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更看到中华文化之深厚)(1)

雷声阵阵,听着哗哗的雨声,走了一会儿神。

下雨天适合发呆,特别是一人在家的时候。

此时手中正拿着一本钱穆的《晚学盲言》(上),准备今天结束所剩不多的本书阅读。而音响里播放的则是200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专辑。伴着室外哗哗的雨声和室内低回的乐声,思绪不自觉地把这乐声与手中所读的内容连在了一起。

《晚学盲言》是钱穆九十二岁高龄时的一部著作,书中所述皆为中西文化的异同。而此时此刻不恰恰体现一中西文化的交融吗?

其实不仅仅是现在这样时刻的外在内容的交融,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我们的思想意识、家居环境以及衣食住行等等都已经深度交融。但是中西文化毕竟从根上是不同的,所以,如果认真作一比较,两者的不同则要远比我们平时想到的要多得多。

别不多论,单就这两年西方国家民众对待疫情的态度而言,先不说政府的态度,西方民众在意的多是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而我国民众则自觉或不自觉都会在意自己的行为给国家、社会和所在集体带来什么影响。或者说,中国人本就骨子里有一个整体的概念,而西方则有史以来都是由部分组成,个人得失是他们考虑问题的初衷。

由此延申,西方人追求个人自由和自我表现,趋新尚异;中国人则注重集体发展和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强调内敛与中庸,注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等。

另外,中国文化寓有极深厚的时间性,西方文化则重在空间之扩张性;由此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西方文化的侵略性。这个无论从我国历史还是现实中都可轻易举例说明之。

再者,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立国,所以中国文化崇尚自然、偏重自然,像中国传统音乐及乐器、像中国园林的意趣、像中国绘画的写意等;而西方以商立国,乃重实力(或功利),重人为。像西方交响乐及乐器、像西方园林的对称及整齐划一、像西方文化的透视及注重线条等等。

别不多论,以此类推,中西还有诸多的不同……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众育一方文化。文化虽无优劣之分,但不同文化肯定会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生活观念。

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之道,但也从不排除肆意践踏、无理歧视甚至取而代之的野心与做法。

而中华民族之历史文化,绵亘五千年,不断扩大,举世无双,其中的内涵可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历久弥新。这是阅读《晚学盲言》此书最深的体会,也是我辈应该牢记的一个常识吧!

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更看到中华文化之深厚)(2)

《晚学盲言》钱穆

,