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古老文明国家,宗教信仰流派众多,学术也神圣高深,作为普通人根本弄不太清楚。比如寺、庙、祠等建筑物,在大家的心目中,大多数人会认为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至于究竟有何区别,有什么不同之处,就不大明白了。而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说,且很容易混淆的问题,其实还真的是挺有讲究的。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1)

在我国比较传统的说法中,“寺庙”二字经常是连在一起使用的,而在民间,千百年来,人们往往也不太会去分得那么明白,基本上都会说成“庙”。大家习惯于把初一、十五等时间,到附近的寺院或者庙堂去烧香拜佛,而统统说成是到庙里上香。其实,寺和庙以及祠等,区别还是很大的,而且还真的不是一回事,严格来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只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不太会较真,去分得那么清楚罢了。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2)

让我们先来看看“庙”。庙的起源很早,原本是用来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到了汉代以后,供祀祖先的庙,逐渐和较原始的土地、山神等庙混在了一起。而随着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后,人们把佛教寺院也称之为庙了。而佛教寺院一般应称为寺的,但也还是有人称之为庙。我国各地的庙非常众多,比如孔庙、城隍庙、土地庙、关帝庙等等。这些庙里供奉的大多都是特定的先圣贤人、神灵祖先等等。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3)

换句话说,不管是三皇五帝,还是城隍爷、孔圣人,以及赵公明、关羽等等,要么是神灵,要么是过往圣贤,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后世高山仰止,感恩缅怀,修庙祭祀,享受四时香火,铭记他们的无量功德。比如山西孝义市的“三皇庙”中的“三皇殿”内所供祀的,就是天皇太昊伏羲、地皇炎帝神农氏、人皇黄帝轩辕氏。而北京城里著名的太庙,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等等。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4)

再让我们来看看“寺”。《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意思就是古代官署的名称,过去朝廷官员办公的地方。秦朝时官员任职上班的场所,通称为寺。封建社会里,寺是皇帝以下的最高办公机构的称呼。例如非常有名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等等。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5)

唐朝以后,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寺”这一朝廷机构的名称,也逐步被其他的名称所取代。而成为了祠堂或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场所,职能和名称也就随之起了变化。比如唐朝时,为弘扬佛法,在河南洛阳专门修建了白马寺,专供中外宗教人士传教弘法,因此寺院作为宗教场所逐渐形成。在西安,还有诸如大慈恩寺、大兴善寺、华严寺、广仁寺、清真寺等寺院。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6)

由此可见,不管是佛教的“寺”或“庵”、伊斯兰教的“寺”,还是道教的“宫”、“观”,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的“堂”,都是宗教活动场所。而现代社会中的寺院,也都是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神职人员修道修行,传经颂道的地方。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7)

最后让我们看看“祠”。祠是专门为纪念伟人、名人、以及祖先而修建的供舍,实际上和现在的纪念堂差不多。在这一点上和许多的家庙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自己祖先,以及举行各种重大活动或仪式的处所叫做“祠堂”,如武侯祠、郑家祠堂等等。祠最早出现于汉代,称为“墓祠”。后来随着历朝历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祠堂”、“宗祠”、“家庙”等等。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8)

祠堂或宗祠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的象征意义。以儒家理学观念增进宗族的凝聚力,弘扬家族发达民族兴旺的理念。千百年来,祭祖活动沿习成俗,成为族人行为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重大事件、仪式、活动等时,大家就会给神龛牌位上供,焚香礼拜,虔诚祈祷,期盼幸福安康。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9)

综上所述,虽然庙、寺、祠以及其他处所,有所区别,但是都是某种宗教活动的地方。都是要求各教派按照各自的教义,坚持爱国原则,传教宏法,利国利民,度人度己,传播真善美,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为此,大家即使分不太清楚这些场所的具体内容,也一定要本着一心向善,祈求福祉的原则,千万不能利用这些场所搞任何信迷等非法活动。大家以为如何呢?

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都是烧香拜佛的地方)(10)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