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2)

弥勒是一座年轻又鲜活的城市

特色鲜明的文化滋养

让弥勒元气满满

容光焕发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3)

太平湖森林小镇

在这里,太平湖森林小镇的千亩美女樱将大地染成粉红色,被称为滇中“普罗旺斯”的东风韵小镇让人们深度体验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可邑小镇里的“阿细跳月”传承着悠久的民族文化,红河水乡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中定格着水乡韵味……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4)

可邑小镇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5)

红河水乡(肖伟 摄)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6)

东风韵小镇

围绕“文化兴市”战略举措,弥勒市深度挖掘独特的历史人文内涵,以“文化 ”赋能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让弥勒成为宜居、宜养、宜游的“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7)

深挖城市文化

丰富文旅业态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8)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太平湖、东风韵、可邑、红河水乡4个文化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外,2020年12月开馆的“秋雨书院”则为弥勒带来了新的文化品牌。

“秋雨书院”像一座生态绿岛镶嵌在弥勒城市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以余秋雨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书院,也是第一座园林院落式书院。“秋雨书院”的落成,对于丰富弥勒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9)

秋雨书院

余秋雨先生曾在开馆致辞中表示,弥勒“秋雨书院”将文化变成了景观,把私人写作变成了公共产品,把笔墨变成了可长时间流传的金石,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悠长,营造了当地的文化氛围。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0)

秋雨书院

近年来,弥勒市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把城市建设和保存文化基因、延续地方文脉统一起来,先后建成城市文化公园、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秋雨书院等公共文化空间、城市窗口,东风韵文创街区、钱王明清主题街区等一批特色街区建成投入使用,红河未来城城市综合体、融创中国文旅康养等项目启动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塑造弥勒特有的城市特色风貌,文旅业态更加丰富多元。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1)

文创集市(李易 摄)

不仅如此,“文化兴市”也贯穿于弥勒市对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未来,弥勒将打造葡萄庄园文化区、休养文化旅游区、康体养生度假区、彝族文化体验区和乡村农业休闲区5大特色旅游区,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廊道、中部甸溪河休闲廊道、东部山水风光旅游廊道和葡萄庄园文化休闲廊道4条旅游廊道。以养心、养生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新业态,构建集温泉度假、生态康养、运动休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品牌,着力打造省内知名的康体休闲度假区。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2)

特色文化鲜明

城市公园相融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3)

第一次来到弥勒,贵州游客王海川就感叹不已。“当地人都说这里半座城市是公园,果真是名不虚传。一路走一路看,感觉这里的城市建筑都像是从公园里长出来的,随便逛逛也觉得很舒服。”

游客的一席话,道出了人们喜爱弥勒的其中一个理由。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4)

甸溪河湿地公园一角(图片由弥勒市城投公司提供)

漫步弥勒,绿廊绿道、生态公园等生态景观已经成为城市标配;骑行、步行等成为不少人的出行首选;近郊游、生态游等休闲娱乐形式成为新时尚。通过以绿营城、以水润城、以文兴城,弥勒将特色文化融入公园建设,将城市景观组成一幅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诗意人文新画卷。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5)

湖泉生态园(王开建 摄)

夜幕降临,髯翁森林公园内的核心建筑——高上楼灯光亮起,勾勒出塔身雄浑的建筑轮廓,弥勒又添新景。“髯翁森林公园主要是围绕城市风貌和名人文化来设计打造,新建髯翁亭、文创区、书院等配套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弥勒市城市发展集团景区运营负责人陈星照介绍,弥勒市深度挖掘清末巨商王炽、数学泰斗熊庆来、抗日虎将张冲和“联圣”孙髯翁等文化资源,全面梳理弥勒独有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商贾文化,把城市建设同历史遗迹保护、历史文脉保存统一起来,先后建成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等城市公园,在城市历史传承与嬗变中留下特色文化的鲜明烙印,城市“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6)

髯翁森林公园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7)

共享文化旅居

悦享健康生活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8)

早上9点刚过,满头银发的吕培英锻炼完身体,精神抖擞地回到博康弥勒养生护理院。“2019年我从石家庄来到弥勒旅游,只带了点随身的行李,打算玩几天就回去。哪知道来了就舍不得走了,衣服和日常用品都是在弥勒慢慢添置齐全的。”吕培英说,弥勒市及周边的景区景点她都转了个遍,这些文化上的体验与感受吸引着她留了下来。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19)

吕培英带记者参观她在博康弥勒养生护理院的房间(李易 摄)

在养生护理院的住宿楼旁,有一座传统四合院,是最受旅居老人们欢迎的功能室,里面配置有瑜伽室、舞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以及餐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离小院不远的一片田地里,还栽种着新鲜的时蔬,不仅让老人们吃得放心,还能让大家参与种植,体验田园生活。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20)

养生护理院内的功能室(车安达 摄)

“我们的养生护理院可以容纳152位老人居住,除了常住之外,也有不少老人选择每年过来住上几个月,避暑或者避寒。今年冬季,我们3楼一整层的房间都已经预订完了。”院长解艳花介绍,随着弥勒“高铁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到弥勒,过上了候鸟式的旅居康养生活。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21)

旅居老人自己制作萝卜条(博康弥勒养生护理院供图)

从旅游到旅居的变化,解释了什么才是旅居者心中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让这群旅居的老人找到自己心旷神怡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灵魂归宿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弥勒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快康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逐渐完善和提高医养康养服务能力,力争把弥勒打造成“候鸟”式旅居度假天堂。

云南弥勒市旅游(文化滋养元气满满)(22)

甸溪河风光(图片由弥勒市城投公司提供)

通过保持并强化城市的特色文化,探索以文化风、以文聚魂、以文兴城的文化城市发展之路,如今的弥勒,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城市内涵不断丰富,为建设滇中绿色发展强市,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李松华 车安达 李易

未署名图片由弥勒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张哲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投稿邮箱:hhrb3737584@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