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春天,风和日丽的下午。村上春树在家附近的球场一边喝着冰啤酒一边看职业棒球赛。当天村上春树喜欢的球队赢得了比赛,在人们欢呼的那一瞬间,写小说的念头突然从村上春树的脑海中冒了出来,就如同被棒球击中了一样。

此时连一只钢笔都没有的村上跑去文具店买了钢笔和稿纸坐下来开始写。而要想知道当代青年为何喜欢村上春树,要了解村上春树就绕不过这部作品——《且听风吟》。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1)

《且听风吟》讲述了一个像风一样轻盈的故事

1970年的夏天,作为主人公的“我”回到故乡,结识了一位友人“鼠”,经常在爵士乐酒吧狂欢。“鼠”是一位家中富庶、生活无忧的富二代,却疾世愤俗想摆脱家里的“富有”,他热爱写小说。而“我”在酒吧相遇了一位没有小指的四指头姑娘,共度一晚,却无疾而终的恋情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若平铺直叙的讲未免显得平淡无味,未免有些落入俗套。因此村上以十分简洁直白又节奏短促的第一人称加以片段式叙述,充分的表达出了人际关系之间的疏离感。

01、呈现的“村上春树式”语言风格

《且听风吟》作为“青春三部曲”之一,其艺术水准并非是最高的,在写作技巧上面来说也稍显稚嫩。但是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却开创了一种区别于以往日本作家的语言风格:简洁直白、节奏短促,读来干净利落。

村上春树对小说语言的讲究到何种程度呢?

用村上自己的比方来说就是将语言文字周围的污垢全部清洗干净,将其一丝不挂,再排列好,扔出去。

①故事叙述方面

正如故事开头当中的描述:

“整个夏天,我和鼠走火入魔般地喝光了足以灌满25米长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丢下的花生皮足以按5厘米的厚度铺满爵士酒吧的所有地板。否则简直熬不过这个无聊的夏天。”。

简短的一段将“我”和“鼠”的生活状态描述的一览无遗,作为主人公的“我”和朋友“鼠”的生活状态是十分漂浮的。

抽烟、喝酒、泡酒吧、听爵士乐、搭讪女孩等等这些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消遣娱乐方式成为了“我”和朋友“鼠”的生活常态。整天都是无所事事的得过且过,失落又迷茫。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2)

《且听风吟》一共不足7万字的青春小说,却一共有四十个章节。全文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众多不连续的回忆片段,拼贴成了一个看似完整却又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

②人物对话方面

这种简洁的文风表现在《且听风吟》这部作品上就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上显得尤为突出:

“冬天还回来,圣诞节前。12月24日是我的生日。”

“山羊座?”

“嗯。你呢?”

“一样。1月10日。”

当“我”要返回东京时,与四指姑娘的简短几句对话,不经意间就将两人之间的迷茫、惆怅、徘徊与静默氛围表现了出来。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3)

村上春树在对话当中多用口语化的短句,并且同时省略说话人。这使得整个对话简洁有力,画面感十足。


若将村上春树的作品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放在一块,想必大部分人都能一眼认出村上春树的文风。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虽然依旧使用日语书写,却日语风味很淡,日本传统小说当中特有的寒暄语、敬语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都很少出现。

村上春树具有创新、简洁、干净的语言风格是其在对世界有着深刻洞悉后的一种新颖的外在表达方式。

02、“尺度”下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感

小说开篇,村上春树就借着虚拟的美国作家哈特菲尔德之口明确了人同周遭事物之间需要的并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正是村上春树对于横亘于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那无法使用尺度衡量的深渊,表现出来的就是人同周遭事物之间的疏离感。而这也是村上春树之后一以贯之的整体文化风格特色之一。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4)

那《且听风吟》作为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又是如何展现其极具特色的疏离感呢?

1、疏离感下的亲情

《且听风吟》中人物的家庭关系几乎是被隐去了,通读全书也仅仅只能寻找到三四处描写。

  • “我”对家庭的描述大多只存在与只言片语中,“每天准时8点回家擦父亲的皮鞋”,最多的回忆也仅仅是14岁之前父母将“我”送入心理医生看病;
  • “鼠”对于家中的父亲明显的呈现出了厌恶,对于其的描述仅仅为“年纪远比自己大得的男性”;
  • 而没有小指的四指姑娘也是在“我”的追问下才不得已说出与家人并不亲近融洽。

2、疏离感下的友情

“我”和“鼠”之间因一场醉酒后的飙车意外而相识,两人之间经常一起喝酒、谈天看上去无话不谈。可当“鼠”陷入了一场感情危机时,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保持沉默。

虽然“我”觉察了“鼠”的异样,却并未选择追问到底,也正是这样存在距离感的交往,让两人保持了长久的友情,正如小说开头描述:“我”与“鼠”是彼此之间唯一的朋友。

3、疏离感下的爱情

“我”在遭遇四指姑娘之前有着三段恋情,

  • 第一段是高中同学,却在高中毕业后十分默契的分道扬镳;
  • 第二段是在地铁站邂逅无家可归的嬉皮士女孩,“我”收留了她在宿舍一个礼拜后,她不辞而别,甚至来不及知道她的名字;
  • 第三段是在大学图书馆认识的一位法学系女生,在相处八个月后,女生却在校园一角的树林中上吊自杀了,可是“我”却自始至终都不曾了解她自杀的缘由是为何。

“我”在爵士酒吧遇见了一位醉酒的缺失了小指的四指姑娘,在将其送回家后躺在床上陪着女孩一夜却什么也没做。不仅如此,“我”宁愿相信女孩的谎言也无意介入女孩的生活。


小说中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脆弱的不堪、一触即碎。这使得小说具有的典型的现代特征。村上春树借着主人公之口:“说谎与沉默是人类社会流行中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5)

小说中无论是血缘上的亲人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或者是郯城相对的爱人,都无法达成真正的理解。可面对传统社会关系濒临崩溃的困境,村上春树以保持距离的方式小心翼翼的维系着与他人的关系。

于是人与人之间表面上的疏离冷漠,背后却反而是温情脉脉的关心与理解,这无疑是现代社会的悲剧与矛盾,也构成了小说当中的微妙张力。

03、疏离感并不是独孤与绝望

十八天的短暂假期随着夏日的离去而渐入尾声,没有小指的四指姑娘仿佛从未出现过消失了,这段恋情也就无疾而终;而朋友“鼠”最终也还是未能走入他小说描述下,那个在海上遇难时遇见的那位姑娘的内心世界。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面对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冷漠。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6)

村上春树深刻洞悉了这背后,那一个个想要摆脱这样的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年轻一代人们的深沉心理,于《且听风吟》中展现了孤独的“我”、“鼠”、爵士酒吧老板“杰”与四指姑娘。

村上春树也借着十分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正如文中:

“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是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从何写起。”

村上春树借着“我”表达了对生活和写作的困惑。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兴起,对旧社会体制不满的学生活动。驯化者是旧体系支持者,而“”代表了反抗的学生群体。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7)

被时代伤害的日本年轻一代,在独孤之中陷入了迷茫与徘徊。而村上就借由在写作上的不懈努力表达着自己支持年轻一代不忘初心你离奋斗的人生态度。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8)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每一个站台之间都将是一段未完待续的故事,而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

今年的夏天已经离去,但是明年它还将会再来。我们不应身处绝望而放弃对希望的探求。因为上一秒的渴望在下一秒就极为可能变成了希望。

村上春树孤独是一种习惯(且听风吟村上春树)(9)

像风一样轻盈的故事背后,却沉淀着村上春树对于生活的思索,而这种思索并非随意安排,而是从头至尾贯穿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