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自然界的温度都比我们的体温要低,按照自然规律我们会不断地向外界散热,直到我们的温度跟外界的温度一致。就好比一杯刚烧开的热水,即使放在保温杯里,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也会变得和室温一样。
但是我们体温却能够稳定地维持在36~37ºC,不会下降到和外界一样,其原因就是在于阳气一直在温煦着我们的躯体四肢。一般到了冬天,人就会觉得手脚比较冷,这是因为手脚等四肢末端的阳气是非常少的,而自然界阴寒盛,阳气难以抵抗阴寒,所以就觉得手脚比较冷。
我们经常可以在门诊上见到有些阳气虚的患者,即使是夏天也要穿着长袖衣服,刚到了10月份就已穿上了棉衣、棉裤,这就是因为阳气虚导致温煦的功能下降,如果他们穿和别人一样的衣服,就会导致散热过多,不能和自己阳气产生的热量相平衡,所以需要通过加衣服来帮助保温,减少散热。
由于阳虚体质的人产热会减少,所以他们的基础体温一般都会比别人要低。
一般来说,男性的阳气比女性要足,中年人的阳气比老年人要足,人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阳气比成年后要足,故男性的体温比女性要高、中年人的体温比老年人要高、儿童的体温比成年人要高等。
由此看来,阳气的充足与体温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阳气除了能温煦我们的肢体躯干,还能够将我们从外界摄取的低温物体加热到和自己身体一个温度。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从外界吸入空气,每天都要吃进去食物、喝进去水……我们从外界摄取的物质,包括食物、水、空气等,如果低于体温,那么就需要阳气的温煦功能来将它们加热,直到和我们的体温相同。
如果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过于寒凉,就需要消耗更多的阳气,特别是脾胃的阳气来将它们加热,不然食物的温度太低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消化功能,我们会出现腹胀腹痛、反酸呕吐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阳气旺盛的人吃温度稍微低一点的食物却不会有这些表现,如果胃中邪热比较重,甚至会主动吃一些凉的东西。但如果脾胃的阳气不足,稍微吃一点凉的食物,那么就会出现上述消化不良的表现。一般这种脾胃阳气比较弱的人如果经过治疗之后,阳气会有所恢复,这些症状也会减轻甚至消失。
阳气的温煦作用,除了加热摄入的食物也会加热吸入的气体。一年四季除了夏季的某些日子以外,我们吸入的气体温度都远远低于我们的体温,也低于肺泡和气管、支气管里气体的温度,这是因为我们的鼻腔和咽喉能够将吸入的空气加热。
冬天,患有慢性肺病的老人的肺部疾病通常会加重,就是因为冬天空气的温度比较低,需要更多的阳气才能够将寒冷的气体加热,如果人的阳气不足,无法提供这么多的热量,进入肺里的气体温度就会比较低。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刺激肺泡、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使咳嗽、咳痰、喘息等肺部症状加重。
通常这类患者服用温热药或者采用其他的外治方法,比如在三伏天、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以恢复体内的阳气,则进入气管、支气管、肺泡的气体温度就会恢复正常,上面说的这些症状都能减轻乃至消失。阳气的温热作用除了温煦身体外,还可保证人体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通过进化选择将体温维持在的这个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这样的体温下,身体内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
比如人体内的各种消化酶,其活性只有在37ºC时活性是最高的。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酶的活性。有些阳虚者会表现为关节的冷痛,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其关节和周围的肌肉温度较正常人低,这就如同我们到寒冷的冬天如果不戴手套就会觉得手指被冻得不能屈伸,因为手指表面积比较大,散热非常快,同时又处于人体血液循环的末端,阳气供应不是很好,所以很容易被外界的寒邪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