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1)


双十二当天,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国家语委办公室)发布最新公示,在题为《关于2019年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名单》中,与文科强校的北大、行业旗舰学府中传一同入选的“河北省滦平县普通话推广中心”是唯一县级基层单位。有观察人士表示,这个小县城是个宝藏之地,“学播音的都应该去走走看看,体验普通话标准音发源地。”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2)

©微言教育 ID:jybxwb


普通话之乡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3)

此次国家语委开展的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遴选建设工作,入选名单中多为各级各类大中小学以及少数几家青少年宫和专业博物馆等。来自首都北大门、河北承德的滦平县普通话推广基地是唯一入选的县级单位。


离北京还近,距石家庄更远的滦平,在播音圈内人的认知中,有一张对外的烫金名片——普通话标准音主要采集地。“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源头普通话的寻根圣地。”三年前,在央视主播崔志刚、贺红梅合著的《好好说话:新闻主播的陈述式播音》一书中,看到关于普通话的背景介绍,刚读大一的刘同学就记住了这个此前冷僻的小城地名,“我一直憧憬有朝一日去源头探访这个地方。”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4)

图据网络


等到大二暑假,在实习之前,他终于来到这个普通话原乡进行探访,“真是开口跪了,在村里头条街的小卖部,一位大姐的普通话开口就字正腔圆,纯正绕梁。”刘同学发现,这里的小朋友朗读诗文儿歌,就像低幼节目《小喇叭》节目里的播出标准。“听不出方言的味儿。”


在滦平期间,他专门去了当年普通话采集地的主要村庄金沟屯镇金沟屯村,了解那段历史,“1953年,国家委派两位语言学家来到滦平县的三个乡镇进行语音采集。金沟屯镇金沟屯村,最终成为普通话语音样本之一。”三年之后,标准音源于滦平小山村、冠名“普通话”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由国务院发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直到此时,金沟屯村的村民们还不知道自身与即将风行神州的普通话有何关联。


语音七老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5)

去滦平探访之前,刘同学就听闻“语音七老”的称呼。在他印象中,只有在《语言学概论》中看到过“语言学之父”的表述,下意识明了这个惯称的分量,寻思着要拜访下“七老”,亲自聆听普通话采取样音的故事。


所幸在金沟屯村,他寻访到了七老之一的郝润德老人。2014年,这位当年的受试者参与了教育部和央视联合录制的公益广告 “学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 ”。“来的是两个年轻人。”1953年,还在就读小学三年级的郝润德,和其他同学下课后被老师叫往校长室,要求随口背诵课文儿,这位十岁的小学生脆生生地脱口而出音节明快的《悯农》,而他的同学,同属语音七老的白凤然不仅要求念课文,还被要求读报纸,连带回答了一串提问。


这两位神秘的年轻人,不仅在学校进行样音口试抽样,还走门串户对村民的自然状态下说话交流进行取音考察。没成想,当时的寻常小事,是在酝酿连通南北的语言金桥。现今,“语音七老”也成为这个普通话之乡的代言人和活化石。


为何是它?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6)

“留学生普通话实习基地”、“普通话体验基地”、“普通话实习基地”……金沟屯之行,刘同学边走边看、边听边问,他好奇为何这个冀北小城小山村能成为国字号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原来,满清入关定鼎中原以后,伴随着朝廷“皇庄”、“王庄”和 “旗庄”的建立以及御路的开辟、行官的修建、驿站驿馆的设立,滦平大地渐次有了如今村落的面貌。这些“庄园”大都属于有功旗人奉旨而建,初归朝廷内务府直接管辖,上传下达通行“北京官话”,那些“守宫人”和官设驿站驿馆更不例外。正因如此,滦平人所讲语言,既没有了地方土著民族传统语言的传承,又很少受到北京土语(如儿化韵)和纯粹东北话的影响,一开始就以“北京官话”为通用语言在官民之间进行交流。“恰好满清旗民在这里开田建庄,官话交流频密,自然成为官话使用的开阔地。”


提及这次滦平县普通话推广基地被推选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刘同学认为,滦平作为普通话之乡,深具语言文字工作的特色优势,可以示范引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如同去了滦平,总忘不了它无处不在‘播音腔’!”


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示(与中传同入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7)

作者:杨竣博 ©️播音中国版权所有(图片视频除外)转载请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