江湖人吹上了天,敢与萧何比高低了!书中还说他在家是个大孝子,又仗义疏财,这且不说,咱先看书中如何形容他吧: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光是这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我们就不难看出,这话得有多水!读过《水浒传》的人,谁不知道宋江的武艺,那是最稀松平常不过的了,如果宋江的这点武功,也能当得上“爱习枪棒,习得武艺多般“的话,那前边那些形容他所谓仗义、孝心、忠义的词句,也可想而知,应该和这两句吹他武艺一样,不知被灌了多少水进去了。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3)

及时雨宋江

就单说这个“孝”字吧,在中国明代以前,各封建王朝均以德治天下,德为主,法为辅。明代以后,法才为主而德为辅。所以在以德为主治天下的北宋,这孝道,无疑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境界的高低。那我们今天先来看看宋江的孝吧。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4)

张三阎婆惜

首先,看看宋江的假孝。宋江在郓城县当押司,这押司就是衙门里当差的小吏,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吃公家饭的。按理说宋江一个吃公家饭的,那就应该好好工作,上忠于君国,下孝于父母。可这宋江,入了公门竟然不安好心,与其父亲一起商议,让父母告他不孝忤逆,三年前被父亲告到前任县官处,断决了父子关系,被开除了家门——除籍!前任县大老爷为此致还出了文书!试想,一个被告到前任县官处,因忤逆不孝被开除了家族的人,这“孝”字,可从何说起?就算是宋江为掩人耳目,假戏真唱,那也得装成一个不孝子吧?要不怎么做得到掩人耳目?所以这宋江的孝,就是假孝,真要是孝,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被告忤逆!这是得有多臭啊!头顶忤逆的名声,却被江湖人称作大孝子,这是多大的讽刺!别的不说,列位看官,你们谁愿意头顶忤逆的帽子,如何在江湖上立足?一个这么不爱惜名声?宋江父子非得要闹到前任县官处,因忤逆不孝被家族除了籍!再说,古人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宋江三十多岁了,又不是没钱,偏就没娶得一个女人,生下一男半女,这在中国的古代,又算是哪门子的孝啊?按当时习俗,这无后,便是最大的不孝!可见这宋江的孝有多假。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5)

托塔天王晁盖

其次,说完了宋江的假孝,现在我们再来看宋江的假忠吧。

宋江身为小吏,为国家做事,特别是司法这一类职业,必然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一心为国,心存正义。可是这宋江,为什么当了小吏,就要与父亲商议让父亲告他忤逆不孝,把他除籍呢?很明显,宋江就是在为今后犯下大罪之后,不连累家里人! 我们就奇了怪了,你宋江一入公门,心里就想到今后犯了大罪,不连累家里,莫不是你那时就想着犯大罪么?可见这人进入公门就没安好心!古人云端人家碗,服人家管,你宋江入了公门,自然应该一心一意为公家的事操劳,怎么可以去干坏事犯罪?如果你入公门就是为了犯大罪,可见你本身的动机就不纯,这忠君为国,从何说起?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古人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观。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我想这话,说的就是宋江这类人吧。作为一个公门中人,在晁盖未犯大事之前,你们之间有来往,我觉得也正常。但是在晁盖挑头劫了生辰纲之后,已犯下弥天大罪,这时候难道宋江你还想包庇凶犯吗?从立场上来说,一边是朋友义气,另一边是国家法度,哪边轻哪边重,你宋江心里没个数吗?作为公门中人,你私下为罪犯通风报信,你置国家法律不顾,这又哪里担得上一个“忠“字?你宋江后来口口声声说的忠,我真没看出来!按照道理,你宋江为了忠君爱国,应该大义灭亲,协助抓了晁盖,才是你为吏的正理。昭昭日月,朗朗乾坤,如此三观不正的人,出卖国家利益,为犯罪份子通风报信之人,居然号称忠和义,不得不说这宋江的脸,得有多黑多厚!搞不明白,这宋江,忠的是谁,义的又是谁?我看是忠了干坏事的人,义了违法犯罪的人!

第三,说了宋江不忠不孝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宋江无耻的贪财嘴脸!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6)

风流阎婆惜

晁盖、吴用等上了梁山之后,经常念叨宋江通风报信的恩情,于是派赤发鬼刘唐带上书信和百两黄金,趁着月夜偷偷来到郓城县感谢宋公明。这宋江口口声声说不要,说山寨初创,正要使用金银,于是只拿了一根金条,然而话锋一转,说是暂且放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叫兄弟宋清来取!哈哈哈,这宋江想拿又怕,与时下贪官如出一脉,不过就是等平稳时日,派宋清去要。这贪财之无耻的丑恶嘴脸,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第四,现在我们再来看所谓的宋江不近女色,更是多么可笑!

最能撕裂这宋江画皮的,便是杀惜一节。说起来这阎婆惜,因为和父亲阎公及母亲从东京来山东投亲,哪想到投亲不着,这阎公反而病倒了,于是一命呜呼,抛下妻女两个孤苦无助。这阎公和女儿,本就是好唱之人,在东京时,就常于勾栏瓦舍之间,不过这郓城县小,光靠卖唱养活三人,那自然是不可能。偏这阎公抛开妻女一走,这婆子和女儿便真的无依无靠了,连一口棺材都买不起。由此可见,这一家也算是可怜之人。在王婆的引见之下,宋江见其可怜,送了一口棺材再加了十两银子。结果事情办妥之后,阎婆感谢宋江时,见宋江身边没女人,便上了心,于是在做媒的王婆撺掇说和之下,宋江在县城西巷内,置了房屋,养起了这二九年华的阎惜娇。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7)

阎惜娇与宋公明

这一点很奇怪,宋江你要娶女人,你就光明正大地娶,这娶不象娶,嫁不象嫁,说到底,按时下话说,那就是养了个小三,再难听一点,这不就是在扎姘头嘛!算什么事儿啊?我觉得你一个有头有脸的宋江,就算找小老婆,也不带这样的吧?结果大家瞧瞧,没半个月,宋江把这个阎婆惜弄得是花枝招展,满头珠翠,遍体金玉!看来这金屋藏娇,宋江玩得很是溜熟啊。如果说这宋江不好女色,瞧把这阎婆惜整得: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这是不好女色么?话说回来,君子色而不迷,好女色只要正当,也不算得有什么错,关键后边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8)

阎婆惜

列位看官请注意,后来宋江因为忘记拿招文袋,结果这招文袋被阎婆惜藏了起来。宋江回去央求阎婆惜还他招文袋时,阎婆惜提了三个条件:“这第一件,你可从今日便将原典我的文书来还我,再写一纸任从我改嫁张三,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短短的第一个条件,信息量好大啊!一个“典”字,想来大家都应该懂了,道出了一个孤苦无助,卖身葬父孝女的悲凉!原来这宋江和阎婆惜姘居,是写了典身文书的!送了人家一点钱财,真搞成了卖身葬父!然后就典了人家一个娇滴滴的二九年华小美女身子,似乎有点趁火打劫的感觉啊!还让人家没有了自由!这是哪门子仗义疏财?这活脱脱的贪色霸占!如有不明白的看官,可查一下什么叫典身文书!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9)

铁扇子宋清

请大家再看下一句,阎婆惜还要让宋江再写一文书,让她任从改嫁张三,可见,除了典身的文书,宋江是一直还有别的文书控制着这阎婆惜自由的!也就是说,就算今后阎婆惜有钱了,典还了自己的身子,再嫁人也得宋江同意才行,不然宋江还有干涉的权力!你宋江号称大孝子,那见了这卖身葬父的弱女子,怎么也应该同情一下,不应该霸占典了人家的身子吧?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10)

媒人王婆

最后一句最重要,“并不敢再来争执的文书”。这句说明了什么?一个”再“字,说明了之前他们是有争执的,赢的一方是宋江,也就是说宋江因为自己贪恋阎婆惜美色,霸占了阎婆惜,并让其没有了嫁人的自由,而且还写了典身的文书!如果说宋江不好女色,完全是做媒的王婆撺掇,半推半就收了阎婆惜作小三,那么这典身文书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阎婆惜硬塞给你宋江的?从阎婆惜把这典身文书列在第一个条件上来看,明显阎婆惜把这人生自由看得很重要!大家看看,这个号称仗义疏财的宋三郎,帮了人家十来两银子,最后却典了人家二九年华的娇媚美人身子!这是哪门子的仗义疏财啊?与恶霸地主何异?

细读《水浒传》,细品这闻名山东河北地界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这所谓的忠孝仁义,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再结合《水浒传》后边的一系列故事,看不出来这宋江有一丝半点儿的忠孝仁义,倒是活脱脱一个黑厚学的集大成者。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形象分析(水浒传中阎婆惜之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