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察到两个现象,一个是家长嫌孩子烦,给孩子一个手机抱着玩,另一个现象是当你跟孩子要手机的时候,孩子却哭闹了。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1)

我家,3岁多的钰涵,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手机动画片,本来说好的半个小时,到了时间孩子不撒手,有时候吃饭也要看,不给就哭,还争夺手机,发脾气。甚至拿起小拳头要打人。其实3岁的孩子还是有了自我的意识,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

孩子看着视频,情绪还处于剧情中,家长突然采取强制暴力的手段,你这个时候突然地打断,给孩子一种突兀感,而且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虽然你的目的是不让孩子看动画片,但孩子此时感觉到的却是你的粗暴式干扰了他所处的情境,那么,脾气就上来了。想想自己看着一个很感兴趣的视频,被别人这么突然地打断总不好受吧,人类的某些情绪反应是共通的,不分年龄。只是如何控制的问题。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2)

如何处理,孩子不生气,还能养成一个习惯?

第一,是先让孩子的情绪缓和一下,你可以参与进去,问问孩子剧情发展到哪里了?这个时候再把你的目的告诉孩子,先跟孩子商量。再看2分钟给孩子一个缓和的时间。

如果商量还是不听,孩子说不行,孩子开始哭的时候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我把他带到卧室,什么道理也不讲,这个时候有情绪她是听不进去的。就让她哭,等她哭完了,她知道没意思了,也就不哭了。这是一种态度的展示,是一次较量。

但是,事后呢?你需要跟孩子来一次沟通,让她自己主动到了时间(设定闹铃)去把手机或者ipad关掉。这就是把一个被动的要求转为主动的行为的过程,这也是自控力的锻炼。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3)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在家里管孩子,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管孩子,不要当着全家人的面。也不要当着第二个人的面,其他人更不要插嘴。如果你觉得谁的教育方式有不对的地方,可以事后交流,为什么?因为孩子会觉得你们意见都不一致,还怎么说我呢?

有些家长嫌孩子闹腾,不断问问题,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孩子真正环绕在你膝下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

而这段时间也恰恰是与父母建立密切关系的时期,当我们错过了陪孩子的成长时光,便真的错过了!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愿意牺牲你的时间去陪他,他就会抽出空来陪你。

一流的家长用心陪伴

很多家长的陪伴,仅仅是跟孩子在一个空间里面。她所谓的花时间陪孩子,就是给孩子喜欢的玩具,让他自己在客厅玩耍,而她自己躺在旁边的沙发上玩着手机,不会主动与孩子对话沟通。孩子稍微多问她几个问题,心情好了耐心回答,心情不好,便不耐烦。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4)

陪伴最好的方式是共同参与,感情的积淀是相通的,是共同参与的过程,恋爱和婚姻中莫不如此。

哪怕每天15分钟给孩子讲个故事、玩个游戏、搭个积木,孩子的童年也会因为你的陪伴更加精彩,人格也更加完善。

从孩子开始问你问题,请求你陪他玩,你没有回应开始,长期得不到回应,甚至被父母说麻烦的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总在担心自己给别人添麻烦。孩子会觉得,自己是没有存在感的,是不被爱的。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5)

有一部分父母忙于生计,生活本身也有一些问题让他们自顾不暇,使得他们没有多少精力去关心孩子,照顾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长期“冷暴力”孩子。

这种“冷暴力”可以是面无表情的忽略和冷漠,也可以是口无遮拦的嘲讽和挖苦。没有时间和爱的注入,不断的嘲讽,只会加剧孩子与你的渐渐疏离。

缺乏陪伴交流的孩子,长大后的他们,对父母也没有多少感激之情,关系疏离且淡薄。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遗忘和忽略。恨也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但是遗忘和忽视,却是从来没有过链接,也就未曾在心里发生任何变化。

家长陪伴也很重要 三流家长给手机(6)

我还见到一种现象,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独立分开床睡觉,其实在孩子4岁以前,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父母的“看见”和充分的情感回应,能让孩子享受到爱的滋养,美的浸染,给予了孩子独立和勇敢的底气,也是孩子一生应对挫折的盔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