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工笔”追求刻画细致,局部精细;“写意”追求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岭南画家善于糅合两种表现形式;“写意”中用“工笔”在宏大间点睛;“工笔”中有“写意”,于细腻中传情。然而,若两者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笔墨流俗,立意缺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启示型材料作文,也是一道典型的“二元辩证”类作文。材料内容与2022汕头一模有相似之处,都是以绘画的笔墨方法和创作思维为载体,让考生从中得到启发,写一篇文章。

首先需要考生理解和阐释中国画中“工笔”和“写意”的内涵。中国画的“工笔”讲究的是刻画细致,局部精细;而 “写意”追求的是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工笔”代表的是细节的精细,而“写意”代表的是全局的统筹,正所谓“致广大,尽精微”,只有从整体出发,对细节的精微,才能造就广阔的意境。

其次,考生们需要考虑和阐释二者的关系。于作画者来说,两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在宏大间点晴,于细腻中传情。那么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习和事业上,它启示我们需要立足于大局,把握好细节,这样才能够成就不凡的事业。而若两者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在论证结构的处理上,考生也可以运用“对照式”结构来进行正反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

最后由物及人、由理论到实践,可以进一步阐释二者关系的统一对我们实践的启示。“欲就心之鸿景”,在实践中,我们当着眼于全局,织就细处之精微,勇于担当,方可积微成著,汇聚江海之洪流。正如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总的来说,本次作文出题紧跟高考考察趋势,既考察了考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又带有明显的思辨性,寓趣于理,要求考生们在作文复习中更多地积累古典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去理解和验证文化哲理的意趣和智慧。

考生在行文过程时,需要阐释清楚二者的关系,并通过事例和名言来佐证,也可以在行文时加入反面论证,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当然,这篇作文的高分关键在于——如何把绘画领域的术语,拓展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这个时候,延展性理解和发散性思维就很重要。

对于个人而言,“写意”好比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规划人生时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理想信仰的旗帜。“工笔”好比做人做事在注重细节,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写意”好比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环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用《之江新语》中形象化的比喻,“写意”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工笔”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精神。

这篇二元关系类作文,契合了如今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注重关系挖掘,注重思辨。希望大家备考时要多关注这类方向的作文。

2023年高考母题必刷题(2023高考备考Ⅰ二元思辩式跨界出题范文工笔为基)(1)

更多高考中考小升初作文备考详见《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

【参考立意】

(1)心怀“工笔”与“写意”,绘就人生宏伟蓝图

(2)擎举梦想旗帜,苛求细节过程

——中国画“工笔”和“写意”艺术的人生启发

(3)尽其“工笔”,方能致人生“写意”之境界

【优秀范文】

工笔为基,再重其意

《韩熙载夜宴图》设色丰富和谐,工丽雅致,可谓传世名画。但工笔之中,却不少写意的精髓。工笔精于眼前,于实际,于细处,而写意则在于统观未来,观境界,观整体。若二者只精其一,要么流俗偏狭,要么飘忽空洞;二者轻重不分,要么形不达意,要么空有其表。在我看来,以工笔为基,再重其意,可称佳作。

工笔为形,才有其意。

从战国墓葬出土的工笔名画《人物御龙帛画》,有名家称之“比《人物龙凤图》更胜一筹”。白描的绘制,不乏精细的概括,色彩的运用更是纯熟。但仔细的人会发现,这样的工笔名画,也无意间流露出写意的精气。在我看来,工笔的至高,必然饱含写意的精气,欲出佳作,也必需工笔为基。然世人皆知《千里江山图》之美。总有人只见其诗般写意之绿水青山,不见栩栩如生之可游可居。

工笔为基,怎出其意?

常有人问:“为何年轻人很难一下子就达到某个高度?”必须明白的是,写意并非空中楼阁,不能一蹴而就。工笔正是飞升境界的不二法门,精雕细琢,苛求细节,刻意练习,扎实积累,方能悟出境界所在。若无公瑾多年间率军征战之工笔,何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写意。若无子安童蒙时博览群书之工笔,何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写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写意为妙手,工笔偶得之。就像齐白石,他七八十岁的画,的确就没有他八九十岁时的画那么好,他也是到八九十岁之后,才达到了自己的艺术高峰,因为写意画靠的就是积累和修养。现在有人以为涂上几笔就是写意画,其实是种误解。还有人一味追求“大气”,力量很粗鲁很外露,很表面,没修养,没内涵,没有苦心经营,这也不是写意画。

工笔筑基,方出其意。

穷工笔之能,诚然也有《清明上河图》的绝世之作。然精神气韵却是中国画独特的命脉。试想,没有写意的精气,工笔再重细节,也是一幅没有“神”的图画。画“工笔画”的人,为何比“写意画”的人多?我想难抓精气就是其中的一个答案。东晋工笔画家顾恺之的必杀技便是“点睛”,而“点睛”恰恰是写意最关键的那一笔。传说建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刹那,维摩诘眼神中的光彩便让寺院佛光普照。而著名写意画家齐白石的虾,可谓是艺术的高峰。但为何七八十岁时期的画作比不上八九十岁的画作?其中的工笔的修炼和积累便是关键。

工笔为技,写意为艺。

现实如是。“前有沙县小吃,现有柳州螺蛳”,这些特色小吃,无不是“工笔”扎基,再靠“写意”去创新写意的。虽是小的特色,但是稳扎工笔,细琢雕磨,再在这样的基础上靠“写意”去释放其最大的潜能,才有如今的天地。

对于我们而言,“走深走实”是根基,“整体布局”是规划。作为当代的新青年,我们要走深走实每一个学习的脚印,学会布局自己的格局,用更扎实的工笔为基,绘好写意的路。

(本次推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留言小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