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巴尔虎山
鲁斌
沈北峰高唯此山,秋霜微露醉红颜。
云中壁垒辽城戍,塞外雄据独木关。
韩相功成名作古,僧王人去国维艰。
如今各族同圆梦,共享神州天地间。
小 传
巴尔虎山,古称石熊山,明末清初也做八虎山。位于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境内。巴尔虎蒙语为“强盛”之意。巴尔虎山地处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结合部,长白山、阴山余脉衔接点,东北平原、蒙古高原交汇处,面积14.8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庙台山、城址山、大萝卜山等大小山峰99座,其中庙台山主峰447.2米,为沈阳最高峰,也是辽河入海口正北方向的第一座高峰。
巴尔虎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东邻调兵山市,南与沈北新区相通,北与康平县毗邻,西同彰武县接壤,位于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距203、101国道和沈康高速分别8公里、8公里和18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96公里、营口港225公里,极具文化旅游开发潜力。
辽代圣山、锁龙井、僧格林沁亲王墓的守陵人、辽代版的七仙女故事……采访前,记者就听说过诸多关于巴尔虎山的故事。
九月的一天,记者一行出沈阳市区,过辽河,直奔“鱼梁鹤影”之地。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巴尔虎山东麓的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
溯 源
1.5亿年前岩浆侵入形成
出发前,记者先去拜访了辽宁省老教授协会科专委员、地质学家梁政国。梁老拿出一块青黑色的石头,说:“这是一块来自巴尔虎山的石头,它是一块侵入岩。侵入岩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
随后,梁老又拿出一张地图:“我多次去巴尔虎山实地考察,解开了为什么‘以平原为主的沈阳,第一高峰却在西北的巴尔虎山’这个谜团。据考察,1.5亿年前,在法库与彰武的交界处有一处火山——马鞍山火山,它在一次大爆发后,部分岩浆从地下流入法库,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双重变化,然后拱起一座由岩浆侵入形成的山,这就是巴尔虎山。如今法库陶瓷产业使用的高白泥,也被认为就是这次火山喷发落下的火山灰。”
神 秘
探访僧王墓与公主陵
白献春,退休前是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人民政府的宣传干部,对巴尔虎山颇有研究,退休后居住在公主陵村。采访当天,他早早就等在了村口。记者一下车,他就热情地送上一个大山梨,说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山上的梨子和榛子都丰收了。“我们村是进巴尔虎山的必经之路,登山前,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白献春说。
在白献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公主陵村小学后面一座不算大的院子,院中耸立着一座龟趺螭首碑,原来这就是僧格林沁亲王园寝。僧格林沁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既复杂又极为重要的人物,曾参与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时期的朝政,地位尊荣,备受重用,人称“铁帽子王”“僧王”。白献春说:“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1865年,被捻军击毙。其遗体便被葬在巴尔虎山,谥号忠亲王。陵前有碑楼,楼内青石铺地,内中端坐一硕大赑屃,身上驮的便是同治帝所题青石蟠龙碑。如今,园寝只遗留一块圣旨碑孤零零地矗立着。”
随后,白献春还给记者讲起了他们村名字的由来。“我们村叫公主陵村,是因为这里原来有清朝端柔公主的陵墓。端柔公主是雍正帝的三公主,16岁就嫁给了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40岁时香销玉殒。端柔公主死后葬于此地。”
历 史
“大辽福地、宰相故里”
在白献春和众多村民的心中,巴尔虎山是神圣的。“山里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巴尔虎山就是登山长寿、拜山中举、祭山祈福之地。”
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初国卿向记者讲述了巴尔虎山的历史。巴尔虎山古称“石熊山”,据《辽史·地理志》记载,“石熊山”为辽代圣山,是萧氏后族的重要聚居地,一时人烟稠密,城郭相望,道路畅通,市井繁荣。先后有太祖、太宗、圣宗、道宗等7位皇帝以及萧太后等帝后皇妃、名臣重将,到“石熊山”狩猎、拜山、游玩及屯练兵马。同时据《辽史》和《契丹国志》记载,辽代共有宰相32位,巴尔虎山以及附近的宗州就出了6位。同时,这里还出了10位辽代皇后,而名臣重将更是不胜枚举。直到今天,民间仍有“太宗德光拜圣山”等故事流传,故世人称巴尔虎山为“大辽福地、宰相故里”。
登 山
找寻传说中的“锁龙井”
出公主陵村,又开了半个小时车程,终于来到巴尔虎山脚下。登山途中,白献春与记者聊起了“锁龙井”的传说。相传,“锁龙井”系战国时所建,井中有一条恶龙,被碗口粗的锁链锁着。而井中散发着幽幽陈香,周围村民对这口井都很好奇,但又有敬畏之心,不敢触碰。白献春说:“我走遍了整个巴尔虎山,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锁龙井’。不过,山上的寺庙里倒是有口井,井水非常清凉可口,很多登山者都会把井水带回家。”
一路向上攀登,山上的怪石无不让人啧啧称奇:平卧的“点将台”,刀劈斧砍的“如意壁”,栩栩如生的“金蟾群”……山上的珍稀树种更是有二十余种,核桃楸、黄柏、菩提树,举目可见。白献春说:“巴尔虎山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植被丰富,物种颇多。”
不到两个小时,记者一行就登上了巴尔虎山的最高峰——庙台山主峰。尽管天气晴好,但山风依然强劲。极目四望,倍感山之高耸。南望法库县城,云烟缥缈处排排风车,连接天际。北望康平县城,隐隐约约,一抹深绿,原是万亩林海;而一泓亮色,则为辽北明珠卧龙湖。
规 划
登山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一路上,遇到很多慕名而来的登山者。据了解,登山文化已经成为巴尔虎山吸引游客的一张王牌。2020年9月25日,第九届沈阳法库巴尔虎山登山节举行,21支健身团队的近千名登山队员参加了登山比赛。
法库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高忠英说:“登山节仅仅是让外界了解巴尔虎山的一个窗口,我们有着更进一步的规划。首先,打好自然资源牌,我们以巴尔虎山登山节为载体,不断推进巴尔虎山体育旅游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使其成为展现地域文化旅游和体育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其次,大力推动辽文化与巴尔虎山旅游产业的融合,弘扬地域民俗文化,着力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目前,巴尔虎山景区已建设完成了700米长的景区石砌台阶路,2100立方米的庙台山景区护坡,5米宽600延长米的水泥景观路;而且还投资了60万元建设蒙古族民俗展示中心。
游客的到来,也拉动了当地百姓的收入,榛子成为最受欢迎的物产。公主陵村目前榛子产业规模达到5000亩,进入盛果期的3200亩。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2350元。村民白庆申被称为“榛子大王”,他说:“我们村的‘僧王榛’销往北京、沈阳、大连等地,甚至海南、西藏都有客户。”
回来的路上,遇到很多去往巴尔虎山的人。或许,和记者一样,他们也是去找寻传说中的故事……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