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让人不仅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可以说这句诗写的清明非常“应景,”因为清明节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扫墓祭祖的重大节日。杜牧的这句诗词,很好的概括了清明节经常下雨的气候规律,又以绵绵春雨烘托出节日伤感的氛围,很好地形容了扫墓人缅怀先人的悲伤心情。朗朗上口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实至名归。

清明节女儿一家可以给岳父上坟吗(清明旧俗女婿不睡娘家床)(1)

说起清明节扫墓祭祖,不禁让人想起来一些清明旧俗比如:“女婿不睡娘家床,外孙不上外公坟,”为何有这讲究?

女婿不睡娘家床:这句话并不是说,旧时女婿不能在岳父家留宿,而且说不能在岳父家与妻同床共枕。有句俗话说:“宁借人停丧,不借人停双”,意思是房屋宁可借给别人家办丧事,也不借给别人同床共枕。这说明旧时人们对夫妻在自己家同床,不是简单的避讳,而是非常忌讳。即便是出嫁女与姑爷回娘家,同样忌讳在岳父家留宿时同床共枕。这很大程度上是封建迷信思想作怪,怕给主家带来霉运,不吉利。

清明节女儿一家可以给岳父上坟吗(清明旧俗女婿不睡娘家床)(2)

现实意义是,夫妻在岳父家同房,有点对长辈失礼。毕竟夫妻同床共枕,是很私密的事,如果让岳父岳母听到些动静,真是有点不像话,说好听点叫不懂事,说严重点对岳父岳母有大不敬之嫌。因此,在不少地区,都有这方面的讲究,夫妻回娘家为了避嫌,一般分房而睡比较好。

外孙不上外公坟:这两个外字,互相都是“外人”,在旧时,在家族姓氏观念中根深蒂固。旧时家族忌讳外姓人上自家坟,即便是出嫁女,平常回娘家上坟扫墓,也有诸多讲究,别说一个外孙了。因为旧时人们封建思想严重,不是有老话说:“爷照孙”嘛!那么,在封建迷信观念的影响下,认为外孙在清明节这样重大的节日给外公扫墓,会把外公家族运气带走。所以在平时外孙给外公扫墓,也要有舅家人陪同,以亲戚的身份参与,才不失礼数。

清明节女儿一家可以给岳父上坟吗(清明旧俗女婿不睡娘家床)(3)

实际上按照血缘关系,外孙和内孙,与外公一样亲,没有远近之说,只是被大人们人为地分了亲疏。比如老话说:“抱外孙不如抱草墩,”“外孙是姥姥(外婆)家的狗,吃了就走”等,大人们把外孙里孙分的太清楚。这和旧时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有关,传统上来讲,内孙是正统,所以外公照看内孙天经地义,外孙就不一定了。

而人们之间的感情都是后天培养的,孩子是谁带大跟谁亲近,通常再亲的关系,从小分开没有感情交流,长大后也没有有交流的同等亲人关系亲近。不信可以看看,那些被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孩子,抚养成人后,外孙肯定也更亲外公外婆。那么,当他们长大成人以后,给已故外公外婆清明节扫墓追思感恩,也在情理之中。

清明节女儿一家可以给岳父上坟吗(清明旧俗女婿不睡娘家床)(4)

时过境迁,移风易俗!如今流传下来的旧时讲究,也在时变法迁。我们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比如说“女婿不睡娘家床”这讲究,夫妻还是要懂礼数,要不然夫妻在岳父家同床共枕,引起尴尬就是真不懂事了。关于“外孙不上外公坟”这件事,虽然说封建迷信成分居多,但是在有这方面讲究的地方,还是要尊重舅家意思(没有舅舅也就无所谓了)。好比:“正月剃头死舅舅”说法纯粹胡诌,但是如果有舅舅在乎,当地有这老讲究,你非要正月理发,就不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