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作市教育局 睢善伟

河南省睢县姓氏排名(睢县姓氏中华睢氏起源)(1)

睢字

睢氏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的一支,起源睢县,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睢氏是稀有小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021%,近年来的人口统计姓氏排名未进前500名,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内蒙古、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山西、湖南、广西,以及台湾台北、新北等地。

一、关于睢氏的起源

中华姓氏文化萌生于原始社会,根植于文明初期的氏族繁衍,发展于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度,确定于大一统的秦汉时期,演变于民族大融合之中,终于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

相传,伏羲氏作为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伏羲氏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认识不到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发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从姓氏诞生之日起,经过数千年的分衍演变,至今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姓氏已有2.2万多种,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姓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上古时代,姓和氏并不一回事,氏由姓派生而出。汉代开始,姓氏才合而为一。姓氏来源主要有七种情况:一是以国名为氏。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史籍《潜夫论》中记载:“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名历之去就,省群后之德业,而赐姓命氏。”这说明,姓氏是君王依据自然天象,而对王公子弟赋予的特殊称号,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德。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二是以封地为氏。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三是以官名为氏。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四是以职业为氏。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五是以居住地为氏。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六是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七是以贵族的字为氏。

以城邑封地为氏来自封国。西周初期,周天子除自己占用一部分土地外,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统治新占领的地方。诸侯一般将封地的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

《通志·氏族略》(《魏邑》)中说:“睢氏:息为切。赵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命氏。” 山东郓城林集睢希昭墓碑为清代光绪(公元1897)年间所立,有碑文“謹按公姓睢氏,乃晉之趙大夫食采於睢,因以為氏。”

《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编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共分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专门考辨、论述姓氏的来源,共收录姓氏2255个。该书参阅唐代的《元和姓纂》,将姓氏以其起源分为32类,旁征博引,考释甚详。

《元和姓篡》没有收录睢姓,仅收录了眭姓,该书记载“眭:赵大夫食采眭邑因以为氏。按:眭弘见汉书 眭固 见魏志 眭夸 见北文”。

《元和姓纂》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主要根据《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等书。到明代整理《四库全书》时,仅存《世本》、《风俗通》,其它资料已经失传。

历史上对《元和姓篡》非议较多。《十八卷(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说,“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因而南宋郑樵在《元和姓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而成《通志·氏族略》,并为后世推崇,成为中华姓氏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

睢和眭是相为异体字。异体字,即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睢,《集韻》:或作眭。

2012年12月5日,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鲁惟一(Michael Loewe)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作题为“汉元帝时代”的报告,提到眭弘时,写作睢弘。鲁惟一教授1963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剑桥大学执教,直到1990年退休。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Clare Hall college)副院长,李约瑟研究所副所长,欧洲中国研究协会主席,现为剑桥大学荣休教授。著名汉学家的鲁惟一教授显然是认为眭就是睢字。

河北邢台柏乡县营儿村出土宋金时代的石碑,记载历史上此处曾叫眭村,1920年左右的手抄本记的是“睢村”,或“睢家古庄”。当地人都认可睢和眭姓是一家。

河北邢台市柏乡县眭氏据传是从山西省昔阳县冶头镇迁入,而昔阳县眭与睢发音相同,都念“虽”。江苏丹阳眭氏始祖眭昭符是邢台富村人,现在此村仍有不少眭姓人。丹阳的眭氏,当地发音为xu(徐)。而在河南省武陟县有南睢村、北睢村,南睢村仍有不少睢姓,当地人也念南xu(徐)村,北xu(徐)村,与丹阳眭姓相同。

《通志氏族略》修撰时,是南宋时期,林宝所参考的古书资料如《世本》、《族姓记》等应该还存在。同时,郑也对一些字进行规范,睢氏得以回归。正是这个原因,修订后的《氏族略》在姓氏研究上才奠定了历史地位,也为后世尊崇。《氏族略》只有睢姓,则没有提眭姓,宋版《百家姓》也未录眭姓。现在的《中国姓氏起源》等姓氏研究资料也都采用睢氏起源睢县这一说法。

二、睢氏最早历史名人睢休相

赵大夫食采睢邑而有睢姓,赵姓源出嬴姓,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颛顼,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历史上睢氏出过不少名人。春秋时,有齐庄公辅臣睢休相, 汉代睢弘,宋代擅长鱼水画画家睢世雄,元代著名元曲作家睢景臣,明代弘文馆学士睢稼(明义),明代定州知州睢浩等。

《晏子春秋》记载的睢休相是第一个见诸史料的睢氏名人,他与晏子同时辅佐齐庄后公。《晏子春秋》(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庄公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也,皆操长兵而立于闾。公召睢休相而问曰:「寡人阖门而图莒,国人以为有乱,皆摽长兵而立于衢闾,柰何?」休相对曰:「诚无乱而国以为有,则仁人不存。请令于国,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诺。」以令于国:「孰谓国有乱者,晏子在焉。」然后皆散兵而归。”庄公准备攻打莒国关闭城门,百姓误以为有了内乱。睢休相建议齐庄公发布公告说,没有什么内乱,晏子还在城内呢。百姓对晏子极为信任,人心很快就稳定了。齐庄后公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53年到公元前548年。当时,齐国国都在现在的临淄,相距睢县不远。从这个时间看,睢氏至少在公元前548年前就已经有了。

三、睢县古城承匡

睢县西南匡城是本地最古老的村落,应是古睢邑所在之地。匡城又名承筐城,名字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此地古为林果产地,摘果承之以筐,故名承筐。二是因周匡王曾在此呆过,故名。在匡城村西北隅,有一高约八米,周长约110米,用夯土堆起的小山,曰冢子,相传为周匡王的墓葬。

这两种说法都有让人商榷之处。这里的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象挺着上身长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承,奉也。受也。——《说文》”一般的摘果子的劳动无须这么恭敬。 周匡王(?-前607年),华夏族,姬姓,名班。东周第八位君王,前612年-前607年在位,在位共6年。死后的庙号为匡王。可见匡王可能是因居住匡城而得庙号,匡城早于周匡王。

那么承筐之名何来?古时,为避免睢水洪水侵扰,人们在睢县地势最高的地方建了一个形状方方正正象筐子的城,因为地势高,象托起的筐子,所以叫承筐,应该也叫睢邑、睢城。

承筐名字来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传说中玄鸟生卵之筐。齐昭王之庙,沈休文(约)所制庙碑,其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开金运,祚始玉筐。”按《史记》记载,帝誉妃叫简狄,得燕覆玉筐之中,顷刻生卵,吞之生契。契是殷汤之祖,以金德王,所以是开金运祚始玉筐。 商丘一带是商祖主要的活动地带,睢县匡城距商丘很近,匡城有可能就是商祖的降生之地。

筐,不仅是盛物的工具,古时还是星名。《前汉·天文志》斗魁戴筐六星,是文昌宫。《天官书》说,在斗魁(北斗星)之上有六颗星,形状如筐,名为文昌宫。六颗星的名称一是上将,二是次将,三为贵相,四为司命,五是司中,六是司禄。在斗魁四颗星中间,有星名贵人之牢。魁下有六颗星,每二颗相邻成对,共三对,称为三能(tai,台)。三能星颜色明暗相同,象征君臣和合;不同,表示君臣乖戾。北斗旁的辅星明而近,则辅佐的大臣受信任而且权重;离北斗远而小,则不受信任,权轻而弱。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毛诗正义》认为《诗·小雅·鹿鸣》尽写周王与群臣嘉宾欢宴场面。周王设宴"(天子)行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佩荷恩簿,皆得尽其忠诚之心以事上焉。上隆下报,君臣尽诚,所以为政之美也"。因此,“承筐是将”是写臣子们和顺的样子。民间所说的文昌星也是筐星中的一颗。那么筐城显然是王侯将相所在之处。睢县有凤凰三点头,出状元三百的传说也是暗合这个意思。

睢邑因临睢水而得名,古睢水处于黄河下游黄淮平原,接近商丘。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开始,黄河作为一条泥沙含量巨大的母亲河,常年水患不断,多次侵占海河与淮河之间的漳水、济水、睢水等河道,改变中下流的生态面貌。商朝时期著名的盘庚迁都,据史学家推测也是因为黄河引发睢水水患,造成经济政治危机,而不得已的举动。古睢城遗址是睢县的匡城终因周围长年河水泥沙淤积抬高而成洼地。清《读史方舆纪要》:“秦为承匡县,以后承匡之地卑湿,徙县于襄陵,城遂废。亦曰‘匡城’”。

四、关于睢水起源

河南省睢县姓氏排名(睢县姓氏中华睢氏起源)(2)

睢水流域图

《水经注》“睢水出梁郡鄢县,睢水出陈留县西蒗渠,东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受陈留浚仪狼汤水也,《经》言出鄢,非矣。”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开始兴建。修成后,经过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期又称狼汤渠。

《左传‧僖公十九年》记宋襄公一事“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 齐桓公死后,中原出现「诸侯无伯,各相征伐」的现象。宋襄公为图霸业,在曹南之会后,不但拘捕滕宣公,并派邾文公杀掉鄫子以祭神。僖公生于公元前659年,死于前627年。鸿沟是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才开始兴建,所以浪荡渠不可能是睢水源头,《经》里提到源于鄢陵伏牛山脉的可能性大。

关于楚国的睢水,《山海经》:睢水出自荆山,《中山经》有描述:”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左传》定公(前509—495年)四年“己卯,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涉睢。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

意思是:十一月二十八日,楚王带了他妹妹季芈畀我逃出郢都,徒步渡过睢水。针尹固和楚王同船,楚昭王让针尹固迫使尾巴上点火的大象冲入吴军中。

《左传・哀公六年(前489)》 “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崇。’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 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意思为:当初,楚昭王(约公元前523年-前489年)有病,占卜的人说:“黄河之神在作怪。”楚昭王不去祭祀。大夫们请求在郊外祭祀。楚昭王说:“三代时规定的祭祀制度,祭祀不超越本国的山川。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的大川。祸福的来到,不会超过这些地方。我即使没有德行,也不会得罪黄河之神。”于是就不去祭祀。

这里记载是楚睢水。韶关博物馆罗金艳女士在“《禹贡》《山海经》所记湖北古地理”一文中认为睢水是汉水、长江支流,是古代长江一带的水貌情形,是虚指。(黄岗职业技术学报2009年6月第11卷第2期)

五、“天睢”星象与睢水

“睢”字本意是目光锐利,仰视的样子(《说文》)。汇总《汉语字典》《汉典》《康熙字典》等注解,睢字有三个读音,三个异体字,八个意思。

[1][suī]

1.作为名词

(1)水名。在河南,流入汩水,早已湮塞,仅有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

(2)古州县名。今河南省睢县。

(3)蒲笋的别名。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三:“蒲笋,《本草》名其苗爲香蒲,即甘蒲也。一名睢。”

(4) 放任自得貌。如恣睢

(5)姓。

[2]形容词[huī]

1. 张目仰视的样子:~盱。

2. 欢乐的样子:扬袂~舞。

[3][wei]

《字汇补》曰唯切,音伟。星名。《史记·天官书》岁星与翼轸,晨出曰天睢。

此外,睢,《康熙字典》:或作濉。《集韻》或作眭。《汉典》还提到睢字的两个异体字:眭 。另一个打不出来,是“亠隹父”三个部首上下结构组成。

汉《天官书》中有“以九月与岁星与翼轸,晨出曰天睢。白色大明。其失次,有见东壁。岁次,见水。女丧。”意思是,九月份,岁星与翼、轸二宿一起,早晨时出现于东方,名为天睢.星光呈白色,大而明亮。 若运行失次,出现时应能见到东壁宿。这样的年岁便有水灾或有女主(主宰朝政、威盖君主的“女强人”)的丧事。

睢字本义是隼的眼睛,明亮切有凶猛之意。故“天睢”之象,星光大而明亮。睢水历来水患频繁,在古人看来,如果天睢运行失序就意味着有水灾,水又在五行里属阴,所以也可能有主宰朝政、威盖君主的“女强人”灾难临头之兆。

另外一个异体字猛禽被困,飞不出去 。下面是爻,应该是卦里的下爻。从《天官书》来看,天睢作为一种天象,睢字可能就是占卜时创造。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三:“蒲笋,《本草》名其苗爲香蒲,即甘蒲也。一名睢。” 蒲笋又名蒲菜、深蒲、蒲芽、蒲白,多生于沼泽河湖及浅水。说明蒲笋曾最早生长在睢水一带。

六、中国与睢字有关的地名

河南省睢县姓氏排名(睢县姓氏中华睢氏起源)(3)

中华《睢氏族谱》在睢县发行仪式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有睢字的地名:

四川遂宁 蓬溪县鸣凤镇睢家湾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睢家坝村

陕西省西安临潼睢家堡 睢家沟 睢石村 睢家咀(东岳乡)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河南省商丘宁陵县睢庄

河南省安阳滑县城关镇睢庄村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睢杨村、睢庄村

河南省焦作武陟县南睢村、北睢村

河南省开封尉氏小陈留睢老庄村

河南省周口扶沟县睢老庄村

河北省唐山滦县睢新庄村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睢常峪村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睢口仑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西关睢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睢家屯

江苏省徐州睢宁县睢城镇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睢庄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睢家厦

这里有意思的是睢县有凤凰岭,而四川遂宁蓬溪县睢家湾村就在鸣凤镇,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睢家坝村附近有白凤村、凤凰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睢口仑附近有金凤山村。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古人历来将凤凰视为一鸟,于是凤亦由风神转换为火神。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传说中火神。

这三个地方都留下了睢氏的后人,都有共同的凤凰情结,四川遂宁现在也有不少睢姓。他们也有可能在很久以前,就是从睢县走出去的睢姓人家。

作为古老姓氏的睢姓,虽然人数极少,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出现接受赐姓改姓等情况,因而保留了华夏民族基因的正统,这是睢氏一族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