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智慧:带你走出识人用人的误区;只有正确认识人,才能合理地使用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带有偏见的去识人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更要有公正眼光,也就是要谨防偏见。二战前夕,法国仍然信守消极防御战略,苦心经营“马其诺防线”。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1)

戴高乐长期作为法国元帅贝当的幕僚,先后出版了《剑刃》、《建立职业军》等书,认为未来的战争必将是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

当时的国防部长莫兰将军却公开反对,贝当一向器重戴高乐,但也把他的理论当成“玩笑”。售价只有15法郎的《建立职业军》在法国仅售出750本。而纳粹将军古德里安把戴高乐的思想与自己的主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装甲师编制和坦克战术。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2)

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突击阿登山区,10天后抵达英吉利海峡,把法国一分为二。一个月后,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被迫投降。

后来,有人说,德国人赢得战争只花了15个法郎。一个英才,不为上司重用,却被敌人认真研究学习,实在令人感慨。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3)

知人善用,各就其位,才能知人善任

能够知人善用,“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天下就不会有人被遗弃和埋没了,就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

清代一位诗人说:“骏马能历险,犁田莫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每个人都有可用之才,只要用得适当,就可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4)

刘邦的用人原则之一,就是用人唯贤。他既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也深知每人的弱点。刘邦晚年和诸将臣的“白马之盟”,显然是看出吕后有篡权的野心。结果刘邦死后,吕氏要篡朝,陈平、周勃,一举诛诸吕,扶刘邦儿子汉文帝刘恒继续刘邦所创大汉基业。

另外在封其侄刘濞时,刘邦却看出了刘濞的“反骨”,谆谆告诫。事实证明,后来真在东方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和刘邦用人完全相反的是项羽,他任人唯亲,“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致使部下的能人如陈平、韩信、彭越、叔孙通等,皆陆续转到刘邦这边来了。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5)

人尽其职,合理的根据个人能力安排事项

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就要做到人尽其职。比如曹操手下的崔琰和毛玠,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人才都是德才兼备。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他们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屯田制得到了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6)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关键在于知人善用。对于前来投靠的人,曾国藩认为可用的,先发给少量的薪资,把他们安顿在幕府,然后一一观察,再根据具体情况,保以官职,委以重任。

曾国藩四条识人术教你看人不走眼(曾国藩只有正确识人)(7)

李嘉诚在谈到用人心得时,曾生动地说:“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就如在战场,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每一种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纯熟,但最重要的是首领亦十分清楚每种武器及每支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 对于人才,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而适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