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Mate 50,还是苹果iPhone 14?这是一个问题。”

本月初,华为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上,发布了Mate 50E、Mate 50、Mate 50 Pro、Mate 50 RS(保时捷版)四款机型,搭载了台积电骁龙8芯片、台昆仑玻璃面板、北斗卫星通讯、1%低电量也能通话12分钟的聚能泵、XMage和可变光圈加持的全新影像系统等多项黑科技亮相。

几个小时之后,苹果的秋季发布会也拉开帷幕,发布了预期的iPhone 14、iPhone 14 Pro、iPhone 14 Max和iPhone 14 Pro Max等四款新机,还有传言中的A15增强版或A16芯片、卫星通讯、新型药丸型集成刘海屏(灵动岛)、最高8K级别的影音录制系统等等。

余承东硬刚iPhone13已经喜提昨日热搜。根据华为发布会数据,Mate 50/ 50 Pro 在WiFi通信、CPU处理计算、数据下载等多项指标上达到了同级别iPhone 13/ 13 Pro 的2~3倍的惊人速度,微距和广角拍摄也都比iPhone 13/ 13 Pro 来得“画面更清晰、细节更丰富”。

但和iPhone 14 / 14 Pro 比呢?拭目以待真正的对决测评结果吧。

巅峰对决的手机大厂技术好,不一定广告就都打得好。这里,我们总结手机大厂在广告宣传上栽过的跟头、踩过的雷。

01 Meizu

涉嫌“虚假广告”

2021年底,魅族手机发布了“三零系统0广告0推送0预装”的宣传广告。但消费者发现,在魅族18/18Pro 系列手机中,天气、计步器等系统自带应用中出现了广告推送,与该公司“三零”宣传的描述不符。

iphone 14pro 和mate50pro(那些手机大厂踩过的广告雷)(1)

2021年12月14日,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第二项“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二)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规定,已构成违法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责令停止相应宣传,并处以罚款25200元人民币。(珠高新市监金鼎行处字〔2021〕0045号)

01 Xiaomi

涉及“商品表述错误”

2020年6月,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小米商城开始销售小米手环5(NFC版)型号产品,在宣传语中使用了“24小时睡眠监测”字样。而实际上,该款产品无法对小于60分钟的夜间睡眠和小于20分钟的零星小睡进行记录,无法实现24小时完全监测。 又,2021年11月,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在淘宝网进行“双十一”促销活动时,对上架宝贝Redmi K30 5G型号手机进行宣传时使用了“使用三星AMOLED屏幕”用语,而又在宝贝详情中标注手机的屏幕材质为LCD材质。

iphone 14pro 和mate50pro(那些手机大厂踩过的广告雷)(2)

2021年11月~12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上述两起广告宣传行为,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八条责令整改并分别处以8万元和2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京海市监处罚〔2021〕933号、京海市监处罚〔2021〕6840号)

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和滥用“绝对化用语”

2019年中,小米手机微信公众号发布“小米9喜提最佳智能手机奖,本周末闪降200元!”的链接,并在其中宣传“小米9荣获亚洲移动大奖 2019最佳智能手机奖”。实际上,“小米9”型号手机仅获得2019年该奖项评选的提名而非最终获奖,该公众号随即自行删除了该链接。

2019年11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并责令整改。随后做出了本次不予罚款的决定。(京海市监不予工罚〔2019〕61号)

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2018年中,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其红米手机的广告宣传中使用“全网通……支持电信4G ……”等用语,并在开展了“红米5plus 4 32G手机宣传赠送小米活塞耳机”等促销活动。实际上,红米手机Note5和Note4X并不支持“电信4G ”网络,且在促销活动中没有任何该耳机的明示信息。

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八条“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以及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相关处罚规定,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广告、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330000元人民币。(京工商海处字〔2018〕第2111号)

03 SONY

涉嫌“损害国家尊严”

2021年6月30日,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其官方互联网媒体上发布了字样为“SONY 更多精彩 随心记录 新机将至 2021.07.07 22:00”的涉案广告,并于2021年7月1日自行删除。

iphone 14pro 和mate50pro(那些手机大厂踩过的广告雷)(3)

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述日资企业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第九条第一款第(四)项“广告不得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对其进行了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处罚。(京朝市监罚字〔2018〕6364号)

04 Samsung

涉嫌“有违公序良俗”

2021年秋,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其中国官网上发布了Galaxy S21/S21 5G 两款手机产品的宣传广告,在页面中使用了夸张醒目的“革命仍在继续”等用语。

iphone 14pro 和mate50pro(那些手机大厂踩过的广告雷)(4)

2021年10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七项“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后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之规定,责令其立即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罚款40万元人民币。(京朝市监罚字〔2021〕6365号)

涉嫌“误导消费者”

2013年11月,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公平委)针对三星电子的GALAXY Y DUOS GT-S6102等手机产品的实际功能与网络及商品名录广告存在差异,对其台湾分公司处以了30万新台币(约合1100万韩元)的罚款。

2019年7月,澳大利亚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近日对三星电子澳大利亚子公司提出诉讼,指控三星在广告中虚假夸大Galaxy智能手机的防水功能,误导消费者。实际上,其IP68防水认证中仅适用于淡水,且做不到完全阻隔水分进入设备。2022年7月28日,一名澳大利亚法官以其误导性的防水性能宣传,判处三星电子支付 1400 万澳元(合 980 万美元)的罚款。

05 Apple

涉嫌“故意损害消费者权益”

2019年,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在其官网上宣传:购买“AppleCare 服务计划”即可加入iPhone 年年焕新计划,享受现有设备原零售价格的50%作为折抵优惠来购买新iPhone的服务。但于2020年11月,该公司以某消费者曾享受商务折扣为由拒绝了向其提供焕新服务。

2021年7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八项“……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对苹果电子的西单分公司处以了警告和罚款5万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京西市监罚字〔2021〕695号)

此外,2020年12月,苹果电子还被意大利反垄断主管机关处以罚款1000万欧元(1200万美元),因其贩售具有防水功能的iPhone广告手法具有“侵略性及误导性”,并未清楚说明只在特定情形下具有防水效果。

iphone 14pro 和mate50pro(那些手机大厂踩过的广告雷)(5)

另外,最近、2022年9月7日,巴西司法部不认可苹果电子在商业广告中声称的“环保理念”,下令停止在该国销售不配备充电器的iPhone,并对其处以约238万美元的罚款。

以上可以看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文案中也有雷区,并非任由大厂自由发挥”的法外之地。魅族、小米、三星、苹果、索尼等诸多跨国企业都在营销策略或广告文案上栽了跟头,也付出了代价。在广告构思和落地之前,一定要利用好法务资源和审查工具,规避涉嫌违规用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符合法律法规或社会风俗的广审风险点。这样,广告宣传才能又合规、又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