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人登临山水,于山水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今,生活于都市中的我们,是否能在登山临水之后,感受到个体生命与天地之间建立的联系呢?每年的12月11日是国际山岳日,水阔山长,今日我们不妨放下心中的羁绊,与古人一同去看看登临之后的那一番气象吧!

人在远山近水的眺望中,有苍茫也有超越,有深刻的生命共鸣,更是自己此时此刻的印证。 一个人行走在山川之间,受着天地豪情的滋养,那视觉上一重一重、远远的朦胧,也正应和了人心里探索的迷思。

所以登高望出去,望见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有的时候望见的是古今沧桑之意。物境的高旷和人心智的高远暗暗契合,能够感受到天地无穷、人间一瞬。

登上泰山的杜甫看见了什么?

中国的诗人中,用热泪涤荡江山的一位最深情代表,就是杜甫。我们小时候都读过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年意气,胸怀天下。登上泰山,被五岳之尊的宏大气势震撼,辽阔的视野随即开拓出来。

十九岁时,我第一次登泰山。那时我们一行人从半夜三点开始走,泰山脚下有幅字叫:登高必自。年轻的生命特骄傲,所以一片漆黑中我们连拐杖都不用,背着水壶和行李往上走。

月光中见到美妙景色想到了什么(跟着诗人去登山)(1)

一路上两边模模糊糊都是摩崖石刻,打着手电会看见让你热血澎湃、豪情激荡的那些古训,几千年文化的濡染与涵养托举着你,让你有一种生命攀升的力量。

一路走到极顶,体会到儒家的那种胸怀,知道为什么孔子会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二天我一个人又从后山爬了一次,那是完全不同的风景,葱翠的灌木、大片的野花、杂草丛生,你能体会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那时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殊途同归”。

月光中见到美妙景色想到了什么(跟着诗人去登山)(2)

如果说前山是儒家的使命、认同、担当、规则,那后山就是道家的大美不言、万物蓬勃。一条路是庄严的,一条路是烂漫的,在庄严的路上学习的是认同与纪律,在烂漫的路上你则学习一种生命的蓬勃、飞扬和超越,而两条路最后都能到顶。

它最终给你一种格局,那就是极顶的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总说人类征服了多少米的高度。其实登上山顶你才明白,是大山接纳了你,与你融合而让你成为它的顶峰,你是被它成全、被它托举的。

李白为何爱庐山?

今天我们登上的一座山,登上的一座楼,那一石一瓦,在夹缝中都可能藏着惊心动魄的传奇。我很早的时候就去过很多名山大川,但庐山是唯一一个比较晚去的。

我一直很憧憬这个地方,因为在别的山上,遇见的都是确定性的一面;唯独在庐山,遇见的是不确定性。

月光中见到美妙景色想到了什么(跟着诗人去登山)(3)

第一次上庐山,是十一月份。那是初冬时节,下午四点多,天色已经开始偏黄昏了,而且雾重浓沉,觉得把空气攥一把就能捏出水来。地下全是苔藓,浓雾上来的时候,庐山就把人包裹其中,几步以外就看不见人了。

一路都是云深雾凇,走到觉得眼前没有路了,再向上,我们一直走到过了五点一刻,逐渐地就觉得湿漉漉的空气变得干松起来了,透着淡蓝色的浓雾逐渐地变白了,渗出来一点点粉红色,最后走到最高处的时候,一大片姹紫嫣红的云霞完全把我包围在里面。

月光中见到美妙景色想到了什么(跟着诗人去登山)(4)

站在那么高的山顶上,在晴朗的云霞中俯瞰,才知道,刚刚还困着你的那团云雾,现在变成了你眼前最美的一道风景。我才明白,当人处在云雾之中的时候是没法审美的,你只有站在它之上,遇见阳光。

我也懂得了为什么李白一生五上庐山,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写出“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样的一种气壮山河,若是没有足够高的视点,如何能有这样的襟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每个人看山见水,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象。虽然诗人具体的个人观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它们都是诗人真切地将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会产生的印象。

个体生命找到了山水这个载体。水阔山高之间,人被山水托举,自然之美和主体之美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完成人与自然交融的审美。

月光中见到美妙景色想到了什么(跟着诗人去登山)(5)

山水,成为人寄寓和滋养心灵的所在,山川永远活在世界上,它们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带着历代的风流人物,一步一步经历春夏秋冬,走进我们的生命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