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三道岭,有着西北最大的露天矿,大气磅礴,环环沟壑,一台蒸汽机牵引运煤车映入眼帘。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工业的淘汰,三道岭的蒸汽机车即将消失,留给当地人的只有过往的记忆。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

因煤矿而生的小镇

2019年7月7日下午,当我们踏足新疆土地的时候,发现这里与想象的不一样——热情!好客!非常安全!三道岭距离哈密的80公里,比起我们长途跋涉而来,区区1个半小时的车程显得极为短暂。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

当晚19点半抵达三道岭镇,我们碰上了有惊无险的小插曲,大概就像是唐僧西天取经那样,总得有个九九八十一难。结果一顿繁琐事折腾下来,直到21点半,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酒店,赶在餐馆打烊前吃上了晚饭。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

当时只有潞新宾馆能接待我的香港朋友

三道岭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众多驿站之一,清朝康熙年间发现煤矿。解放初期成立“新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与山西潞安合并成立为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因煤而兴,是三道岭最真实的写照。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

第二天,我们在当地出租车司机郭师傅热情接待下,简单游览了三道岭。这座小镇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放眼望去,除了80年代风格的老建筑,还有就是最后坚守在矿区的蒸汽机车。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5)

尤其是在南泉这边的居民们,从90年代开始逐渐向镇上迁移。这里的房屋、食堂、澡堂、电影院等建筑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激情的年代。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6)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7)

偏偏,外来的旅行者就好这一口。就像是平日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想来点野菜粗粮打打腻。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8)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9)

无论是这些破败废弃的老房子,或是当年拍摄《无人区》的场景——帝豪大酒店,这些东西勾起了很多人年幼时的记忆,大城市里来的人,只是想从这里找回昔日的记忆。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0)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1)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2)

图/陈耀成

巨大的矿坑

1962年是一个真正载入三道岭镇史册的年份。当年2月,三道岭露天矿正式开始建设。并于1970年正式建成,开始以现代化的手法大量采煤,开启了三道岭半个世纪的煤炭传奇。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3)

三道岭矿坑分为“东坑”与“西坑”,同属潞新公司,目前仅有东坑的铁路还在维持运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些几乎被这个时代遗弃的蒸汽机车。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4)

这条盘踞在东坑下的铁路,是整个三道岭最为繁忙和精华的一段线路,戈壁的荒凉与蒸汽机发出“哐嗤…哐嗤…”的巨吼声,如此场景,令人震撼而顿生感叹。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5)

两车交汇

若是在晴朗的冬季,寒冷的气温,使蒸腾的白雾显得格外厚重,与机车一黑一白成为绝配。听得一声气笛长鸣,乌黑的铁龙喷云吐雾游驭而来。只可惜我们冬日无假期,只得在盛夏季节来临。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6)

东剥离站的老蒸爷

我们来到了东剥离站,正好见到两台蒸汽机车停靠在此。听郭师傅讲,这里是部分机车的整备场。三道岭全盛时期有32台蒸汽机车同时在矿坑运行。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7)

这里运行着中国最后的货运蒸汽机车,是国内最后的大规模、成建制的蒸汽机车组。截止发文前得知,三道岭的活蒸汽也只剩下6台建设型蒸汽机车。其中露天的有3台,在南站的有3台。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8)

蒸汽机推动运矿车进矿坑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19)

建设8167蒸汽机车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0)

三道岭运煤自翻车,图/陈耀成

机缘巧合下,我们征得了师傅们的同意,登上“驾驶室”一探究竟,大致了解蒸汽机车的操控程序和运行原理,也算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1)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2)

三道岭蒸汽机车仍采用四人班组,即驾驶室内一名司机,一名副司机,一名司炉,列尾简易守车内还有一名司旗,方便在倒行时瞭望,给机车发送信号。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3)

炎炎夏日炉火高温,所以这里隔着一道湿水布帘防热,揭开便是煤炉。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4)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5)

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蒸汽机车的每一处,每一个零件,充满着沧桑,却又透着一种力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依旧保持着昂扬的姿态。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6)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7)

孤独的道口

只是待在一个地方是无法感受这些蒸汽机的活力,过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南泉站东面一个道口处。正好看见建设型8195蒸汽机车作业中。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8)

这台机车给我们的感觉可谓是“活力十足”,丝毫没有一点暮年垂老的感觉,反而更像是一匹老马在铁道上嘶鸣奔驰。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29)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0)

放眼远眺南泉站,除了刚才的8195蒸汽机,尚有另外两台机车在作业,这样的场景真是看一眼少一眼。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1)

由于煤矿资源枯竭后导致的运输需求下降,当地企业动了换掉蒸汽机车,甚至拆掉铁路的念头,也不足为奇。这座无人道口,有朝一日或许会寂寞吧?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2)

卸煤,选煤

满载的重车从坑下驶出,过坑口站,向西到选煤厂卸煤,可以近距离看自翻车作业。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3)

煤渣和灰土早已埋没了铁轨下的枕木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4)

旁边的铁皮搭建的值守处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5)

这里也是拍蒸汽机车视野最好的地方之一

运煤大列在选煤厂停车后,车尾守车的司旗下车,按照从车头到车尾的顺序依次控制每一节车翻车卸下煤块,同时列车逐渐前进,保证每一节车都把煤卸在指定区域。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6)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7)

直到最后一节车卸成空车,司旗回到守车,打出信号,蒸汽机便推着运煤车徐徐倒行,退出选煤厂,沿着坑口站再一次下坑。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8)

图/陈耀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蒸汽机喷火。这次我们来三道岭行迹匆匆,只有半天的时间,毕竟这里只是我们西北大运转当中的一个小环节,没有在这里拍到一次喷火的确遗憾。这里借用网上图片配图。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39)

图/来自今日头条的免费正版图片

喷火是一门技术活,需要车上三人配合好,一人把气门拽到最大,另一人拿炉钩子捣火,一个人稍微晃炉箅子……如此,火星就如同喷发的火山一样争相从烟囱中喷涌出来,映亮了漆黑的矿坑。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0)

图/来自今日头条的免费正版图片

归宿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泉站与机修厂之间,这个地方是三道岭蒸汽机车最后的归宿地,也可以说是它们的“坟场”。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1)

“那一台机车我前些年开过。”郭师傅指着远处几台报废的机车如是说。据了解,被拆掉的机车中曾经有一台慈禧太后御用的蒸汽机车,由于当时不够“识货”,直接将其拆解。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2)

从郭师傅那里了解到,昔日和他一起开过蒸汽机的老同事们退休后都去开出租车了,能转行的都转行了。对于这些即将退役的蒸汽机车,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留恋。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3)

毕竟是上世纪的落后产物,早一天退役,师傅们也能早一天告别这种冰火两重天、满身是尘烟和污泥的日子。只是那些年轻一点的师傅们,对于未来,只能是见一步走一步了。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4)

回到三道岭镇,街上能看到的除了中老年人或者儿童,基本上没有什么年轻人。听老人们说,年轻的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一年或许就回来一两次。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5)

煤矿俱乐部

三道岭镇虽小,但是邮局、银行、超市、旅店、特色餐馆等一应俱全。比如这家颇有特色的安居尔餐厅,羊肉抓饭还是蛮不错的!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6)

库车夏特古道(西域第4站三道岭上的沧桑)(47)

小贴士

1、从哈密到三道岭可选择坐班车和拼车,班车10元,拼车30元/人(赶时间的推荐拼车);

2、三道岭虽小,但是住宿、餐厅、银行、商店等一应俱全,餐厅的话,本人推荐【安居尔餐厅】,环境颇有民族特色,菜肴也很不错;

3、记得一定要带好身份证,千万不要弄丢了;

4、拍蒸汽机车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做出任何危险行为;

作者有话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日薄西山的老蒸汽机也将逐渐退役,或许若干年后,此情此景将不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