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道辅助系统(ISO17387标准上称为“变道策略辅助系统LCDAS”, 简称“变道辅助”),通过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对车辆相邻两侧车道及后方进行探测,获取车辆侧方和后方物体的运动信息,并结合当前车辆的状态,进行运算判断;最终以声、光等方式提醒驾驶员,让驾驶员掌握最佳变道时机,防止变道引发的交通事故,对预防后方碰撞也有较好的作用。 LCA、BSD等近距离检测功能,通常采用超声波雷达来实现,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低,技术相对成熟。随着国内24G毫米波雷达技术产业化的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的77G毫米波雷达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相比24G毫米波性能更强劲,不少主机厂纷纷开始考虑选择使用国内的77G毫米波雷达来实现其功能诉求。 77G毫米波雷达又分前向毫米波雷达和角毫米波雷达,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来进行选择。目前前向毫米波雷达主要由A(Autoliv)、B((Bosch)、C(Conti)、D(Delphi)四大主流国际汽车电子企业提供,但国产角毫米波雷达近年发展迅猛,技术和量产工艺快速成熟,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OEM将国产角毫米波雷达纳入其供应商体系。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1)

功能简介

盲点监测BSD:根据其捕捉到的移动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与本车的相对速度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本车的盲区范围内。当物体在盲区范围内时,及时提醒驾驶员注意盲区物体。

变道预警LCA:系统检测目标车辆在相邻区域以较大的相对速度靠近本车,在两车时距小于一定范围内时,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方式提醒驾驶员。

后碰撞预警:系统检测到同一车道后方有快速接近的移动物体,并有碰撞风险时,及时通过音频、图像显示等方式,提醒本车驾驶员,通过制动灯闪缩的模式,提醒后方车辆驾驶员,在有碰撞风险的情况下,及时提醒乘员系好安全带等方式减小碰撞带来的伤害。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2)

BSD是实现变道的重要因素,那么BSD是如何实现的呢?

工作原理

布谷鸟科技变道辅助系统包括“盲点监测”、“接近车辆预警”、“变道预警” 3个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后方追尾、变道及转弯碰撞等交通事故的发生,极大提升汽车后方的安全性能。在车辆中该功能会在仪表或中控系统显示为四种状态,状态图如下: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3)

布谷鸟科技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采用2颗77G角毫米波雷达去实现BSD/LCA,对车辆侧方和后方进行探测;探测距离70-100米,相对速度20-40米/秒(即72-144Km/H);能够提前将潜在的危险信息告知驾驶员,使驾驶员有足够的反映时间,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4)

实现原理

布谷鸟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两个77GHZ毫米波雷达探头安装在汽车后保检杠内,毫米波雷达与布谷鸟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过CAN连接,实时发出探测信号,当探测到盲区内有车辆靠近时,通过CAN信息传输预警指令,并进行指示灯闪烁、音频提示等预警提示。驾驶员看不到盲区内的车辆,但同样能通过指示灯了解后方有车辆驶来,变道会有碰撞的危险,如果此时驾驶员仍然没有注意到指示灯闪烁,打了转向灯准备变道,那么系统会立马发出语音警报声,再次提醒驾驶员此时变道有危险,此时不宜变道。通过整个行驶过程中的不间断地探测和提醒,防止行车过程中因恶劣天气,驾驶员疏忽,后视镜盲区,新手上路等潜在危险而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5)

BSD/LCA根据TTC(Time To Collsion简称,即假设保持当前相对速度,两车发生追尾所需要的时间)公式来设定,设定时间为2s。域控制器读取角毫米波雷达数据之后进行数据分析过滤,可知后方车辆距离、速度和运行方向等信息。系统通过算法排除固定物体和远处物体,结合本车行驶数据,综合决策来判断后车对本车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度有多大、是否产生危险,如果根据公式计算出t<=2s时,SOC将会下发相应的指令给到MCU,MCU执行该命令,和整车进行CAN数据通信,下发指令,整车进行相应的预警操作。布谷鸟域控制器中采用强大的计算芯片以及极其可靠稳定的MCU去执行指令,均满足车规,且均符合ISO26262功能安全等级要求。作为整个系统运算的强大后盾。

增强型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变道(自动驾驶变道辅助LCA和盲点监测BSD的实现)(6)

BSD/LCA是十分实用型的功能,由于成本原因,当前车型装赔率还不是很高。技术在快速发展,趋向成熟,毫米波雷达的价格随着量产工艺的解决也会进入可承受范围,这时系统的性价比凸显,将可能成为车型的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