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1)

不知道差友们最近有没有玩儿 “ 跳一跳 ” ?

这小程序从上架那天起,就开始疯狂洗刷我的票圈和各种微信群。

整个朋友圈都在晒自己的分数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2)

好不容易大家都玩儿腻了,热度终于降了下来。。。

这货在春节前夕推出了群 P ( P...K 的 P )模式,又高调的炸了一次。

( emmmm,好的,“ 跳一跳 ” 绝对是微信的亲儿子,鉴定完毕。)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3)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

( 虽然更早与麦当劳有内测合作,但未大范围推广 )

emmmm,再一次热了一波。。。

腾讯你这个大骗子!

不过这次,虽然用户又被忽悠着看了广告,但居然神奇的低差评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4)

不仅喷的人少,大家还感觉很新奇,难道腾讯又要引领新的广告风潮了?

咳咳,恕在下直言,这种广告形式很早之前就在国外热过了。。。

它还有个专业名字 “ In-game advertising ” (中文:游戏内置广告,简称 IGA )

1978 年,在 冒险乐园 的游戏里第一次出现了 IGA,它用游戏中的场景给自家另一个作品 —— Pirate Adventure 打了个广告。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5)

因为需要考虑游戏本身的 UI 与环境,甚至思考与玩家的互动性,所以 IGA 的违和感会比普通插片广告更低,更容易被玩家们接受。

比如,尼桑在模拟人生中的场景植入。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6)

奔驰在马里奥赛车里的道具植入。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7)

佳得乐在 NBA2k13 中的植入。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8)

是不是比起普通插片广告少了份违和感,多了一丢丢风骚和调皮?

普通的插片广告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9)

玩家不用担心突然跳出的广告画面会影响心情,甚至还和这些品牌玩儿了起来,接受度能不高么?

当然了,IGA 也有设计粗糙,评价扑街的时候。

比如,去年双十一,京东在吃鸡手游里植入的广告。。。( 个人感觉有可能是故意设计得 low low 的 )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10)

以及共享单车在吃鸡手游里的植入。。。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11)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12)

创意没毛病,但这画面嘛,有待考量,有待考量。。。

聊到这里,你可能觉得 IGA 有点意思啊!

但这种广告形式是否适合所有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只有自身已经获得一定认知的成熟品牌才会选择 IGA。

emmmm,至少玩家得知道金主粑粑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广告才有效果吧。。。

试想一下,如果你根本不知道 SUBWAY ( 赛百味 )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原来还有一个对应的品牌,就很难产生预期的宣传、转换效果了。

微信跳一跳没什么人玩了(我们都被微信跳一跳)(13)

金主粑粑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游戏因为值得信赖的品牌植入获得更多热议,玩家因为有趣的内容会心一笑。

这才是一个优秀 IGA 作品应该达到的三赢状态!

当然了,说到底 IGA 只是一种广告的形式,真正内容博得受众的喜欢,才是广告真正的艺术所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