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何许人也?历史上他是《道德经》的作者,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神话故事中他又是鸿钧老祖的大徒弟,“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法力无边。他究竟是什么人?他是姓老还是姓李?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1)

老子画像

老子为何称为“老子”?

第一种说法:老子姓老,名聃,“子”在古代是对有道德、有学识者的尊称,故称“老子”。

第二种说法:老子是尊称,老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第一家,而且是诸子百家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司马迁说他活到“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孔子就曾问道于老子,老子年纪又长,学问又大,故尊称为老子。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2)

孔子问道于老子

第三种说法:《史记正义》中记载:老子之母怀孕81年,逍遥李树下面,割开左腋而生。老子一生下就是白眉毛、白胡子,天生一副老人模样。所以被成为老子。

老子究竟是何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今河南鹿邑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老子幼年一边放牛一边读书,通过自学成才,当了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这个官职因为太小,上朝时没有资格坐下,只好靠着柱子作记录,所以老子又称“柱下史”。后来见朝政日衰,遂回故里陈国居住。不久接到秦国要其讲学的邀请,老子骑牛西去,宣传他的主张。再后来不知所终,也有的说老子死后葬于大陵山(今陕西周至),此地现有老子陵。

老子一生致力于创建道家学说,在西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留住,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只好留下著书上下篇,这就是五千言《道德经》。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3)

老子出关

老子姓名之争

老子有学问不假,但是他的官职低微,同时,他的学问缺乏必要的包装和鼓吹,其知名度也很低微。老子做了隐者之后,其姓名变得扑朔迷离。司马迁写《史记》时,更是提出了老子姓名的三种说法。由此引起的争论,到现在还未结束。

第一种说法:李耳

关于老子姓李,《史记索隐》是这样说的,“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也就是说,生下来就82岁的白头老翁指着李树说,这就是我的姓。这仅仅是荒诞传说,自然不足凭信。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4)

老子

但《史记》又云:“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原来老子是承其母姓,因而姓李。据说老子的耳朵生得很特别“大而无廓”,只有耳垂,没有耳廓,因而老子名耳,字聃(说文解字:聃,耳曼也),所以老子是以形貌为名。这就是老子叫李耳的由来。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5)

老子雕像

从《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先秦典籍记载来看,战国时代皆认为老子就是老聃,根本无李耳之说,但是自从司马迁提出李耳之说,老子的姓名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唐代尊崇道教,皇室姓李,因而攀附李耳为其先祖,形成了更大影响。自此以后,老子即是李耳的说法成为主流。

第二种说法:老莱子

同样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又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这里显然只是怀疑,并未肯定老子就是老莱子。《列仙传》说:老莱子,楚国人。当时正逢乱世,避世乱于蒙山之阳,过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农家生活。后来楚王听说他在蒙山,亲自到老莱子家门迎接,至于江南而止。从这一记载来看,这个老莱子与老子的生平事迹不符,好像根本是两个人。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6)

老子骑牛图

但清代文学家孙星衍在《问·学堂·文子序》中赞同司马迁的这一怀疑,认为老子就是老莱子。不过二人都缺乏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

第三种说法:太史儋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于老子的姓名还提出了第三种说法:“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据此,罗根泽写了《老子及老子书的问题》,认为老子即太史儋。他提出的理由是:《史记》说太史儋即老子,这并非虚造;古代“儋”、“聃”相通,两者没有根本区别:李聃(李耳)为周室柱下史,太史儋也是周朝的史官;老子西出函谷关讲学,太史儋见过秦献公,也要通过函谷关才行。

司马迁提出的老子姓名三说,究竟孰是孰非,他自己也无倾向性意见。到底哪种说法更有道理,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

老子的由来老子为什么叫老子(老子为何称为老子)(7)

老子

老子姓老更能站得住脚

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认为,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只能依一般古书的称谓老聃或老李。陈独秀、马叙伦、郭沫若等人也有近似说法。

著名学者高亨先生的观点比较系统,也较有代表性。他在《老子正诂·前记》等文中认为老子姓老,证据有三:

第一,先秦典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子、墨子等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第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项子老童之后。”春秋240年间并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战国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较晚。

第三,“古人姓氏多本字,借同音字为之”,“老”变为“李”是通过假借字形成的。

总体来看,学者们的意见多数倾向于老子姓老而不姓李,司马迁《史记》中倾向于老子名为李耳,字聃。对于老子疑是老莱子的说法他在《仲尼弟子列传》中作了否定。司马迁之后,刘向《列仙传》、《汉书·艺文志》及边韶《老子铭》等都认定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号聃,这显然与《史记》的引导有关。老子不一定姓李,李耳可能另有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