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全面屏手势的流行,在我看来极端追求屏占比而忽视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得不偿失。
比如上划悬停多任务,相比点按操作,不易被察觉,学习成本也更高。
当然,这里不是吐槽这样的交互逻辑,只是上划悬停做到跟手的并不多
像 MIUI 这样聪明的,用上了侧边返回,有时也会跟某些应用的侧滑抽屉冲突。
而在手机愈发长、大、重的今天,手指够不到或是操作时重心不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所以,像点按那样没有学习成本,又能避免全面屏手势弊端的交互,该是什么样?
是这样:
图中的手机只朝三个方向轻微甩动,就实现了下拉通知栏、返回和多任务操作。
是不是有点意思?
实现这个骚操作的应用叫【微动手势】。
微动手势通过手机内置的传感器【三轴陀螺仪】识别手势动作,这样就解决了某些全面屏手势操作不便的问题。
使用 Devcheck 测试
只要打开下方的辅助权限开关,神奇黑魔法立刻呈现
其交互逻辑是:
将屏幕短边作为 X 轴,手机绕 X 轴运动即下拉通知栏,通俗讲就是手机点头/仰头。
屏幕长边作为 Y 轴,绕 Y 轴运动即返回,类比开关门动作。
多任务则是想象一个垂直于手机的 Z 轴,让手机绕其旋转。
炫酷吧?骚吧?好吧,知道大家在担心动作幅度和灵敏度
其实没那么严重,示例图为了展示效果,动作看起来比较夸张。
实际使用只需轻微的抖动,对,不是甩动,是抖动,不用力,也不会脱手,因为三轴陀螺仪本身就很精确。
所以为了防止过于灵敏出现误触,你需要在设置中调节下灵敏度,
根据我的经验和用户反馈,灵敏度保持在 10 以下就可以了,当然还得视手机重量和陀螺仪品质决定。
这是啥原理?
三轴陀螺仪本身长这样:
在手机里则是很小一块,经过微型和电子化,被封装在芯片中,
中间的转子始终保持水平,周围的「圆环」(XYZ 轴)自由运动,以测量物体运动的角速度。
而芯片则将陀螺仪的运动数据转化为手机可识别的数据。
陀螺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精确判定物体运动状态,知道手机在哪里、要去哪里,所以当我们精确导航或玩体感游戏时,就是它出场。
那么,你的手机有三轴陀螺仪吗?
三轴陀螺仪应用很广泛,但手机应用是从 iPhone 4 开始的,到今天大部分手机都有配备,少部分低端机没有。
开发者表示荣耀10青春版、荣耀9i、三星 Galaxy C5、红米 6 ……都中枪了
还有些设备会说:“我们支持指南针加重力感应来模拟虚拟陀螺仪”,emmm……其效果不如实实在在的硬件精准。
上图的 【Gyroscope Test】 可以检测你的手机是否具备陀螺仪,以及陀螺仪配套设备是否完备,即精准度如何。
不同机型测试结果
点击 Run Simulation 开始测试,如果第一项的 Gyroscope 值为 No,就是没有陀螺仪。
那么辛苦你了,请在评论区告知大家你的机型
一些注意事项
我使用微动手势有一段时间,经过持续算法优化,它已经达到日常使用水平,还增加了一个手势自定义功能。
如果在你的机型上,桌面返回这些主要操作不好用,也可以试试快捷启动某个应用。
还有快捷方式:
另外少数用户反馈,开启微动手势后出现耗电加快,内存占用高问题。
内存占用确实高,以它的体积讲,但对我们 8GB RAM 起步的安卓机而言,似乎不构成大问题。
耗电应该是因机型而异,下图是 2700 毫安电池 & 4000 毫安电池的手机的对比:
起码在我这里,前后 4 台机型使用,都没出现过足以称之为耗电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我还越用越舒服,所以来加入炫酷未来手势派阵营啊
后台回复 260 即可获取安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