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的楷书,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字如其人”还是“书因人贵”?

说来也奇怪,历史上很多名人的书法写得很好,人品却不怎么好,这里的人品,无非逃不过“忠孝”二字,尤其在古代,君王对于“忠”更加看重,不忠之臣被称为“二臣”、“奸臣”,还会发布一个黑名单《二臣传》,把他们记录其中,以警示后来者。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1)

“奸臣”、“二臣”中的书法家,最著名的当属蔡京了,北宋著名的奸臣权相,他的书法名震一时,当时的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学习他的字,连狂人米芾也不例外,为了得到蔡京的一幅书法作品,还和朋友翻了脸,以至于最后绝交,可见当时蔡京书法的炙手可热。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2)

《宋苏淑墓志》,蔡京撰并书,志文为正书,字大约2厘米见方,通篇278字。刊葬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2017年8月新出于河南省禹州市鸿畅乡李金寨村,现藏禹州市博物馆。

虽然由于人品问题,蔡京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但从少数的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的书法技艺精湛,擅长多种书体,包括行书和楷书,其水平不在北宋当时书法名家之下,可惜最后失势被贬,客死他乡,其书法作品也为人所弃,不再被人提起。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3)

蔡京《宋苏淑墓志》

不是常说“字如其人”吗?为什么这样的奸臣权相,还是能够写一手好字?说白了,字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性情、才学,甚至是心情,但未必可以展示他的人品和价值观,如蔡京,能够担任丞相十余年,位极人臣,虽为奸臣,必然也有着过人的才智和胆识,不然,即使给了他这个位子,他也很难驾驭。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4)

蔡京《宋苏淑墓志》

从蔡京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书法写得好未必就可以传世,还要有一个好的名声和地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因人贵”,不少朋友抱怨,看看某人,一幅作品又拍卖了数十万,可水平却不如一个普通书法爱好者,但人家是名人,买家要的也不是那幅书法作品,是其背后的名气而已。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5)

蔡京《宋苏淑墓志》

当然历史上被称为“二臣”的书法家,也有一些后来翻盘了,原因是得到了下一个时代或者名人的认可,有一个强者给他做背书,比如元代书法家赵子昂,他是宋朝后裔,却在元朝任高官,在元朝时就得到了当时书法家的认可,后世清代的帝王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极力推崇他的书法,不仅翻盘了,还在清朝流行了起来,还促成了当时的“馆阁体”。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6)

蔡京《宋苏淑墓志》

明代的王铎,入清朝以后,也被骂为“二臣”,开城门投降清军,不过他的书法确实影响了一个时代,具有开创性,后来得到日本书法界的极力推崇,被称之为“神笔王铎”,从而风靡一时,学习者无数。

看来,虽然是“字如其人”、“书因人贵”,即使是技艺高超的书法家,最终还要有人推你一把才行,有皇帝做背书,何愁大事不成?即使是“二臣”也有翻盘的机会,只要是推手足够强大。

郑板桥书法代表作品特点(技艺精湛却为人所弃)(7)

蔡京《宋苏淑墓志》局部放大

即使如王羲之,水平如此之高,也是需要有人推一把的,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手捧《兰亭序》,两眼放光,说了一句“尽善尽美”,奠定了王羲之“书圣”和《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的地位。

总之,一位大书法家的练成,除了“字如其人”还要“书因人贵”和一个强大的推手做背书,需要3个条件缺一不可。至于蔡京为什么没有翻盘,估计上至帝王大臣,下到黎民百姓,对他都弃之如敝屣了。但是蔡京的书法技艺依然精湛,除了行书,楷书也很好,不过比较少见,今天顺便一起欣赏一下蔡京的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