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大清皇位由皇四子胤禛承继,是为雍正皇帝。鉴于皇四子胤禛在“九子夺嫡”事件中的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和其继位当晚对武装力量的频繁调动、严阵以待,使得其余夺嫡政敌乃至后世学者对其“继位合法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于是,雍正皇帝自登基之初便被重重质疑声音包围,负面舆论一度影响着雍正皇权的稳固性。为了消除负面舆论、稳固统治根基,更为了奠定改革弊政的良好环境,雍正皇帝很快开展了对昔日夺嫡政敌的疯狂清算。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甚至连“一母同胞”皇十四子胤禵也遭到了雍正皇帝不同程度的打击,以致时人乃至后世认定了其“弑兄、屠弟”的冷血罪名。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1)

可面对时人的指责,雍正皇帝于雍正七年亲自编纂《大义觉迷录》予以驳斥:

朕之素志,本欲化导诸顽,同归于善,俾朝廷之上,共守君臣之义,而宫廷之内,得朕兄弟之情,则朕全无缺陷,岂非至愿。无如伊等恶贯满盈,获罪于上天、皇考,以致自速冥诛,不能遂朕之初念。此朕之大不幸,天下臣庶,当共谅朕为国为民之苦心,今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朕不辩亦不受也。

也就是说,不是雍正皇帝不给皇八子胤禩等人机会,而是他们于康熙朝就恶贯满盈,于雍正朝更是“扰乱国政,颠倒纪纲,甚至在大庭广众之前诅朕躬,及于宗社”。即使如此,雍正皇帝依然对他们“俱行宽宥,时时教训,望其改悔前愆”;奈何他们“恚恨益深,以毒忍之心肆其桀骜之行”,雍正皇帝这才于万般无奈之下将他们“削爵、禁锢以保全”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2)

就此来看,时人乃至后世对其“残害手足、弑兄屠弟”的残暴形象认定,根本就是诬陷。似乎也只有这样,才符合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的明君形象。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皇九子胤禟,于雍正四年五月十五日被圈禁于直隶总督衙门,三个半月以后,因“患腹泻之疾”病逝于禁所;

皇八子胤禩,于雍正四年二月初七囚禁于宗人府,七个月以后,因“染患呕症,不进饮食”病逝于禁所。去世时间和皇九子胤禟相差无几。

病故过程如此迅速,时间如此巧合,而且连病症都如此具有代表性,胤禩和胤禟真的仅是病逝?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3)

皇九子胤禟从发病到病逝过程中,雍正皇帝的真实反应

根据《清实录·世宗实录》的记载,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患病后,雍正皇帝虽然下达过“拣选名医调治”的命令,但在两人病逝后,雍正皇帝却给出了“前后矛盾、自欺欺人”的态度:

恶实满盈。获罪天祖。已伏冥诛。可见善恶之报。捷如影响。似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虽未受国法。亦不能逃天谴也。

如此态度,分明是恨皇九子胤禟不死,那么他派遣名医为胤禟诊治的做法很明显就是为了掩饰什么。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4)

皇九子胤禟病逝后,雍正皇帝的反常表现

更明显的漏洞在于皇九子胤禟病逝以后,雍正皇帝立即召集朝臣发布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谕旨,其中有一句为“今塞思黑已伏冥诛,昨闻奏报,朕心恻然。今欲将阿其那从宽曲宥”

也就是说,皇九子胤禟的病逝让雍正皇帝非常伤心,也让其颇有愧悔之意,由此想到了同样被圈禁于宗人府的皇八子胤禩,打算将其宽恕释放并就此征询诸王公大臣的意见。雍正皇帝的真实意图和诸王公大臣的具体回应,我们不得而知;但没过几天,可能会得到雍正皇帝“从宽曲宥”的皇八子胤禩却突然“染患呕症”,短短10天之内便“病势加增,不进饮食”,以致病故。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5)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雍正皇帝之所以在此关键时刻下发如此谕旨,主要有三个目的:

1、将隐藏的“八爷党”势力吸引出来,一网打尽;

2、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为即将对皇八子胤禩的毒杀提供有效掩盖;

3、皇九子胤禟病逝后,雍正皇帝“毒杀皇室兄弟”的负面舆论喧嚣尘上,谕旨发布能够有效遏制负面舆论的盛行。

可随着一部清朝日记的现世,人们才发现雍正皇帝发布此道谕旨的真正目的,才真正发现雍正皇帝的另一面。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6)

《甲初日记》对皇九子胤禟被圈境遇的记载

《甲初日记》,乃系清代理学家胡具庆所著,日记虽然是对雍正朝“满丕案”的详细记载,但因为此案直接关系到雍正皇帝对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的政治清算,所以也夹杂了对两人被圈禁期间的境况描述。

根据《甲初日记》的记载,皇九子胤禟被雍正皇帝下令从西北押解回京的途中,并非“无改悔戒谨之意,谈笑如常”,而是“身缚三条铁锁,坐卧难行”,押解胤禟的官兵们知道这位前朝皇子已经失势,“并无半点宽待,肆意折辱,全无半点皇室尊严”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7)

根据雍正皇帝的命令,时任直隶总督李绂将衙门附近三间小房,四面砌墙,“置允禟入内,封闭前门,设转桶传进饮食,外派官兵看守”。此三件小房,高度低于胤禟身高,身带枷锁的胤禟连直腰站立都办不到,只能整日佝偻着身躯,艰难度日。时值酷暑,闷热难忍,如此憋屈的环境之下,带着铁锁、手梏的允禟几度晕死过去。而且,房间内不置一物,胤禟只能于闷热、黑暗、孤寂中度过。

对于此点描述,我们在雍正皇帝发给直隶总督李绂的谕旨中,也能找到相关证明。雍正皇帝要求李绂,“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如此关押环境,皇九子胤禟根本就不要雍正皇帝费心思毒杀,他身染“腹泻之疾,以致身亡”乃系酷暑环境、下贱饮食之后的必然结果。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8)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皇九子胤禟病逝的前几天,雍正皇帝才刚刚下达了谕旨,要求各地牢狱要“不时洒扫洁净;遇有疾病,必加以调治,务令痊可”;彻底杜绝“严寒酷暑,侵骨刻肌,以致瘟疫传染”。对待牢犯,雍正皇帝尚且有着仁爱之心,可对待自己的皇室兄弟,他竟如此冷血、狠毒。时人乃至后世对其“残害手足、弑兄屠弟”的残暴形象认定,还有错吗?

就此来看,皇九子胤禟病逝以后,雍正皇帝之所以下发试图“从宽曲宥”皇八子胤禩的谕旨,惺惺作态,也只是为了掩盖自己“虽非毒杀,却更狠毒”的事实真相。那一句“朕心恻然”,如今看来竟也能让人不寒而栗,雍正之残暴,可见一斑。

雍正皇帝做的几件大事(雍正皇帝的另一面)(9)

正如《满清外史》对雍正皇帝“残害手足”罪行的记载:

胤祯既黜其封,削其籍,又改其名,一曰阿其那,一曰塞思黑。此二名,满洲语谓之猪、狗。而加诸其弟,不少顾忌,胤祯伤残骨肉之情形,闻者发指。

雍正皇帝“定清朝财政之基础、创大清鼎盛之开端”的历史功绩,自然不必多言;但其对皇室兄弟“闻者发指”的冷血清算,却再也无法摆脱残暴之君的形象。堂堂一代有为君主,能容天下大事,却容不下自家兄弟;就算是皇权当先、统治根基为要,如此残暴冷血,实非仁君所行。

​参考文献:《甲初日记》、《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大义觉迷录》、《满清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