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美吟》试解 ——谈谈《红楼梦》里那些黛玉的影子

在中华民俗文化史上有七夕节,又名七巧节、女节等。《春秋纬·合成图》说:“织女,天女也。主瓜果收藏珍宝。”民间又有乞巧的风俗,乞求灵巧、智慧,妇女皆摆果品焚香祭拜。《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林黛玉诗赋五美并传瓜果祭正发生在七夕之日。黛玉笑说:“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的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适才做了五首……”这段自述,说明黛玉所祭乃史上“有才色的女子”,因为她们“可欣可羡可悲可叹”的命运,让黛玉想起了自己飘零的身世,未来的命运,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1)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有影身之说,例如袭为钗副,晴为黛影,在人物刻画上即是平行的,又是互补的,如画家三染法,一击两鸣,达到深化人物形象的目的。林黛玉是《红楼梦》第一女主角,书中描写了许多如同黛玉一样美丽,聪敏,才华横溢的女孩子,世上的事情难得“凑巧”二字,《红楼梦》里恰恰就有这么五位女孩和黛玉容貌相似:

一代倾城逐浪花——秦可卿

《五美吟》第一首《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本来是出身贫寒的浣纱女,因为出众的美貌,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据说吴国覆灭之后,西施被沉溺江中。因此黛玉在这首诗中感慨一代美女早已随着浪花消逝,而东村的丑女虽然因为效颦而备受嘲笑,但是她却能平平安安活到白头。

秦可卿出身并不高贵,原为养生堂弃婴,被营缮郎郎中秦业收养,后来嫁入宁国府,成为宁府长孙贾蓉之媳,堪称豪门。然而在宁国府这是非之地,秦可卿的美色被贾珍垂涎,最终命丧天香楼。

秦可卿和西施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她们的美貌使她们拥有了不寻常的生活,也是她们的美貌让她们不得善终。

自古以来有红颜祸水的说法,曹雪芹亦不能免俗。秦可卿的判词写道“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如果说西施的“擅风情、秉月貌”倾覆了一个“国”,那么,秦可卿“擅风情”“秉月貌”则败了一个“家”。

林黛玉此诗的着眼点在于对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态度,无论你获得多么高的名望,处于多么高的地位,都不如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平平安安的生活。中国文人向来有安贫乐道的情怀,林黛玉尤其喜欢陶潜的诗,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贾府之中,黛玉看到的是花团锦簇背后的冷漠和肮脏,她向往东施虽然贫穷却简单幸福的生活。她为西施感叹,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命运感叹。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2)

饮剑何如楚帐中——尤三姐

《五美吟》第二首《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又被称为重瞳子,虞姬面对面对着穷途末路的项羽,拔剑自刎,用生命书写了感情的坚贞。英布和彭越本是项羽麾下,投降了刘邦,后来因为叛逆而受到极刑。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林黛玉欣赏有气节的人。

尤三姐就是如同虞姬一样自刎在柳湘莲的面前。一个人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是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对生命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而是人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

有的人太过热爱自己,不能放弃自负的才华,以及生存为他们带来的所有荣誉。如同英布和彭越,是自私的,并不懂得大义。虞姬面对项羽,尤三姐面对柳湘莲,文人墨客更愿意相信他们之间存在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她们感到的是绝望,他们希望眼前的男人为他们带来幸福平安的生活,然而希望破灭之后,选择生存,就意味着以后的屈辱,既然不能够得到有尊严的感情和有尊严的生活,宁可选择死亡。

虞姬和尤三姐相同之处就是做了一个有气节,有尊严的人。林黛玉欣赏的正是这一点。她在自己的葬花吟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就表达了这种坚贞刚烈的情怀。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3)

予夺权何畀画工——晴雯

《五美吟》第三首《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王昭君是令人惊羡的绝代佳人,因为不肯贿赂画工,无缘面君,后来被送去和番。林黛玉感慨的是,即使君王不看重美色,为什么要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给贪婪的画工呢。

晴雯和王昭君相似之处在于性格正直,为人坦率,不肯向邪恶势力低头,她们悲剧命运的造成都是因为小人做崇。

宝玉在《芙蓉女儿诔》表达了这种愤怒:“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馀衷,默默诉凭冷月。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宝玉指责的是“诐奴”,“悍妇”等帮凶,而林黛玉态度直指当权者“君王”,是他们的轻率态度,造成了女人一生的悲剧。欧阳修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之句,可以看作是黛玉诗意的延伸。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4)

何曾石尉重娇娆——香菱

《五美吟》第四首《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缘,更有同归慰寂寥。

绿珠是石崇的爱妾。《晋书石崇传》记载了这个故事: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无论石崇还是孙秀,他们在意的并不是绿珠本人,而是石崇的财富。因此林黛玉感叹:不管是断瓦残石还是珍珠,同样可以不加怜惜地抛弃,石崇哪里是重视你的娇媚妖娆?

在《红楼梦》里,薛蟠如同石崇一样,夸富卖弄,为抢香菱还打了人命官司。王熙凤说的最形象,“那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的模样儿好还是末则, 其为人行事, 却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薛蟠争夺香菱,一则是香菱美貌,其次则是贵族公子豪奢的本性决定的,仗着自己的钱势地位,为所欲为,不能输给别人。女人在这种男人手里的命运是是非常可悲的,尤其作为妾,如同一件物品,被男人争夺或者随意丢弃。

此诗反映林黛玉对女人命运的同情和思考。她清醒地看透了男人的本质,何曾石尉重娇娆?但是自己将来的命运一样无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5)

岂得羁縻女丈夫——龄官

《五美吟》第五首《红拂》:长剑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女的传说见于唐传奇《虬髯客传》:红拂是隋末名臣杨素的侍女,三原县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投到杨素门下,但是杨素毕竟年老体弱,只是安于现状。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就立在旁边,非常倾慕李靖的英雄气概,深夜前往追随。前四美都是悲剧,也许只有红拂的命运才让黛玉看到了希望和光亮,觉得可欣可羡吧。林黛玉称之为“巨眼”,行尸走肉一样的扬素,怎能够束缚住女中大丈夫?

在《红楼梦》也描述了这样一位“巨眼”美人,那就是龄官,她正直高傲,不阿权贵。看到龄官画蔷的背影,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书中并没有交代他们爱情的结局,第五十八回遣散优伶时,十二官大多数不愿离开贾府,被分到了各个主子房中做了侍女,“所愿去者止四五人”,龄官应该是其中的一个。

龄官放弃了爱情,离开了贾蔷,也永远的离开了那个看似鲜花着锦的世界,如同那只被打开金笼的玉顶金豆,飞向了自由的蓝天。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锁在金笼之中,就要衔旗串戏,做贵族公子的玩偶;只有放飞大自然中,才能获得一只鸟真正的生命价值。这也许就是设置龄官与贾蔷爱情的特殊意义。

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龄官的命运和林黛玉的命运形成了对比,林黛玉的悲剧不仅仅是爱情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她向往自由的生活,然而却不得不困在贾府这个藩篱之内。林黛玉对风尘侠女红拂的仰慕正写出了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红楼梦五美吟是否暗示了黛玉(红楼梦里五美吟指的是谁)(6)

女儿们美丽,纯洁,刚烈,勇敢,却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误解,污蔑,凌辱甚至迫害。林黛玉这个内心充满了孤独感的女孩子,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有着卓越的才情,有着对人生世事的透彻认识,她们的悲剧命运深深感染着黛玉,为她们悲为她们喜,也为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而忧虑不安。因此林黛玉的《五美吟》抒发的是黛玉自己的感慨,也是作者借黛玉之口表明自己对世事人情的看法,“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所言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