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发粿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

从腊月廿五廿六开始,家里就会忙碌着炊各种粿。罾城过年必备三种粿:甜粿、发粿和松粿。阿嫲说,一年到尾炊好粿,来年也一样平安大吉。兴许也是为了答谢神明保佑,这些粿,罾城人大多是用来还神的。

廿五炊甜粿,廿六炊松粿,廿七炊发粿,廿八抓鸡鹅,廿九贴对联,洗街洗巷好过年。我家以前是一起炊粿的,到我读小学之后,我阿爸和两个阿叔分家了,以前一家子炊的粿,就要分三家子来炊。老屋里只有一个大鼎灶,所以三家人就得轮流来。有时家里的女人还会“比拼”一下哪家炊得好,常常招来一阵笑与得意。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2)

炊发粿不难,一斤粘米粉配半斤乌糖,乌糖先用擂钵擂细,才能加到和好的粘米面团中,然后下酵母,让酵母在面团中间悄悄走一转,像酵母是要花点时间和面团中的各家各户叩门问好似的。这么等两个多钟头,就可以往粗瓷的发粿杯里添面团,添面团之前,一个个发粿杯的内头得轻轻抹一层油,待到一个个添好,大鼎灶的火也红了。就放到蒸篮上炊,炊二十多分钟,发粿就炊好了。

后来有了小麦粉,人们就不用粘米粉来做发粿了,然后又把酵母替代成苏打。阿妈说粘米粉的发粿口感没小麦粉的好,也没小麦粉的香。再到后来,有人把炊发粿的杯换成了铁做的,又换成了纸质的。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3)

至于罾城人炊发粿,是讲究会“笑”的。什么是笑?就是一鼎发粿炊好后,一杯一杯的发粿,得像开花般的开出三瓣或者四瓣,谓之会笑的发粿。至于那些像艺术家帽子盖在发粿杯上头的,罾城人叫做盖头粿,这些是不会笑的,是上不了门面的。

这些盖头的发粿,只能让小孩们先吃。所以从小我们吃发粿,大多是吃盖头的。“笑”得好看的发粿,一般阿妈会先挑好,存起来拜神。那时候,炊发粿时就和弟弟们蹲在灶头前,说是帮忙,其实是在玩火,那时的灶头总是那么暖和,柴火在哔哩吧啦中散发着温柔的火光,那火光容纳了我们幼时很多奇妙的念想。那火是带着一股特别的香气,是我后来闻所未闻的。等阿妈来驱赶我们出去,我们就知道,发粿炊好可以吃了。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4)

刚刚炊好的发粿松软、香甜,尤其是那会开花的头,带着一层细腻的皮儿,特别好吃。发粿的“头儿”口感细腻,可以多吃,杯子状的底子有点儿糙,也甜一些,总觉得没“头儿”那么好吃。但不管多么好吃,只要吃上两个,我们就腻了。有时候会调皮只挑上面的“头儿”吃,底子原封不动,常招来阿嫲的一顿骂。有时一鼎儿盖头的比“会笑”的多很多,就会偷偷去尝“会笑”的,嘿,又惹了一顿臭骂了。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5)

而那些被挑起来的发粿,阿嫲会用红纸,把花瓣儿染上一点红。然后就可以拜神,也可以供着过年了。发粿的寓意好。我们那过年,吃完三十暝的围炉饭,就得一对柑橘一对发粿这样地供奉祖先,供奉家中的神明,还有米桶里、灶头位、井沿边也得奉上。当做是对明年平安大吉、发财红火的祝愿。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6)

这些发粿一供奉,就得个把星期,变得像石头那般硬了,阿妈阿嫲才舍得蒸来吃。蒸过得发粿一般没有刚刚炊好的好吃。我们小孩一般不吃,只有大人吃得不亦乐乎。

我家到现在,每年过年都自己炊发粿。阿妈爱折腾,也不喜欢买外头现成的。这在我朋友口中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如今阿叔他们搬走了,我们也长大了,想起那时满屋子热闹倒腾,炊发粿似乎就没以前那么有滋有味了。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7)

年糕:甜粿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8)

甜粿,作为陆丰地区的春节必备年糕,同时也是大安地区年初二的主打角色,其地位在大安人民的心中是不可抹灭的,它是年初二亲戚互送交换的礼物,并非其他年糕能所替代的。

每年到了腊月中旬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炊甜粿”一事了,将上等的糯米浸泡一天一夜后捞起滤干并碾成糯米粉,在浸泡的过程中,需在上面放一株抹草,以起到避邪之用。

甜粿,作为一种神圣般的年糕食物,是不允许被玷污的,尤其在讲话方面,小编小时候总是好奇,所以在炊甜粿的过程中有时向母亲问一些有的没的,每当话语中含有一丝不好的言辞的时候,母亲总是严肃的说“麦讲呀多咯,麦讲呀多咯”并把我给支开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热气腾腾的甜粿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时候,一个新节目出现了:取粿“探”。在蒸好的一大“埠”甜粿中取几碗出来,名为试探甜粿熟透未----“甜粿探”,实为先取点出来吃,取完后,才由两人合力,抓着粿布将这上百斤的一“埠”甜粿搬到用竹子编制的甜粿篮中,甜粿篮相当于现在小汽车的一个轮胎那么大小,由竹子编制的,底是六角的,筐沿面是圆形的,甜粿放在这样的竹篮内最后定型也是圆的,象征圆圆满满。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对甜粿进行“按摩”,刚蒸出来的甜粿其表面难免会有一些泡泡或者不光滑,这时需要借助饭勺子蘸满花生油对其抚平,方可大功告成。

粿是做来吃的,但更重要的则是作为礼物之用,有如是一个家庭的明信片。在大安的习俗中,正月初二走亲戚,所以一大早便把甜粿切开,名曰开“埠”,切成两片半月形之后再在中间切下,这样四分之一圆的粿叫一角,再在一角的一条边上约二公分厚的厚度切下,叫粿闩,粿闩就可用来做礼物了走访亲戚了。

送礼的习俗是向“外家”的亲戚送,比如妻子的娘家、母亲的娘家,奶奶的娘家,送给妻舅、母舅、舅公,一般是正月初二上午去送,然而初二只有一天,“外家”亲戚太多,来不及送怎么办?没事,在大安的习俗中,年初四照样是可以送礼的。亲戚收到后也要回送一闩粿,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年有丧事的家庭才没有蒸甜粿或者是蒸完了不开“埠”,也就没有送甜粿,而亲戚或朋友会送给他们甜粿,但不能回送,这是惯例。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9)

菜头丸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0)

我家三十暝放过开门炮后,女人们就开始张罗着煮甜丸,拜天地,拜神明。到第二天小孩们起床穿好新衣服的时候,所有神明也拜好了。这时阿妈会把拜过神明的甜丸热好,要我们每人先吃一碗,再吃早饭。我们家大年初一的早饭是必须要吃素的,罾城有些人家还会给祖宗拜祭素菜。素菜除了甜汤菜脯豆干咸菜,印象最深的还必须有一盘煎得金灿灿的菜头丸。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1)

菜头是我们那的话,也就是外边人说的萝卜。我一直觉得菜头这名字是比萝卜更有想象力的,萝卜两字太雅了,让人难以想象出一种蓬勃的生机活跃的姿态。倒是菜头好,通俗得一听就能在脑海里浮现一角绿色欣然。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2)

我们家对菜头的吃法很简单,除了加点焖猪脚的卤汁一块炖,就只有做菜头丸了。菜头丸都是在大年廿八左右做好的。小时候有北风,冬天的天气没有现在这么热,菜头丸做好了晾凉,直接盖上白梭子布放灶下,可以放到年初三年初四。这些时候,灶下总会交织着各种食材的香气,炸过的狮头鹅,泡着花生油的马鲛鱼丸,还有猪脚墨脯鸡……这些陈杂的香,就成了幼时最难以忘却的年味儿。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3)

我阿妈说,菜头要挑沉手,沉手的嫩,水分也多。一个个洗净去皮,就用“菜头脱”把菜头脱成菜头丝。我家的菜头脱用了很多年了,木质,长板状,尤其好用,所以用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扔。菜头脱成丝后就要用刀背剁细,然后装在篮子里,撒上粗盐,让海盐的咸味,悄悄顺走多余的水分。这样搁个十来分钟,菜头丝就软得差不多了,阿妈会再用手把最后的水分捏干净,拌上薯粉,就可以捏菜头丸了。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4)

这时候阿妈会坐在小板凳上,两手交替地把菜头丸捏好,炊篮上不一会就挤满了一颗颗乳白色的菜头丸。那丸子比马鲛鱼丸大多了,浑圆浑圆的,上面还能看清菜头丝的轮廓。一炊篮装满了,阿婶也喊大鼎的水烧开了,可以开始蒸了。蒸十五分钟,一起锅,满灶下热气腾腾,白烟氤氲中,透着一种甘香。而那一颗颗丸子告别适才浓妆般的粉白,变得晶莹剔透,似乎又回到食物最原始的气质,在安静中散着天生俱备的芳香。

菜头丸炊好后搁凉,就可以下鼎里煎,热油锅下一点儿腐乳,稍微炒香后,就可以下菜头丸煎,煎得一颗颗金黄透亮,再稍微下一点胡椒粉和五香粉,小火翻滚,最后还能拌上点芹菜或芫荽作配搭。这样就是一道大年初一最好的素菜。煎菜头丸入口软香,软而不散,菜头浓郁的甘香过后,只在舌尖处,留下一点轻轻的辣。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5)

罾城多处有小贩卖菜头丸,只是我阿妈喜欢自家做,她说外面的会碜粘米粉来增加口感,没自己做的那么下本。我倒是见过拌上花生、虾米或者其他配料的,但总觉得还是纯粹菜头丸最好吃。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6)

罾城人其实一年都做菜头丸的,之所以在过年这会印象特别深刻,除了因为是大年初一的素菜,还因为:小时到了过年这一会,我大姑妈就常常到我家来,帮家里打扫做家务。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7)

我大姑妈是一个勤快的女人。那会,家里的菜头丸就是我大姑妈做的。一到大年廿八,十几斤菜头,一个大红胶桶,大姑妈一个人麻麻利利地削皮脱丝切丝捏丸蒸好。然后煎一碗先给我阿嫲尝,自己再去把做丸子的东西收拾干净。我大姑妈做菜头丸必须把菜头弄得极细(我阿妈说这样口感不好,脱完丝后就不切丝),我阿嫲吃习惯了。常常说只有这么做的菜头丸才能做得够细够好吃。

记得那会,我阿嫲吃得特别开心。

而大姑妈一直身体不好,到我小学五年级,就因旧病复发过身了。从那时候开始,家里过年的这顿菜头丸就由阿妈阿婶来做了。家里也没人再提过大姑妈,这似乎成了一个忌讳,像是为了不让阿嫲她老人难过。那时候的我懵懵懂懂知道,有些人是这辈子都不会再出现的了。只是在某些瞬间,那年少的回忆,还会让我清晰记得,大年廿八,在天井暖熙的阳光里,有个熟悉的身影,在勤快地做着菜头丸。

那些时光是带着甜,带着香,带着渐渐遗忘的,过年前的雀跃。

正宗汕尾菜粿(汕尾年味发粿甜粿)(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