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脱贫攻坚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

罗定市榃滨镇位于罗定市西北部,全镇总面积154.1平方公里,在18.1万亩山地中,肉桂占14.2万亩,耕地占1.9万亩,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13460户,总人口5.3万人;本次新时期精准扶贫,镇内共有永坑村和思甲村2个相对贫困村,另外11个村均为分散村。截至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936户2298人,924户2257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8.21%。

罗定市脱贫攻坚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

“一大特色产业”为动力

富民兴村又强镇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榃滨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云浮市委和罗定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强化党委“主心骨”作用,以“党建 ”为统筹,紧扣“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特色产业强镇”的思路,全镇推进肉桂产业扶贫,积极探索符合本镇实际的脱贫攻坚路径。

“党建 产业”擦亮肉桂品牌。党委积极引领,党员带头复垦种植肉桂,打造肉桂景观林带,融入肉桂精品旅游路线,让肉桂产业“接二连三”,提升罗定肉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中国肉桂之乡”品牌,带动桂皮价格由原先的570元/百斤提高到900多元/百斤,增加桂农收入。

“党建 企业 农户”拓宽增收路径。以“党支部 企业 农户”的形式引导桂枝切片企业在2个村里开设扶贫车间,增设劳动岗位招纳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积极与帮扶单位沟通,向贫困户发放桂苗,增加农户收入。2019年全镇肉桂相关产业产值达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00多元,98.21%贫困人口出列,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罗定市脱贫攻坚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3)

“两项机制”作基础

坚决打赢扶贫战

榃滨镇党委成立以镇委书记为组长的新时期相对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把脱贫攻坚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以“两项机制”作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最后一战。

构建“党委 党支部 党小组”层级联动机制。镇委书记作为镇委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落实遍访贫困户制度,带头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党支部谋划落实,党员干部成立党小组,以“联村包片包户”模式“一对N”联系帮扶11个分散贫困村,直接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构建“党员中心户 党员 群众”结对帮扶机制。选取村内党性强,劳动能力和技术水平高,有一定致富技能的党员作为党员中心户,带头学习推广肉桂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创建肉桂种植示范片区,带动普通党员,引导指导群众,为周边群众提供支持,激发群众发展肉桂产业的积极性。

罗定市脱贫攻坚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4)

“三条战线”齐发力

脱贫成效有保障

榃滨镇党委聚焦“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正面能效,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党员先锋队、乡贤理事会三条战线作用,紧追真脱贫不返贫目标,确保如期高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一书记冲锋在前。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党委通过驻村第一书记这个支点,撬动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把握民意,集思广益,找准着力点,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发放桂苗、鸡苗等扶贫措施,投资入股分布式光伏项目,帮助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为日后贫困村脱贫后的运转打牢基础。

党员先锋队立标杆。镇党委引导,由党员先锋队带头,呼吁党员、村民群众从“支持者”转变为“实干者”,带领在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拆旧复垦行动,同心戮力为建设美丽榃滨添砖加瓦。

乡贤理事会谋合力。发挥“两新”组织支部引领作用,联合乡贤群策群力,成立乡贤理事会,积极招商引资,鼓励乡贤回乡设厂,发展肉桂产业工业园,拉长肉桂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肉桂产业发展。全镇27家肉桂专业合作社、15家肉桂企业带动了1万多肉桂种植户、4万多农户实现经济增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铺设合力网。

为高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榃滨镇党委坚持以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根据上级工作指引,研究制定《榃滨镇脱贫攻坚挂牌作战挂钩联系工作方案》,对目前还未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挂牌作战,聚焦实际情况为其定制脱贫方案,继续发挥“两个作用”能效,在党建引领下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确保全镇人民100%脱贫奔康。

罗定市脱贫攻坚的故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

来源 | 罗定党建

责编 | 晓扬

值班主任 | 覃俊杰

投稿/报料 | 1574123649@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