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不出门。学习用"以图识字‘软件,将过去公开发表的文字稿件拿出来还原。这篇1996年公开发表在湖北“建设摄影”会刋上的“拍摄《音乐阪泉之夜》随笔”就是"以图识字‘软件还原的。

拍摄于2012年5月的深圳玫瑰海岸(我拍摄34)(1)

#中国摄影圈# #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师联盟# 摄影,对于我来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说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因为他占用了我的节假日休息时间(难得休息一个节假日)和耗去了我工资的大部分。

说摄影,不能没有相机。在可能的情况下,相机先进一些当然效果会更佳一些。但是,并不是相机不先进就拍不好作品。为了多出作品,我舍弃了家庭环境的改善,先后四次投资三万余元购置摄影器材,有1600余幅摄影作品被《长江日报》《湖北日报》《人民日报》等20余家报刊采用。但这些作品并不都是先进照相机拍摄出来的,海鸥4A出过作品,海鸥DF、美能达X300出过作品,直到后来更新的尼康F90X也在出作品。但至今为止,我的获奖作品还主要出自前三种相机。

就拿这幅《音乐喷泉之夜》来说吧。

1994年,东湖风景区新增了大型激光音乐喷泉。这个喷泉占水面积15000平方米,有3000多个喷头,1300余盏水下灯,全部采用现代高科技一一电脑控制。喷泉随着音乐旋律换花样和色彩,人们在声、光、色形的美妙变幻中获得超自然享受。按工作惯例,像这样的新型观赏项目应该让其见报刊,好让人们从中获得信息。

当时,我曾利用大白天拍摄过音乐喷泉,照片扩出来后就像没有放盐的菜平淡乏味。于是,我决定利用晚上去拍摄。一个明月高悬的秋夜,我顶着阵阵凉风,在音乐喷泉池边找了一个方便拍摄的地方支起了三脚架。当时,我使用的是美能达X-300相机和一支28-70mm,一支80-200mm的変焦镜头。首先,我用80-200mm镜头对着月亮,采用最大光圈和1/15速度拍摄了一次。尔后换上28-70mm的镜头对音乐喷泉池边的灯光,采用”虚化”的手法进行了第二次曝光。在此基础上,我又对着正随音乐起舞的喷泉,采用小光圈B门长时间(约15秒钟)爆光的方法进行了第三次拍摄。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时使用的美能达X-300相机没有多次曝光功能。只能是曝光手压转片钮,一手顶住退片钮,同时按动快门钮。第三次卷片时由于卷片钮没有压牢,至使底片过了点,,造成照片右面的水雾屏障。尽管如此,这幅照片不仅被湖北画报跨页版面采用,同时还在1996年度参加“武汉市城建战线职工摄影比赛”时荣获一等奖。我的另一幅获得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奖的“孝子千里单骑送母圆梦”也是用美能达X-300相机在北京出差期间拍摄的。

我想:一个人一旦爱上了摄影,就不能讲八小时工作制,要舍得挤时间,准备吃苦。同时,还要正确认识手中相机。相机先进与否,只是一种外因,照片成功与否,取決于内因--摄影者的素质。正如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要拍摄出好的作品,关键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相机只不过是你打仗的一种武器而已。(童汉芳撰稿/摄影)

此稿原载湖北“建设摄影”会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