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工刻章生意最为红火,不管单位和个人都要用到印章。那时好多人的钥匙串上都挂有一个私章,平时领包裹、收挂号信、收电报等等,都得用上它。特别是厂里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都要用它,它的重要程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
记得过去黄岩城关郏家巷口有家“集体”的刻章社,那狭窄的店里坐着四五位刻章师傅,他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有一只长方形的木盒,盒子里整齐地排放着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印章,有老式的木头章、牛角章、石头章,还有透明有机塑料章。盒子右侧零散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有小方刀、大刻刀、锥子、小印床、印泥等。刻章的基本功是先要学书法,正、草、隶、篆四种字体都要会写,然后还要会熟练地反写。刻章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在章坯上刻字,一不留神刻歪了或者戳坏了,整个章坯便要作废,这也是最考验刻章人的耐力和专注力的环节。
刻章师傅戴着老花眼镜,手拿一枚章坯,先用砂纸将表面打平,并根据刻章的字数,借助三角板和刻刀在章坯表面初步确定外圆弧位置、字的间距和五角星的正中心位置,用铅笔加深标注。然后用圆珠笔在间距中间反向书写所刻之字,再将章坯牢固地固定在印床之间,用锥刀自外向内,先顺章坯的外圆弧圈一一地雕刻字样并镂空五角星,最后将章面打磨平整。刻好一枚公章大约需耗时四五十分钟,刻字的刀法主要是横刀、竖刀、挑刀三种。至于阴字阳字、隶书行书,全都按照客户的要求,尖口刀和平口刀如何交替使用,全在于师傅指力的控制。
手工刻章是一门文化艺术,现随着电脑刻章的兴起,手工刻章行当已基本上看不到了。
来源:中国台州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