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进入到投资类资产,这一部分理解的科目理解有点难,主要是该科目和利润表的关系密切,如果这部分没理解的话,就会导致利润表的阅读会变得迷惑。

公司在完成生产和销售之后,手头有钱了,这时候就会想着把这些钱投出去产生收益。作为投资者就要对公司的投资进行分析,看看该笔投资是否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影响,就比如A公司持有B公司大量的股票,到年底的时候发现今年B公司股价翻了5倍,那么A公司的利润会增加多少呢?这时候就需要对A公司的这笔投资进行区分,看这比投资是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还是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B公司的股价涨跌对于A公司的利润没有影响,但是如果A公司想要提高业绩的话,在年底前把B公司的股票全部卖掉了,那么才会导致A公司的利润表出现大幅增加的情况。

通常来说,上市公司的投资对象大致可以包括房产,债券,信托,理财,股权,基金,衍生工具等,所涉及到科目有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初始入账价值(财务基础12投资性房地产)(1)

投资性房地产

该科目记录的是公司自建或购买的房产,以及附着的土地,如果是企业自己使用的话,就是算作固定资产,如果是房地产企业,因为其本身就是造房卖房的,所以这些算作是存货,除此之外的用途,比如收租,获取房地产升值的差价,这就需要计入到投资性房地产这个科目。

投资性房地产在购入之初是以成本价入账,但是后续计算该房地产的价值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成本模式计价,另一种就是以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如果选择成本模式计价,那么需要按期计提折旧,做减值测试,这些会影响当期利润,而期间收到的租金需要计入利润表的其它业务收入。这种计价方式是一种严谨的处理方式,但是房子每年在财务报表上掉价,但是在实际中房子确是出现了几倍的上涨,所以,投资性房地产这个科目还隐藏这企业的一笔巨额财富。

如果对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价时是不需要进行折旧和摊销的,会将期间的涨跌计入到利润表中,影响当期利润,在和同行比较时就要注意区分这两种计价模式。

这两种计价模式随着企业的持有目的的改变,会对财务科目发生相应的转换,如果是企业自用,房地产公司存货,以成本模式计价,这三者都是使用历史成本计价,如果转换的话,平移就可,不会涉及到利润表和净资产的变动。

如果是以成本模式计价转换成以公允价值计价,那么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价值,新旧之间的差价则进入到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不允许转成成本计价,但是可以转成固定资产(自己使用)或者存货(房地产企业才可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账面价值,期初到转换日之间的差值计入到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